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的机制,对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用L-Asp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浆凝血酶元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结束后一天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PT仍在正常范围:FIB显著降低,Plt显著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结束后一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的机制 ,对1 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用L—Asp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浆凝血酶元时间(PT)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和外周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与用药前比较 ,用药结束后一天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T仍在正常范围 ;FIB显著降低 ;Plt显著增高 ,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结束后一周后的PT、APTT、TT已恢复正常 ,但FIB仍低于正常。结果表明 ,L—Asp主要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蛋白质成份的凝血因子减少 ,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且对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 - 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1个疗程L - ASP的使用,并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121个疗程中有46个疗程中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的如下毒副作用:过敏反应、凝血障碍、胃肠反应、低蛋白血症、黄疸、肝酶升高、Y-球蛋白不足、焦虑。及时正确防治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预防可减少L - ASP的毒副作用,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L - ASP的毒付作用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对20例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Ca、P、PT、KPTT血糖、血淀粉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眼压的前瞻性观察。发现L-ASP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血Ca、P、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1例发生糖尿病,1例治疗后眼压有较明显增高。结论:在L-ASP治疗前后,应对血总蛋白、白蛋白、血Ca、P、血糖做常规监测;对临床有出血倾向者,动态监测PT、KPTT;有腹痛者,动态监测血淀粉酶;有条件者进行眼压测定,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小儿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ui YQ  Chen FX  Wu Z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27-2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以往这类疾病都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联合化疗方案以及支持治疗等的不断改进,小儿ALL的缓解及长期无病生存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方案中的一个很主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旋门冬酰酶(L-Asp)用于肿瘤治疗已有30多年历史,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一线药物,对长期缓解、防止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L-ASP治疗小儿急淋时对凝血象的影响。本文分析了47例以L-ASP组成化疗方案治疗的小儿急淋凝血象的改变。结果表明,53.2%患儿在使用L-ASP化疗进出现凝血象的异常,但在密切观察下仍可坚持L-ASP治疗,故在LA-SP化疗期间应密切注意凝血象的复查,并应注意和白血病合并DIC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L-ASP治疗小儿急淋时对凝血象的影响。本文分析了47例以L-ASP组成化疗方案治疗的小儿急淋凝血象的改变。结果表明,53.2%患儿在使用L-ASP化疗时出现凝血象的异常,但在密切观察下仍可坚持L-ASP治疗。故在L-ASP化疗期间应密切注意凝血象的复查,并应注意和白血病合并DIC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凝血功能影响;比较国产与进口不同产品对凝血功能影响,静脉滴注与肌肉注射不同应用方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L-ASP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6例患儿,检测其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结果47.4%出现APTT延长;其中国产44.4%,进口50.0%,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滴注54.2%,肌肉注射35.7%,无统计学差异(P>0.1)。42.1%出现FIB降低;其中国产44.4%,进口40.0%,无显著性差异(P>0.5);静脉滴注47.9%,肌肉注射32.1%,无显著性差异(P>0.1)。颅内出血1例(1.3%)。结论1.L-ASP可影响凝血功能;2.国产和进口、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L-ASP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培门冬酶(PEG-Asp)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门冬酰胺酶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提高化疗中门冬酰胺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一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ALL患儿,其中44例患儿应用L-Asp方案治疗,为观察组,36例患儿应用PEG-Asp方案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过敏反应、低蛋白血症及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在PT及APTT延长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纤维蛋白原降低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在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感染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L-Asp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PEG-Asp,PEG-Asp低蛋白血症、胰腺炎、纤维蛋白原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Asp。两组患儿在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感染情况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39个疗程L ASP的使用 ,比较曾使用预防某种毒副作用措施的疗程及未使用预防该毒副作用措施的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 ,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139个疗程中 4 4个疗程产生如下毒副作用 :凝血障碍、过敏、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反应、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5例患儿因L ASP毒副作用死亡。给予预防措施疗程和无预防措施疗程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积极预防可减少L ASP毒副作用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及时诊断和处理L ASP毒副作用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Delayed reactions to nonionic contrast agents are not well known. We describe a child with a life-threatening reaction. Conclusions: (1) Late adverse contrast reactions can follow nonionic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without any immediate reaction; (2) the manifestations may be unusual with symptoms not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ntrast reaction; (3) the reactions are most often self-limiting and minor, but can be serious; (4)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teroid pretreatment, especially same-day intravenous therapy, is uncertain. Received: 30 November 2000 Accepted: 5 March 2001  相似文献   

17.
Adverse reactions to medication are well recognised although information on the incidence in children is lacking. Adverse reactions have also been attributed to a range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This is a report of an adverse reaction to the excipient in clindamycin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不良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越来越得到世界范围内有识之士的关注 ,也受到各国政府高层的重视 ,2 0 0 1年已作为专题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提出。我国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情况非常严重 ,尤其是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滥用抗生素关系密切。近来发现 ,动物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病原菌耐药的原因 ,但受到的重视不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可以加重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各有其特点。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是控制耐药的途径之一。为此 ,本期我们特邀国内儿科和其他学科专家 ,就不合理使用药物、细菌耐药状况与耐药的机制三方面从较深和较高的层面上进行讨论 ,并发表有关论著和讲座。下两期将就某些重要致病菌的耐药问题继续连载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