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5例.实验组使用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成45°角在血管上方快速穿刺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穿刺法.比较2种进针方法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2组静脉留置针进针法对患者疼痛反应,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留置管针尖斜面向左,针头与皮肤之间成45°静脉直刺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5°~45°角自静脉上方迅速刺入静脉的方法对216例患者进行穿刺输液,结果显示用该穿刺方法能明显减轻静脉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同角度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一种既能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角度与方法.方法 对20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在血管上方以20~30°、31~40°、41~50°、51~60°、>60°的角度,分别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即针尖斜面向左或向右)直刺血管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比较.结果 2组比较存在差异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外>60°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 采用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血管损伤,各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的进针方法,且无论采用哪种进针方法,51~60°为最佳进针角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行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和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以减轻疼痛,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由方法2选择在我单位接受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每例各观察10次,观察组采用非握拳法,同时针尖斜面略向左,以皮肤约450角进针。对照组采用握拳法,针头根据教科书与皮肤约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无痛或微痛占74.3名。穿刺失败率占重1.3名,对照组无痛或微痛占4.3%,穿刺失败率占4.1%,两组数据用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优干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患者静脉特点静脉穿刺时采用非握拳法,进针时改变针尖斜面及进针角度可减轻穿刺时疼痛和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肢体浅静脉穿刺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傅月珍 《护理与康复》2008,7(12):930-931
目的提高肢体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输液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对照组扎1根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2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针见血成功率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针见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肢体浅静脉穿刺时用双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呈45°角进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慧  牟静 《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目的 为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对照组 5 0 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 ,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头与皮肤成 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 ,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进入血管 ,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 ,操作简单且易固定 ,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行针角度的观察和调查,得出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间的进针角度(约60°)可减轻进针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接受静脉注射输液的清醒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0~65岁之间。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操作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本人操作,两组均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7号针头。选择的穿刺对象全都是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均选用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为穿刺点,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2.1 实验组:选择好患者穿刺血管后,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的皮肤约成6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行走,见回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急诊室和输液中心每年静脉输液人数约20万例,其中超过一半采用头皮静脉通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点及技巧如下。1穿刺前准备按压目标区静脉8~10s[1,2]。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降低了因静脉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难。2穿刺2.1进针的角度传统的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为与皮肤呈15~20°角迅速刺入皮肤,以血管深浅调整进针角度[3]。采用针头与皮肤呈80~90°角快速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侧面针孔输液器输液时防止橡皮堵塞针头的效果。方法:200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时采用前端针孔输液器;观察组静脉输液时采用侧面针孔输液器。每例病人均收集排气针头和输液针头各2针,共400针。操作方法:两组均将针头垂直于瓶塞表面,先插排气针头,再插输液针头。结果:观察组发生橡皮堵塞针头的堵塞率为2.5%,对照组发生橡皮堵塞针头的堵塞率为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侧面针孔输液器防止橡皮堵塞针头效果明显优于前端针孔输液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溶药时不同进针角度致橡胶塞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静脉溶药微粒污染主要是橡胶塞微粒。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通过变换针头斜面与瓶塞刺入角度(分别为60°、90°、120°)对液体中像胶的微粒污染。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溶药时针头斜面与瓶塞呈90°角进针时效果佳P<0.01,其次是60°、120°角效果差,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疾病     
外1290 2264次小儿静脉穿刺术的体会/途敬萍//青海医药杂志一19洲,(5)一34 静脉穿刺常见部位有“头皮静脉、手足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4lJ时.应根据患儿病情、年龄、输液时间长短,正确选用穿刺针头、部位和方法。头皮静脉穿刺主要适合于较长时间输液者。宜选用小号短斜面头皮针,进针时.针尖斜面向_L,几乎与皮扶平行刺入.边进针边抽回血甲见回血即停。手足静脉穿刺,宜选用针尖斜面小的针头,止血带常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一?。m或手足腕部,固定静脉时不要用力太大.针头进皮角度要小.采用直刺或旁刺进针.随皮潜行进入血管,见回 1 68血.,针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1 0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50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进入血管,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操作简单且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注射室输液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静脉正方位)和乙组(静脉侧方位)各300例,分别以10°、20°、30°角进针各穿刺输液1次。比较不同角度进针所致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情况。结果进针角度为30°角,患儿疼痛感减轻,且从静脉正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进针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建议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正方位以30°角进针,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焦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59-1059
目的 探讨常规周围浅静脉穿刺进针角度15°~30°与40°~50°对青壮年男性及肥胖患者进行穿刺时的结果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 60例行手背浅静脉穿刺(给药)的该类患者,共进行静脉穿刺120次,根据不同的进针角度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进针角度15°~30° 60例为对照组;进针角度40°~50°60例为观察组.结果 在观察组60例中,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下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3%,显著提高了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40°~50°进针,穿刺成功率提高,使护理质量也得到提高,减轻了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6.
两种头皮针静脉穿刺法致疼痛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穿刺法引起患者疼痛的程度。方法 对 10 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改良法即持针时头皮针斜面向下 ,然后蝶型针柄向上重叠 ,使斜面向上并行穿刺、固定 ;传统法即头皮针斜面向上并行穿刺、固定。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引起的疼痛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和发生输液故障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改良法可有效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 ,并有效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减轻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所致疼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住院患者13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第1天在患者的左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注设为对照组,第2天在患者的右手对称部位采用针头斜面向下进行静脉输注设为实验组。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评定患者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83.09%,实验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57.3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P<0.05)。 结论 针头斜面向下输液可减轻阿奇霉素静脉输注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尖斜面朝下对缓解静脉滴注刺五加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40例外周静脉输入刺五加的神经内科患者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采用针头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针柄向左轻轻缓慢旋转180。后针头斜面朝下,将针柄右翼沿轴转至左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即针尖斜面朝上穿刺,针尖斜面朝上固定。结果实验组痛觉评分为(2.20±0.27)分,对照组为(3.95±0.3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24.03±3.9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61±5.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朝下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滴注刺五加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5&#176;-45&#176;角自静脉上方迅速刺入静脉的方法对216例患者进行穿刺输液,结果显示用该穿刺方法能明显减轻静脉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皮内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06-1306
传统的皮内注射法有两个不便之处,一是不容易绷紧皮肤,因新生儿皮肤覆以胎脂,皮肤很滑,二是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刺入后,易发生针头从皮肤表皮层穿出的情况,因新生儿皮肤嫩,角质层薄。我们给新生儿皮内注射的技巧是:①左手拇指与食指捏起一块皮脊,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5cm,右手进针时选择皮脊的最高处,进针的方向比较偏向于皮脊的长轴,既便于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又防止注射失败时针头刺伤自己。②进针角度尽量小,因选择捏起的皮脊后,进针角度好掌握,传统方法绷紧皮肤后进针因注射者自身右手的原因,角度不容易掌握。③针头斜面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