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内,由于肿瘤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以及人类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应用,已证明大多数肿瘤存在染色体异常。关于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基因的知识已经相互汇合在一起。例如,Burkitt淋巴瘤的人类细胞癌基因myc(c-myc)位于8号染色体,当它与14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或2号和22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重排的时候,就被激活了。这些发现提示,染色体异常在人类恶性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代表着在分子水平上癌基因活性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最近,de 1a chapelle和Voge1stein等人利用检测微卫星DNA的方法,将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综合征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命名为FCC。FCC基因是大肠癌易感性基因,其作用机制与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完全不同,主要影响基因组织的稳定性;当该基因异常时,可引起DNA复制的错误,基因组中出现上千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些中无意义的,有些可能引起基因产物的质或量的改变。据推测FCC基因可能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刘金鹏  肖莉  凌瑞 《医学信息》2002,15(8):510-512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是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肿瘤基因的检出及表达 ,在大肠癌的治疗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现就近年来发现的与大肠癌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 大肠癌的相关基因及表达大肠癌的发生过程涉及多个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改变 ,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及染色体异常 (突变 ,扩增 ,过度表达及缺失等 )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异常基因或染色体的检测 ,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大肠癌并尽早进行治疗。大肠癌的相关基因大致分为三类。一类…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患者及家族成员染色体脆性部位和癌基因位点的研究李明烈,程俊,莫善兢近年来,有关染色体不稳定性与癌变机理之间相关性研究、其中尤以肿瘤患者及其易感个体的染色体脆性部位的存在正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大肠癌及其易感个体的脆性部位研究的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生机理,期望发现与大肠癌发生有关的染色体脆性位点,以指导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防治。方法对2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瘤组织及4例大肠癌细胞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癌细胞多为异倍体,染色体数目以亚二倍体居多,常见13号染色体增多及17、1号染色体丢失;结构畸变较常累及1号染色体,以1q21,1p13区的裂隙、断裂、末端丢失最为常见。对比大肠癌细胞染色体高度非随机断裂点与脆性位点和目前所确认的癌基因位点,发现三者同位或毗邻的位点为1q21。结论1q21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并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第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出现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LOH),提示该部位可能是抑癌基因潜伏的位点。最近克隆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可能是定位于染色体3p14.2的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广泛地缺失为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7.
以往数月中,通过人体肿瘤的细胞癌基因研究和染色体异常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新的联系。这些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各种类型的肿瘤中,人细胞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染色体易位与缺失的断裂点之间的显著相关性逐步趋于明显。癌基因c-mos、c-myc 和c-abl 分别位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Burkitt 淋巴瘤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8;21、8;14和9;22易位的断裂点上,而c-ras~(?)则位于无虹膜-肾胚瘤综合征患者所缺失的位点上。附图总结了各特殊染色体上癌基因的位置,影响染色体的非随机变化和常见的核型异常疾病。人们早就知道,在人体肿瘤中存  相似文献   

8.
<正> PTEN/MMAC1基因于1997年3月被美国两个独立科研小组同时发现.该基因定位在第10号染色体上,其编码的蛋白质与磷酸酶和细胞质张力蛋白同源,并在许多肿瘤中伴有第10号染色体的同源性丢失,故命名为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PTEN基因又名MMAC1基因,是因为Steck等发现在许多进展晚期的肿瘤中有该基因的突变,因而命名为多发性进展期癌基因(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 cancer 1,MMAC1).  相似文献   

9.
最近,delaChapelle和Vogelstein等人利用检测微卫星DNA的方法,将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综合征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命名为FCC。FCC基因是大肠癌易感性基因,其作用机制与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完全不同,主要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当该基因异常时,可引起DNA复制的错误。基因组中出现上千种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无意义的,有些可能引起基因产物的质或量的改变。据推测FCC基因可能是通过编码一种DNA复制必需的因子来影响DNA复制的准确性,当该基因突变时可进一步引起APC等基因的变化,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FCC基因定位是过去一年来人类遗传学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1975年~1979年调查了59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病人。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定位在13ql4的Rb-1基因缺失可引起RB,由于抑制(或控制)这种基因的功能失活而导致癌基因激活。另一方面,癌基因激活常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扩增有关。以前曾报道在RB肿瘤细胞系和RB肿瘤组织细胞中出现N-myc癌基因扩增并证明与双微体(DM)及均质染色区(HSR)有密切关系。作者进一步研究了RB肿瘤癌基因激活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肿瘤类型和家族背景。取正常人的肝、脾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N-myc作为标准。扩增超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小圆形细胞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发现一些肿瘤中存在染色体数量和结构改变及癌基因扩增,本文综述并讨论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2.
