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面部感觉异常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缓解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记录和分析疼痛控制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12~37个月)。术后初始疼痛缓解BNIⅠ级15例(33-3%),Ⅱ级13例(28.9%),Ⅲ级8例(17.8%),Ⅳ级5例(11.1%),Ⅴ级4例(8.9%);伽玛刀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0%。至最后一次随访,复发6例(13.3%),(初始疼痛缓解为BNII级3例,Ⅲ级3例);平均复发时间11.7个月(5~18个月)。伽玛刀治疗后新发面部感觉异常17例(37.8%),疼痛完全缓解者新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或疗效不佳者(P〈0.05)。结论伽玛刀是有效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术后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可能与更好的疼痛缓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2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岁50例(老龄组),70岁236例(低龄组)]均采用患侧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侧面部麻木感、术侧听力下降、脑脊液漏、手术切口愈合欠佳、颅内感染、脑积水;采用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分级评价疼痛缓解;记录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 286例患者中36例(12.59%)出现术后并发症,低龄组29例(12.29%),老龄组7例(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40),为术侧面部轻度麻木感18例(6.29%)、术侧听力下降13例(4.55%)、脑脊液漏1例(0.35%)、手术切口愈合欠佳1例(0.35%)、颅内感染2例(0.70%)和脑积水1例(0.35%)。随访29.43个月,随访的216例低龄组患者中170例(78.70%)疼痛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0例(4.63%)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Ⅱ~Ⅲ级),14例(6.48%)疼痛无缓解(BNI分级Ⅳ~Ⅴ级),22例(10.19%)复发;随访的44例老龄组患者中35例(79.55%)疼痛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2例(4.55%)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Ⅱ~Ⅲ级),1例(2.27%)疼痛无缓解(BNI分级Ⅳ~Ⅴ级),6例(13.64%)复发,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0,P=0.675)。Kaplan-Meier曲线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均逐渐下降。结论单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未出现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Leksell-C型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的1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4mm准直器,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周边剂量35~45 Gy,中心剂量70~90 Gy,等剂量曲线50%.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剂量、术前是否面部感觉减弱、药物是否有效、以及术前是否影像提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6~56个月,平均29个月.随访期内总有效率90.1%(109例),根照BNI疼痛量表,其中Ⅰ级52.9%(64)例、Ⅱ级17.4%(21例)、Ⅲ级20.7%(25例).统计结果表明,对预后而言,仅术前口服药物是否有效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率15.7%(19例),复发时间4~49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4.0%(17例),包括治疗侧面部麻木16例、耳鸣2例、咀嚼肌无力2例,均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作为单纯药物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冶疗方法.术前口服药物有效,是伽玛刀治疗有效的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30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4.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3例,第Ⅱ Ⅲ支15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形式及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疼痛的缓解、控制和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者21例(7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7例(23%);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2例(7%),总有效率93%,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30).伽玛刀术后疼痛缓解出现的平均时间7周(0~48周),其中6例(20%)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时间12周(2~24周),4例复发患者于伽玛刀治疗1年后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但同时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另外2例复发患者仍在服药、观察.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更高,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LEKSELL-C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均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中心剂量75~85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结果 随访3~11个月,疼痛消失时间平均在术后3.5个月.按疼痛缓解评分,在随访时点,总有效率为96%.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合并梳理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复发原因。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13例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复发患者行MVD术合并梳理术(internal neurolysis,IN)。对其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随访期结束时,疼痛强度分级(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pain intensity scale,BNI)为BNI I级9例,BNI II级2例,BNI III级1例,BNI IV级1例。术后细菌性脑膜炎1例,头皮延迟愈合1例和面部麻木13例。结论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对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MVD术合并梳理术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 Gy,周边剂量42~45 Gy,桥脑临界剂量<20 Gy.结果 本组32例获随访,均有疼痛缓解,按BNI评分,有效率为96.9%.起效时间平均4.2个月(1 d~26个月).8例(25%)复发,8例(25%)出现并发症.结论 双靶点治疗能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MVD治疗的164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4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面部疼痛分级标准评估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周BNI分级Ⅰ~Ⅱ级139例(84.76%),Ⅲ级25例 (15.24%);术后11例(6.70%)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共复发31例,复发率为1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减压未充分、压迫有移位是影响PTN病人MV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MVD治疗PTN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对于病程长、未充分减压的病人,应注意加强随访,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查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286例单纯行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采用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分级评价疼痛缓解;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侧面部麻木感、术侧听力下降、脑脊液漏、手术切口愈合欠佳、颅内感染、脑积水;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三叉神经痛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中术后18例(6.29%)出现术侧面部轻度麻木感,13例(4.55%)术侧听力下降,1例(0.35%)脑脊液漏,1例(0.35%)手术切口愈合欠佳,2例(0.70%)颅内感染,1例(0.35%)脑积水。随访期间26例(9.09%)失访,13例(4.55%)术后疼痛无缓解,13例(4.5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234例(81.82%)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34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患者平均随访31.29个月,1例(0.35%)死于心脏病,28例(9.79%)复发。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术后1年复发率5.4%、术后3年15.2%、术后5年21.2%。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NI分级Ⅴ级是三叉神经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5,95%CI:1.063~5.353;P=0.03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无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58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7.3个月(36~78个月),30例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21例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5.7%、71.4%,甘油阻滞组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3.3%、56.7%。伽玛刀组面部麻木发生率16例(76%)、甘油阻滞组26例(86.7%),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伽玛刀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均有肯定疗效。伽玛刀创伤小、并发症较轻;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操作简便,即时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48例经药物和其它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39~82岁,平均66岁。疼痛分布:第Ⅱ支8例,第Ⅲ支6例,第Ⅱ+Ⅲ19例,第Ⅰ+Ⅱ+Ⅲ支15例,选择照射部位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 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 Gy。在治疗前、中、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疼痛完全缓解34例(70%),疼痛缓解>50%仍需药物治疗者11例,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93%。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理状态。方法 1997年7月~2002年7月,67例经药物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放射剂量中位值是75Gy(70~80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疼痛的控制以及药物用量的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并通过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了解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术后主观感受。结果 66例患者(92.4%)完成了随访,平均随访期33个月(8~60个月),58例患者(87.8%)报告疼痛缓解,疼痛缓解开始出现平均时间为3周(0~24周)。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3%、23%和31%;21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17例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14例有效;6例(8.9%)患者自觉患侧面部麻胀感,1例(二次治疗者)张口轻度受限。运用LSI-A评定三叉神经痛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自我生活满意度改善情况。结论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缓解疼痛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后2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高,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岩斜区脑膜瘤(PCM)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手术治疗的18例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4例采用改良颞下岩前入路。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分级Ⅰ级15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发生面瘫2例。术后随访6~16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与BN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改良颞下岩前入路KPS评分、BNI分级明显优于乙状窦后入路(P<0.05)。结论 对以三叉神经痛起病的小型PCM,显微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改良颞下岩前入路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Leksell G型立体定向仪,SIEMENS 1.5T MRI定位,Gamma-TPS2.1规划系统,国产OUR-RGS/A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定位靶点为三叉神经感觉根,用4mm准直器,1-2个等中心治疗,中心剂量70-90Gy。结果 出现明显疼痛缓解平均为术后2个月,疼痛缓解程度超过90%的9例(60%),疼痛缓解在50%-90%的4例(26.6%),1例稍见好转(6.7%),1例无效(6.7%),有效病例随访5-14个月未见复发,全辣病人均未出现其它阀发症。结论 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辅助下采用PRT治疗的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年,采用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预后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