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时对血液流变学及缺血症状,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恢复期患42例,静淌血栓通注射液350mg,每日1次,连续10—14天,在治疗前及结束时查血液流变学,同时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升高(P<0,05),心电固心肌缺血改善(P<0.05),均显好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总有效率虽好于对照组但未达显水平。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36例,在入院第1天开始静点血栓通注射液350mg,1次/日,连续2周,并在治疗前及第7天疗程结束时查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不同切变率的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提高(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血糖,血、尿常规,肾、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及神经功能,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恢复早期病人60例,静点血栓通注射液750mg,每日1次,连用3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病人的语言,肩、髋、指、趾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总体疗效,并作中医证候分析。结果:治疗后病人的语言,肢体各部分功能及中医证候的计分值降低,低分值级别的病例数明显增多(P<0.01)。表明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中医证候改善。血液流变学也有显变化(P<0.05或P<0.01)。总有效率达91.6%。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7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有心功能不全患随机被分为2组,其中40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连续2周;对照组38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定心功能,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患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心排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均显增加(P<0.01)。同时血液流变学示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定量均显下降(P<0.01或P<0.05),其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均明显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0.0%及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及26.3%(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是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生物平衡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疗效。方法:对21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进行血液生物平衡治疗,2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结果:采用血液生物平衡治疗在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疗效显(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血液生物平衡疗法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疗效好,且方便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血栓通与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并比较血栓通与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符合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中国人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诊断标准的高脂血症患,分为两组;观察组(n=60,采用血栓通);对照组(n=30,采用普伐他汀),疗程均为4周,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显下降(P<0.01),HDL-C水平也有较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效果,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50-100mg治疗12-17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Os^-1)、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P<0.05),服用氯沙坦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的同时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氯沙坦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聚集性显著降低,血粘度下降,血浆粘度下降。从而降低了体内血栓形成的机会,减少心血管系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对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21例,糖尿病1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纤维蛋白原(Fg)、血浆粘度(ηP)与对照组比较,P<0.01。全血粘度(ηb)、全血还原粘度(ηh)、血沉(ESR)、血小板粘附率(PAD)及体外血栓干重(DW)与对照组比较,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ηb,ηh,PAD及体外血栓长度(L)、湿重(MW)(P<0.05),DW(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Fg(P<0.01),ηh,ηh,ESR,PAD,L,DW,(P<0.05)。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增高、红细胞刚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致红细胞聚集性增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组,均以血小板反应性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内皮功能受损及体外血栓形成能力增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确诊的冠心病UAP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以上各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过注射液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栓通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血塞通组(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显改善临床症状,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11.
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方法:对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应用藻酸双酯钠150-200mg静滴,每日1次,10-14日为1疗程,并在治疗前、后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脂,血流变等指标。结果:经藻酸双酯钠的治疗,本组有效率97.2%,凝血酶原时间显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比粘度显降低(P<0.01),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下降(P<0.01),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藻酸双酯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口服L-精氨酸治疗1月,观察其血脂、脂过氧化物、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血浆精氨酸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明显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脂过氧化物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P<0.01);全血粘度低切变、血沉、血汛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有血浆精氨酸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果提示口服L-精氨酸具有抗高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尼麦角林注射液8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0天;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全血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比粘度的变化也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输注(4ml/d,14d为1疗程);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健康人血流流变学指标分布状况,方法:对福州市573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进行血液流变学的6项指标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中老年健康人男女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差异(P<0.01),较之正常成人组男性60-69岁,70岁以上组血浆粘度,血沉显升高(P<0.01),女性60-69岁,70岁以上组血沉显升高(P<0.01),结论:了解中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医务人员指导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及其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38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照组68例仅用药物治疗。体外反搏为每天1次,每次1小时,连用24天。治疗开始及结束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反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是一致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P<o.05)。反搏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血脂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门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无CHD患(I组),37例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Ⅱ组)及72例正常对照组(Ⅲ组)进行系列血脂指标的测定。结果:I组TC、TG、LDL-C、ApoA、ApoB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Ⅱ组TC、TG、ApoB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I、Ⅱ两组之间的HDL-C水平存在显性差异(P<0.05)。Ⅱ组的TG/HDL-C比值显高于I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无CHD患与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之间的脂质代谢紊乱有所不同,HDL-C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异常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患发生CHD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结果: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8.41%(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UP/24h)、尿β2-微球蛋白(β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降低(P〈0.05~〈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除了可以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外,还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20.
观察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SAP)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ED)、红细胞膜收缩蛋白(SP)、钠泵(Na+-K+-ATPase)活性以及血脂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USAP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DI)、SP含量及Na+-K+-ATPas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01、0.01、0.01),而血脂(Ch、TG)明显升高(P<0.01、0.05)。Ch浓度与Na+-K+-ATPase活性呈负相关(r=-0.5941,P<0.01),Na+-K+-ATPase活性与SP含量呈正相关(r=0.6215,P<0.01),DI与Na+-K+-ATPase活性和SP含量有正相关关系(τ=100dyn/cm2时,r=0.5732、0.5976,P<0.05;τ=200dyn/cm2时,r=0.6781、0.6497,P<0.01)。提示USAP患者ED减退与血脂增高以及SP含量和Na+-K+-ATPase活性降低有关,并且变形性减退的红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