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VHD 和GVL 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成败的关键因素。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更是免疫器官,骨髓中的免疫微环境关乎移植后造血重建、免疫功能重建、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本文将从骨髓微环境的病理生理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骨髓免疫微环境与移植后造血恢复及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等角度,综述近年来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免疫微环境重建与造血重建和白血病复发相关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造血损伤修复及血液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受体的造血系统重建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二是造血微环境的质量。1977年,Dexter用小鼠骨髓细胞进行长期培养,发现造血细胞只有附着于一种被称为基质细胞的集落上,才能增殖。而后 Mauch等[1]继而在人骨髓细胞长期培养的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可以认为造血干细胞在分化增殖需要有一个特殊的环境,即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具有支持造血的作用。 一、基质细胞 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实体瘤、基因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干细胞移植伴随着严重的免疫缺陷,这一时期,患者有合并严重感染的风险固有免疫恢复迅速.NK细胞、树突状细胞移植后数周内即可恢复。而适应性免疫系统恢复缓慢,T细胞和B细胞移植后数月才可恢复正常,而T细胞功能恢复需要数年的时间:研究造血系统各细胞存移植后数量、功能上的恢复规律,对如何加快免疫重建,降低移植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PB)、骨髓(BM)和脾脏(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H-2Dd-、CD34+/H-2Dd-细胞,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hBM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器官移植耐受的最佳效果是能够诱导对移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目的:探讨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后,通过受体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诱导移植皮肤免疫耐受的可行性。 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进行异基因皮肤移植;32只受体鼠随机均分为4组: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组、照射组和骨髓移植组。 结果与结论:照射组小鼠10 d内全部死亡,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移植组小鼠长期存活,白细胞数全身照射后6 d降到最低,之后持续性增高,照射后21 d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 < 0.01),其淋巴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减少,小鼠脾细胞对供体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降低。说明同基因骨髓细胞移植重建免疫系统可显著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可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免疫个体发生学过程再现的削弱;②缺乏长期稳定的供体免疫功能的转移;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④胸腺功能的降低.临床实践证实,清髓性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麻痹状态可以持续1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移植后免疫重建迟于造血重建,甚至两年后免疫功能仍有缺陷,因此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对于指导免疫重建、防治感染及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大剂量化疗后骨髓功能严重损伤再给予同基因骨髓移植的小鼠为实验模型,动态观察了联合应用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2基因疗法和IL-3基因疗法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后实验小鼠骨髓造血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IL-2基因疗法对造血重建无明显效果,IL-3基因疗法对免疫重建无明显作用,但联合应用IL-2基因疗法和IL-3基因疗法能显著加快骨髓CFU-GM、CFU-MK及CFU-E恢复过程及提高骨髓细胞NK、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 ,移植后免疫重建迟于造血重建 ,甚至两年后免疫功能仍有缺陷 ,因此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研究对于指导免疫重建、防治感染及免疫治疗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移植后免疫细胞的数量、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促进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基因骨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对小鼠早期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分别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方法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后的60只C57BL/6小鼠。受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腔内注射高和低剂量组(IBM1和IBM2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每组20只。在骨髓移植后1、3、6和9d分别计数各组受鼠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植入水平(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数)。结果于移植后6d,IBM1组和IBM2组注射侧胫骨骨髓腔内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有核细胞总数、供体来源髓系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IV组(P<0.05或P<0.01?。结论IBM-BMT较IV-BMT更能促进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输注(IBM)脐血与间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造血重建、骨髓MSCs恢复的影响,并研究供体MSCs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方法:BrdU标记F344大鼠骨髓MSCs通过双侧胫骨IBM或尾静脉注射(IV)与胎鼠及新生大鼠外周血(FNPB)共移植Wistar雌鼠。监测受鼠存活状况、造血免疫重建、HSCs植入水平及骨髓MSCs恢复情况,并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s的来源。结果:(1)2个共移植组60 d存活率均为100%,单纯FNPB移植组仅为66.7%。(2)共移植组的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祖细胞集落产率明显高于单纯FNPB移植组,尤以骨髓腔共移植组最佳。(3)2个共移植组的HSCs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骨髓腔共移植组明显高于单纯FNPB移植组(P<0.05)。(4)30 d时各移植组MSCs的增殖能力未达正常水平,但仍以骨髓腔共移植组的恢复情况最佳(P<0.05)。(5)仅少部分受体可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 结论:脐血与MSCs共移植可促进受体骨髓MSCs恢复和造血重建,提高HSCs植入率;IBM途径应用安全,促进造血恢复的作用优于IV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大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共移植供者源性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Fisher344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扩增至第5代用于移植。建立大鼠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F344→Wistar)。受者Wistar大鼠采用致死性全身照射预处理,当天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则移植F344大鼠骨髓细胞、脾细胞和第5代的MSCs。观察各组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时间、发病率和存活时间。结果:共移植MSCs推迟急性GVHD的发病时间,延长该组的存活时间,但无法完全消除急性GVHD的发生。结论:MSCs在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供者来源的MSCs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可推迟急性GVHD的发病时间和延长受者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射损伤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受体大鼠不同器官中植入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放射组大鼠心脏、肾脏、肝脏、肺脏的细胞凋亡率。