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京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及管理者对传染病的认知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6%的医生和69.8%的管理者认为目前对社区医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能满足需求.对于社区医生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的具体情况,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86.4%)、传染病病情评估及转诊标准(78.5%)、传染病的相关检验知识(75.5%)、传染病职业防护(67.1%)、传染病患者的隔离(63.3%)、环境的消毒处理(57.3%).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需求很大,应成立相应的培训组织加大对社区医生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医生对于传染病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珠海市香洲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上报的漏报情况,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2013年8月共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公立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家。查阅其2010—2012年门诊诊断为传染病的电子病历。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调查,随机抽查不同月份、不同病种的门诊日志、化验室登记,然后同疫情网络直报的数据进行核对,相同者视为报告病例,疫情网未报告者均为漏报病例。结果 8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年共诊断传染病7 853例,2010年2 640例,漏报220例,漏报率8.3%;2011年2 395例,漏报130例,漏报率5.4%;2012年2 818例,漏报80例,漏报率2.8%。将2010—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漏报分析,结果漏报率较高的是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将2010—2012年公立与民营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漏报情况比较,结果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漏报率较高。将2010—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站漏报率较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政府应设立社区人员对传染病管理的培训和考核,重点加强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培训,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用人留人机制,完善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从而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进一步加强丰台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控能力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配置、继续教育情况,监测和干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研能力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丰台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43.5%的服务人口与医生的配比3 000∶1,60.9%的中心服务人口与护士的配比3 000∶1,医生和护士资源紧缺。全区有9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高血压患者建档工作,56.5%开展了高血压患者随访工作,87.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糖尿病患者建档工作,78.3%开展了糖尿病患者随访工作。结论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机构和人员不足以及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模式还待完善。应继续加大对社区的技术支持,提高社区慢病防治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非专业队伍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医生对感染性腹泻的诊断能力。方法:对上海市10个区的121家医疗机构中负责肠道传染病诊疗的医生进行腹泻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的全过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志贺菌和沙门菌哨点与非哨点医院医生的调查情况。结果:认为腹泻病人具有腹痛和恶心症状的医生分别占70.4%和60.8%。在发热症状的判断上,哨点监测医院中医生认为腹泻病人具有发热症状的比例(68.9%)要高于非哨点医院医生(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34)。生化检查和粪便培养方面,哨点医院医生的开具比例要高于非哨点医院医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病人出现腹泻3天、发烧、有血样便,有99.5%的非儿科医生和100%的儿科医生会为其开具粪便培养。结论:哨点医院与非哨点医院的医生对腹泻的症状认识仍存在有分歧,不同医生对于诊断腹泻病和进行何种检查仍存在有一定差异。哨点医院的医生更注意追踪腹泻病人的病原,是否出现血样便是医生是否追查腹泻病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状况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状况,探索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方法:采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通过立意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定性研究.结果:所采取的系列改革措施正在逐步推进.北京市所辖18区(县)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共有1.2万余人次医务人员下社区,已有610名专家到社区工作;93家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所调研的7个区县已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结论:北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状况总体良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地运行与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应继续探索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转诊指征的需求情况,为相关政策及转诊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3月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的199名北京市各区、县社区医生实施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2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频数及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76.6%的医生认为双向转诊运行情况一般或较差;86.0%的被调查者曾向上级医院转诊过病人,42.5%的医生曾接收上级医院转下来的病人;转诊存在转上不转下(64.8%)、病人盲目要求转诊(60.1%)等问题;47.2%的全科医生对疾病转诊把握度不高;转诊依据主要为依靠有关诊断资料和信息(53.9%)及自我决定(48.2%);全科医生认为最需要的转诊症状是气短和胸痛(88.6%);最需要转诊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85.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现状不容乐观,社区医生对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不尽如人意,对转诊指征或标准需求迫切。应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及全科医师培训,扩大宣传,提高双向转诊的知晓率,制定完善的转诊标准及转诊规范,增加医疗机构间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现状,探讨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未来需求,为方便社区居民就医,促进人群健康提供对策.方法:对昆山市536名社区中老年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现状及未来就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昆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的就医行为及未来需求中,知道、去过、就诊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别为89.37%、82.65%和88.81%;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门诊服务、是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分别占76.87%和62.31%;认为其服务态度好、就近方便、手续简便分别为70.90%、80.22%和59.89%;认为其设备环境差、技术水平低、医疗费用高的分别为27.99%、7.46%和14.37%;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名固定的长期全科医生、能到家里出诊、提供定期体检服务的分别为55.41%、49.44%和62.69%.结论:为方便社区居民就医,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功能,同时加大对其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从社区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出发,逐步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9,(6):835-840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供需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2017年6—10月调查了朝阳区784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37. 5%的老年人需要至少一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11. 6%的老年人过去一年内曾利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提供医生上门诊疗、家中药物注射、健康及医疗咨询服务、慢性病随访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排在前四位,分别为77. 3%、77. 3%、93. 2%及90. 9%。