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发性喘息危险因素,早期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婴幼儿喘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呼吸二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喘息婴幼儿145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出现再次喘息复发分为复发组(n=62)和对照组(n=83)。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状况、个人史、家族史以及血清总Ig E、过敏原、感染病原等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将存在差异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婴幼儿复发性喘息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婴幼儿复发性喘息与患儿过敏性家族史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发婴幼儿复发性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RR=3.2,95%CI:1.56~7.45,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婴幼儿在未来1年内再次出现喘息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病原感染,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婴幼儿喘息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群  李为民 《西部医学》2006,18(3):354-356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本文就CAP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诊治场所之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衣(支)原体和A型、B型流感病毒等构成谱及常见病原体的药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白三烯B4浓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焕  谢玉 《当代医学》2009,15(12):4-6
目的检测喘息患儿血LTB4浓度,探讨血清LTB4与喘息、MP、RS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30例喘息及20例非喘息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LTB4浓度,同时喘息组测MP—IgM、RSV—IgM,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MP—IgM阳性4例(133%);RSV-IgM阳性12例(40%),喘息组LTB4水平高于非喘息组(f=3639,P〈0.05);MP—IgM阳性病例高于MP-IgM阴性病例(t=2.964,P〈0.05);ESV—IgM阳性与RSV—IgM阴性病例LTB4水平授有统计学差异(t=301,P〉0.05)。结论LTB4是引起婴幼儿喘息的重要炎症介质;MP感染可以增加体内LTB4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灿红  季伟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3):352-352,357
对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病毒引起的喘息性支气管管肺炎的患儿给予惠福仁对照治疗,治疗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40例,腺病毒19例,副流感病毒11例),对照组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1例,腺病毒9例,副流感病毒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缓解,喘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比对照组缩短(P<0.01或P<0.05),而发热的消退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惠福仁的副作用发热,但药停热即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IgM抗体检测、PCR法监测军团菌-DNA. 结果 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占CAP病原体第1位和第2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老年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 结论 淮安地区成人CAP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非典型病原体占重要地位,选择药物应对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  相似文献   

7.
8.
氧透射载体治疗(OTIU)能杀灭细菌,病毒,抗过敏,改善血氧结合力,提高血氧分压及饱和度,增强机体免疫力;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显示了它钎特而完善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我院用OTIU方法治疗110例婴幼儿喘息性肺炎,其病程5.55±1.64天与对照组病程8.58±2.18天相比p〈0.01,明显缩短病程,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喘息及非喘息患儿血LTB4、尿LTE4浓度,探讨LT与耍幼儿喘息、MP和RSV感染、特应体质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喘息和非喘息呼吸道感染患儿血LTB4、尿LTE4浓度,并测定喘息组血清MP-lgM和RSV-lg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喘息急性期血LTB4、尿LTE4浓度高于非喘息组(P<0.05),喘息组缓解期尿液LTE4浓度低于喘息组急性期(P<0.05),但仍然高于非喘息组(P<0.05).在喘息组.MP-Ig^^阳性病例血LT艮、尿LTE4浓度均高于阴性患儿(P<0.05),而RSV-ICMI阳性与阴性病例之间血LTB4、尿LTE4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特应体质患儿血LTB4、尿LTE4浓度高于非特应体质患儿(p<0.05).血LTB4浓度与尿LTE4浓度成正相关关系(Y=0.742).结论喘息性疾病晏幼儿体内白三烯(LTB4和LTE4)浓度呈持续增高的状态.其可能是导致耍幼儿喘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临床特征、住院及再发喘息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患儿鼻咽抽吸物,采用PCR方法检测16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对比分析RSV检出患儿的临床特征。分别在入组2周和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住院和再发喘息随访,对导致RSV感染住院和再发喘息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457例2岁以下的ALRI门诊患儿,400例(87.5%)患儿病毒检出阳性,其中单一RSV检出271例(59.3%),RSV混合其他病毒检出54例(11.8%),其他病毒检75例(16.4%),未检出病毒者57例(12.5%)。与后2组患儿比较,单一RSV检出和RSV混合其他病毒检出组更易出现发热、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均P<0.008 3)。单一RSV检出患儿住院者有29例(住院率11.4%),其年龄显著小于未住院患儿(P=0.00...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礼真 《安徽医学》2010,31(1):35-3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96例有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及99例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检测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比较。结果96例喘息患儿血MPAb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37.5%;而99例对照组患儿血MPAb阳性为20例,阳性率为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取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确诊患儿,男2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3个月。所有患儿入院后即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痰培养、痰病毒分离等检查,出院后随访1周;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40例患儿均行胸部X线摄片或CT检查确诊。治疗应用抗病毒、止咳氧喷对症处理,症状严重者使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下呼吸道感染表现。40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7例;C反应蛋白正常者31例;血小板增高16例;血清酶学的变化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DBIL、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增高;病原学检查中,除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外,合并其他病毒细菌感染共7例。31例胸片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支肺炎伴肺气肿。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心力衰竭等。转归中显效34例(85.0%),有效6例(15.0%),平均住院天数(7.85±3.69)d。结论呼吸合胞病毒性肺炎具有发病年龄小、喘憋多见、程度中等,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多见等特点,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喷雾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翟莺莺  周蕾  邹亚伟  陈德晖  陈福雄 《吉林医学》2012,33(20):4270-427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58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点、血像、MP-IgM抗体检测、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大部分病例出现喘息(65%),且大多为第一次喘息发作(75%);肺部体征明显,表现为湿啰音、喘鸣音;本组资料显示MPP肺外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8%病例双肺受累,单侧病变大多累及右中下肺(24%),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60%);本组40%的病例病初1周内检测血清MP-IgM水平不高,需要进行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来诊断。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采用序贯疗法,总疗程不少于3周;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好发于冬春季。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对于3岁以下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或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要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ELISA法对94例哮喘、91例喘息性肺炎(喘肺)、80例支气管肺炎(支肺)及25名健康儿童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检测。结果,哮喘、喘肺、支肺和健康儿童MP急性感染率分别是39.4%,35.2%,17.5%和0,既往感染率依次为29.7%,22.0%,8.8%和4.0%;其中哮喘组和喘肺组显著高于支肺组和健康组(P<0.05);且各组M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在1-3岁组亦有较高的感染率。认为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与喘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对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病毒引起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给予惠福仁对照治疗,治疗组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40例,腺病毒19例,副流感病毒11例),对照组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1例,腺病毒9例,副流感病毒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缓解、喘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比对照组缩短(P<0.01或P<0.05),而发热的消退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惠福仁的副作用为发热,但药停热即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沈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进行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病原学研究。结果表明:RSV是该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并对其临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简称合胞病毒肺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RS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A、B两个亚型,我国以A亚型为主。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尤多见于<1岁小儿。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是RSV对肺的直接侵害,引起间质性炎症,而非变态反应所致,与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婴幼儿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血清学调查青海省卫生防疫站李红,薛伟建本文自1993年3月~1996年4月收集的肺炎患儿血清,对合胞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省儿童医院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282例。2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试剂由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