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提取雄性大鼠骨髓MSCs,培养后把MSCs移植到[60COγ]照射和未经照射的雌性大鼠体内,通过PCR和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 FISH)示踪雄性大鼠MSCs在雌性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照射后大鼠心脏、肾脏、肝脏、肺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CR结果显示照射后移植MSCs的大鼠心脏、肾脏、肝脏、肺脏和外周血中可以扩增出Sry基因的DNA序列,而且Y- FISH显示照射后移植MSCs的大鼠在心脏、肾脏、肝脏、肺脏中可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细胞。但是未经照射行MSCs移植的大鼠在上述器官中未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细胞。结论:全身放射促进组织细胞的凋亡,并导致移植的MSCs在受体大鼠心脏、肾脏、肝脏和肺脏的植入。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BMMS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与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作比较。方法:分别采用贴壁法和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法分离获得rBMMSCs和hBMMSCs,进行体外传代、扩增、纯化,比较分析不同代数的rBMMSCs和h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观察传代次数对rBMMSCs的神经分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BMMSCs表面抗原表达;采用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阻抑法分析rBMMSCs的核型。结果:原代rBMMSCs和hBMMSCs在体外扩增后可分别获得(7-8)×105和(5-6)×105个细胞,体外扩增5代后可分别获得1.7×108和l×108个细胞,体外扩增15代后,可分别获得(4-8)×1012和(3-4)×1012个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神经分化能力有所下降,但各代rBM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都比hBMMCs较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BMMSCs的CDllb、CD45、CD61、CD71、CD8O、CD86、MHCⅠ、MHCⅡ表达为阴性,而CD29和CD44表达阳性。rBMMSCs为正常大鼠二倍体核型。结论:rBMMSCs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神经分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正常二倍体核型的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致敏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率高。本研究拟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干预,观察能否提高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率。方法: 应用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正常小鼠骨髓MSCs,并分为6个实验组,包括实验组1:d11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2: d0 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3:d11和d0 2次MSCs干预的致敏组;实验组4: 无MSCs干预的致敏小鼠对照组;实验组5: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非致敏小鼠)移植对照组;实验组6:无MSCs干预的正常小鼠不移植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生存分析、移植效果分析(血象改变、骨髓细胞恢复及嵌合分析等)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检测,最终评估MSCs干预对各实验组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植入率的影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实验组4、5、6)比较,MSCs干预(实验组1、2、3)在2次异基因脾细胞注射法致敏的动物模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时,未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也未能延长致敏动物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论: 体内应用1×106 MSCs干预,未能促进2次异基因1×106 C57BL/6小鼠脾细胞输注法建立的重度致敏模型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分离培养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内,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 结果: 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实验组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一部分表现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roponin T)染色阳性,一部分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并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Immunobiology》2017,222(6):814-822
Tissue resident macrophages are found in various tissues like Langerhans cells in the skin or alveolar macrophages in the lung, and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regulate organ homeostasis. They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in the bone marrow and these cells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gaining importance in recent years as they are key players in hematopoiesis. However, a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putatively different bone marrow resident macrophages is far from established there is a need to generate an overview of tissue resident macrophages of the bone marrow. Here, we will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bone marrow resident macrophages both in mouse and human. We will discuss the state of the art on the origin of bone marrow macrophages, specialized microenvironments where they reside and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e will emphasize the two best studied examples of macrophage homeostatic function in the bone marrow, specifically within erythroblastic islands and th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niche. Although increasing evidence shows that bone marrow resident macrophages are indispensable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function and bone marrow erythroid output, the field of bone marrow macrophages is in its infancy. This field is in dire need for a unified nomenclature to support functional experiments, model system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ich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化能力。 方法: 分离获取19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同时获取8例正常人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获取的间质干细胞采用低血清培养液培养。瑞士染色观察形态,FACS检测其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通过油红O和von Kossa染色来证实向脂肪和骨的分化情况。RT-PCR检测CML特异性表达的BCR/ABL基因;对正常人、CML患者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结果: 正常人和CML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和免疫表型,而且都可以向骨和脂肪分化。CML来源的MSCs不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并且具有正常的核型。 结论: 从CML骨髓中可以分离和培养出具有间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体,其具有正常的核型且不表达BCR/ABL基因。CML和正常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更新、再生有无来源于骨髓干细胞。方法:建立性别不匹配大鼠间的骨髓移植和肾脏移植模型,通过激光切割技术,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切割下来,提取其基因组DNA,用针对大鼠Y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的引物进行PCR反应,以观察提取的DNA中有无Sry基因。结果:据PCR反应结果,在2种模型所取标本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大部分可见Sry基因的存在。结论:骨髓干细胞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