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面临困难的前三位为:医疗风险较大、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分别占95. 2%、92. 9%和83. 3%。结论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利用率远低于需求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面临社区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医疗风险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情况。方法在十堰市市区内随机选取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中心随机抽取100名就诊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状况。结果 71.50%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58.75%和52.37%的居民认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医生或服务类型较少和服务质量一般;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对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有帮助,并愿意在社区接受该服务。结论居民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不高,需求较大,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状况,探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途径.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某区下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力资源状况现状进行普查.结果北京市某区社区卫技人力资源状况符合卫生部规定的配置标准;50岁以上占45.8%,中专学历占39.7%,初级师级/助理职称占45.3%.结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及分布尚可,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医生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及双向转诊的原因。方法:对来自北京市城区的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北京市8个区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5名社区医生。社区医生在上转及接受下转患者的比例上有明显差异,85.9%的被调查者曾经上转患者,只有29.4%的被调查者接受过下转患者;上转病人的主要原因是社区无条件检查,其次为诊断不清而需要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接受下转患者的主要原因是需继续管理已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结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双向转诊,需要提高社区医生诊疗水平,加强上级医院医师下转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全科医生流动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2011年及2012年度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本情况数据表,统计全科医生流动率及流向构成比。对该区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进行选题小组访谈,了解全科医生流动影响因素。结果2011年该区全科医生流入率为4.89%,流出率为5.12%;2012年该区全科医生流入率为2.75%,流出率为6.66%。流入来源主要为其他卫生机构和其他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入,流出方式除调往其他卫生机构外,以辞职方式为主;选题小组访谈结果发现,待遇差是该区全科医生流出的首要因素。结论该区全科医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情况,目前主要应通过提高全科医生待遇稳定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朝阳区居民健康行为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对象中,以家庭为抽样单位实施整群抽样法,对朝阳区18岁以上户籍人口实施问卷调查,最终抽取83 475名调查对象.结果 高中以下学历者52.4%,离退休人员37.0%,无业人员9.6%;调查对象吸烟率20.5%、缺乏体育锻炼率34.7%、轻体力劳动者86.1%;对社区医生水平不放心(40.3%)、药品种类不齐全(33.8%)是居民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主要原因;取药(72.2%)、打针输液(71.9%)是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需求.结论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保健、提高社区医生专业水平、增加基本药物种类,促进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居民生活行为危险因素众多,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Servqual法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改进提出建议。方法:设计社区卫生服务Servqual量表,在北京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各条目评分均为负值,评分较低的条目包括医疗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水平,服务利用者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感知与期望间有较大差距。结论:Servqual评价法能较好地反映服务利用者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可用于发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的运行效果。方法对某大型城市位于农村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区、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不尽相同,实施收支两条线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出院人次和手术例数下降,门诊人次和公共卫生服务量(除孕产妇管理和计划生育咨询)增加。结论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的预算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将有助于发挥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量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亟待建立与完善。作者在分析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行有偿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筹资与补偿机制和 8个筹资渠道。对于社区卫生服务 ,建议政府要强化职能 ,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 ,财政投入应侧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制度管理 ,制定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 ,建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结构 ,努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及财政状况基本现状,为发展甘肃省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分析甘肃省98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提供情况及财政状况。结果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利用率较低,公共卫生服务不完善且质量较差。40.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6.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足。结论建议转变服务模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加大政府投入,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评鉴荆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方法]在了解荆州市城区一般卫生服务及人群健康特征的前提下,对该市已经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设置情况、机构性质和类别、机构建设规模及投入、机构人员现状以及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等。[结果]目前荆州市共有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由二级医院或由街道卫生院专制兴办,覆盖辖区户籍总人口的65.8%,均属非营利性质;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达标情况良好,但政府建设投入少、建设方式单一且存在城区发展不平衡状况;该市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模和比例较低,且缺乏促进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配套政策。[结论]荆州市已基本形成规模布局较为合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并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但政府宏观引导及财政投入较少,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标准服务量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市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13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6至2009年健康管理数据作回顾性研究,使用SPSS 13.0软件对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前后的健康管理年标准服务量均数作配对t检验.结果 收支两条线管理前后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标准服务总量分别由1081965.53和157492.23减少为971793.98和149305.25(P〉0.05),其中城区机构医疗卫生标准服务量比例由59.94%减少至52.14%(P〈0.05)、院外服务与管理标准服务量比例由13.50%增加至18.88%(P〈0.05).城区机构以妇女保健、慢性病新建档案、健康宣传、卫生信息管理标准工作量的明显增加和住院标准工作量的明显减少为主(P〈0.05);郊区机构则以临时观察患者和地方病防治标准工作量的增加为主(P〈0.05).结论 收支两条线管理可减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工作比例,增加健康管理与院外服务工作比例,适应了健康管理的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城区好于郊区,但相关配套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