p73基因是一新发现的与经典抑癌基因p53具有相似结构,功能和活性的基因,并由于其在染色体上特殊的定位,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本介绍了p73发现以来国外有关p73基因的研究进展,特别对p73基因的定位、p73与p53的关系、是否抑癌基因以及该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及肝外胆管癌与其它许多肿瘤一样,其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所致的活性改变关系密切,是细胞内染色体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改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结果。胆道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了解肿瘤的成因、细胞侵袭机制及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指导肿瘤的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肺肿瘤形成中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肿瘤病因的认识逐渐深入,目前已达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显示,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经历了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过度增生、鳞状化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发生了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包括细胞水平的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排,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和表达的改变,这些遗传学改变常引起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导致肺癌的发生。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肺癌形成中有其特异性的染色体变异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如肺癌中常见13q和17p缺失,这两个区域又恰好是抑癌基因Rb的p53的定位区。肺癌中还有3p、5q、13q、10q、4q等染色体畸变。与之相关的癌基因目前发现的有ras、myc、c-erbB-1、c-erbB-2、c-myb、c-fos、c-jun、c-raf-1等。抑癌基因主要有p53、Rb、nm23、APH、MCC、APC等。最近又发现两种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的基因Tiam-1和KAI-1,还有位于9q21上的一种抑癌基因p16。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有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这是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最有创见的结论之一。近来还认识到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某些肿瘤的通常途径。已有人强调指出,在一些癌断裂点和癌基因之间存在着联系。本文收集文献、作者实验室和其他同事提供的资料,综合分析了5345例采用显带研究的肿瘤病例,试图了解癌断裂点和癌基因相关的程度有多大。上述病例不包括以Ph染色体为唯一异常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且均只有一个结构畸变。为了减少核型解释上可能发生的错误,要求该种结构畸变至少见于2例相同或密切相关的肿瘤。26个细胞癌基因定位于特定带的资料系从文献中获得。结果在5 345例肿瘤中共检出77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常规的检查方法均难以达到此目的.基因诊断技术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大肠癌的发生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克隆形成过程中,基因改变早于形态改变,对这些基因及其产物进行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本文概括了近年来人们从分子水平诊断大肠癌的多种尝试,主要包括常见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周期产物、端粒和端粒酶,DNA损伤修复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癌症研究中有两项主要新进展,即①检测了假定的人类癌基因;②描述了可能使癌基因表达的肿瘤特异的染色体畸变。本文讨论在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在其视网膜瘤座位上有二倍的“抑制”等位基因的染色体证据。定位于13q14的二倍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野生型等位基因Rb~+/Rb~+)明显地起作用,其作用方式基本上不同于由人类癌基因产生肿瘤的假定机理。对于Rb基因来说,它可能表现为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其它肿瘤一样,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改变有关。目前遗传学的研究已发现,癌基因ras、HER-2/neu、c-myc、c-met及抑癌基因p53、p16、DPC4等的突变、缺失或过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下表列出46个癌基因的位置。其中20个己精确定位在染色体的某一条带上,在这20个癌基因中又有20%定位在特殊的亚带。这样在人类高分辨核型中仅有9%(4/45)的癌基因定位在亚带。另外,57%(26/40)癌基因定位在多带区,这些区域多数都很大,这种不确切的区段是研究的严重障碍。其它91%(42/46)的癌基因仍有可能位于亚带,这就迫切需要用癌基因探针与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以精确定位这些位点。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中染色体、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演进关系密切、研究资料显示3p、9p是鼻咽癌特异性改变发生的区域,癌基因ras、myc、bcl-2,肿瘤抑制基因p16、pRb2和p53可能与鼻咽癌病因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