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吕仁和教授辨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旨在明析其关于消渴病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分期辨治的学术思想和抓主症、审病机、辨病位综合论治的诊治经验.临证重视将《黄帝内经》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糖尿病进行分期辨证论治,认为脾瘅期核心症状为肥胖,消渴期应注重"除陈气",微型癥瘕形成是导致消渴期向消瘅期发展的关键,以及消瘅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张娟  李征 《河北中医》2006,28(9):650-650
陈荣主任医师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从事糖尿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学验俱丰,学术上宗古而不泥古,善于变通和创新,自成体系。现将其治疗消渴病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消渴病又叫消瘅、消中,《灵枢·本藏篇》曰:“脾脆则善病消瘅。”张锡纯指出:“消渴一  相似文献   

3.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永华 《世界中医药》2007,2(3):151-153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病,《黄帝内经》的记载将消渴病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中期称为“消渴”;后期称为“消瘅”。消渴病消瘅期是由于消渴期上溢之甘气(血糖)不能解除,久之转为陈气。若陈气(糖毒)不除,复加怒气上逆,则出现胸中蓄积,致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成为消瘅。其初期,若干微型“瘕积聚”留于血脉,故全身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均可被涉及而受伤害。但每位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无论是部位,还是轻重程度,都各有不同。《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  相似文献   

4.
消渴病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毒邪始终贯穿于各个时期。纵观古往今来诸多医家对于毒邪与消渴病的认识,"热毒"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同时也强调了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清热解毒法的同时,佐以益气养阴可以有效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近 10年来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由 0 .6 0 9%上升到 2 .3% ,且以Ⅱ型糖尿病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界应用传统的整体观念 ,有效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 ,收到很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消渴又名“消瘅” ,《灵枢·五变篇》言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本病的基本因素。《素问·阴阳别论》又云 :“二阳结谓之消”。即所谓胃肠有结热 ,热结伤津导致消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后世医家认为消渴涉及胃、脾、肝、肾多个脏腑。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贤 《河南中医》2000,20(6):51-5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根据其临床症状相当于中医的“消渴病”。“消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有较深入阐述。《内经》中的“消渴”、“消瘅”、“消”等皆指本病而言,至于“肺消”、“膈消”、“消中”以及“脾瘅”等实属消渴早期分型。在病因方面,《内经》有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用药不当等因素。在症状方面《内经》已明确提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这些有关“消渴病”的论述,是后世消渴理论发展的渊源,至今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消渴的分型多是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国医大师吕仁和融合古今经验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期。消渴病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脾瘅期以脾热为主要病机,消渴期以二阳结滞化热为主要病机,消瘅期以血脉不行、血气逆留为主要病机。而作为消渴病基本病机的火热邪气则贯穿3期始终,笔者研究发现消渴病热邪具有易损伤络脉、常造成血脉瘀滞、波及五脏六腑、常因病人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与有形之邪胶结、易成毒邪六大特点。治疗方面,在重视消渴病热邪属性及消渴病分期的基础上,强调重视患者体质差异、重视活血化瘀治法的应用、重视祛除有形邪气。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对消渴病症有一定认识,后世医家发展消渴理论时往往源据于此,然而在《内经》时代,尚未形成对消渴病的系统认识和科学分类,《内经》中提到的和利消渴相关的病名亦非现代所指的糖尿病。《内经》中提到的和消渴相关的病名约为10个,分别为“消痒”、“消渴”、“肺消”、“鬲消”、“脾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相关论述散见于14篇经文中。这些病名有从症状立,有从病机立,不一而是,所指内涵亦不相同。本文以《内经》为中轴,结合其前后时期的古代文献,对这些病名逐一考辨,从理论上、临床上将消渴病从消渴诸症中分离出来,以便科学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经验整理。  相似文献   

9.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内经》集上古医学之大成,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临证分型、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并初步形成辨证施治的体系,成为后世防治消渴病的理论渊源。1 病名 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其曰“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究“消渴”之含义,包括“病”、“症”与病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瘅、肺消、鬲消、食(亻亦)等病名;“症”指渴饮、善食易饥的症状,即消渴候;病理机制指胃肠结热、津液消耗,  相似文献   

10.
消渴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证。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指导消渴病的预防与治疗,对降低消渴易感人群的发病率、控制消渴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消渴病并发症的发生,将起积极的作用。1《内经》对消渴病因认识1.1先天禀赋不足《内经》重视先天禀赋对发病的影响。《灵枢·五变》中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提出:"五脏脆则善病消瘅。"说明禀赋不同,有其易感之邪与多发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