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1月1日~2019年5月31日1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抗凝知识掌握程度、抗凝治疗总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依从性,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抗凝治疗的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预见性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抗凝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计45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用药常规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度评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抗凝知识掌握度与抗凝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且置换瓣膜为机械瓣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家庭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家庭护理模式,对两组病人抗凝知识掌握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率及家属参与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抗凝治疗依从性(按量服药除外)、抗凝知识掌握度及家属参与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及INR值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知识水平并掌握自我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我科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抗凝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抗凝知识掌握情况、对抗凝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运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抗凝知识教育,能提高抗凝健康教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抗凝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能力、自我概念与自我责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抗凝依从率为98.11%、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6.79%、84.91%;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利用延续护理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抗凝依从性,提高抗凝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手册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每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的INR检测结果的达标情况、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R检测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宣教手册的应用,可以加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和抗凝治疗的了解,使患者建立起长期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抗凝认知、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5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为24例(占20.9%),发生栓塞的患者为11例(占9.5%),抗凝认知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是患者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华法林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抗凝知识的指导,同时强调社会支持对患者术后抗凝治疗效果的重要性,降低华法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8年1月—12月164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的抗凝知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抗凝并发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orres DP  Baudoin J 《Pain》2008,138(2):472; author reply 472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