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诊胆囊疾病并发穿孔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探查胆囊穿孔,其诊断准确率达81.3%,敏感性为92.9%;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增高(5-7.5MHz),声像图更能清楚的显示穿孔部位。结论超声检查特别是高频超声诊断胆囊穿孔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实时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45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参数。超声造影观察息肉的增强时相及增强方式。结果 45个胆固醇息肉,直径5~23mm,平均(9.47±4.48)mm。直径≥10mm的息肉100%(17/17)测及血流,<10mm的息肉38.9%(11/28)测及血流。流速范围0.11~0.28m/s,阻力指数0.51~0.65。实时超声造影显示45个息肉均有增强,41个(91.1%,41/45)胆囊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个(8.9%,4/45)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减退方式上,21个(46.7%,21/45)减退慢于肝实质,22个(48.9%,22/45)与肝实质同步减退,2个(4.4%,2/45)快于肝实质,表现为稍低回声。增强方式上,蜂窝样增强38个(84.4%,38/45),整体增强7个(15.6%,7/4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的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时超声造影对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变,其中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5例,胆囊炎7例,腺肌瘤样增生5例,腺瘤6例,胆囊附壁结石7例,胆囊癌23例。观察病灶开始增强时间(t1),达峰时间(t2)及病灶回声低于肝实质时间(t5),并比较不同时相胆囊病灶与肝实质回声强弱。结果 7例始终未出现增强的病变病理证实为胆囊附壁结石或胆泥。其余66例胆囊病变均增强。增强的66例病变中,良性病变组的t3明显晚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在延迟期病灶回声低于肝实质回声的百分数18.6%(8/43)明显低于恶性组的95.7%(22/23)。若用延迟期病灶回声低于同期肝实质回声作为诊断胆囊恶性肿瘤的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22/23),84.0%(42/50)和87.7%(64/73)。结论 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在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EUS诊断和鉴别诊断胆囊穿孔伴肝脓肿的应用价值。 方法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穿孔合并肝脓肿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在显示胆囊形态、穿孔部位和大小、炎症波及肝脏范围及显示病灶内血供的能力。 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4例患者中1例囊壁局部"缺损",3例囊壁局部显示模糊;2例胆囊内伴结石。4例胆囊旁肝实质内均见包块,边界模糊;3例呈中、低混合回声,1例呈囊、实混合回声。2例胆囊旁可见积液。4例于CEUS动脉期均可见胆囊壁强回声带局部中断,清晰显示"缺损"部位和大小。肝内包块在动脉期表现为不均质蜂窝样略高增强,伴少许无增强区,门脉相造影剂减退,表现为不均质低增强,呈肝脓肿增强模式。 结论 CEUS可通过显示胆囊壁的"缺损"及肝包块的血流灌注模式,对胆囊穿孔合并肝脓肿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超声造影表现,观察病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持续时间,并比较病灶增强形态。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胆囊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30例,良性病例2例,诊断符合率为93.8%。胆囊癌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与胆囊壁同时显影,肝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肝门静脉期以低增强为主,肝实质期低增强或无增强。结论胆囊癌超声造影回声增强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的检出,超声造影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胆囊癌的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强化特点,24例胆囊癌均可见造影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显影清晰,采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以发现病变部位曲线上升支较为陡直,病变峰值强度高于同水平面上相邻肝组织.10例厚壁型胆囊癌中9例胆囊壁快速明显强化,1例胆囊壁在整个造影过程中呈弱增强,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8例肿块型胆囊癌快速整体不均匀增强;6例结节型胆囊癌结节内可见造影剂快速进入,不均匀增强.5例胆囊癌伴肝转移造影后检出更多的转移病灶.结论 超声造影强化特征对胆囊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人类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胆囊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对胆囊肿瘤的诊治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胆囊癌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胆囊肿瘤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血管形态表现与良恶性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常规超声检出胆囊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良性组84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62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或恶性病变(恶性组10例,均为胆囊癌)的9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动脉期胆囊病变血管形态特征和胆囊壁结构连续性,进行超声分型,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4例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表现:(1)动脉期血管形态特征:胆固醇性息肉6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出56例(56/62,误诊为慢性胆囊炎4例和胆囊腺瘤2例),病灶中血管形态呈均匀点状型(32例),分支血管型(14例)或中央血管型(16例);胆囊腺瘤8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8例,另将胆固醇性息肉误诊为胆囊腺瘤4例,病灶血管呈分支血管型或中央血管型(各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14例(14/14),血管形态均呈均匀点状型(14例);胆囊癌10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10例(10/10),病灶血管均呈不规则血管型(10/10)。(2)良性组与恶性组动脉期血管形态特征与胆囊壁结构连续性的比较:良性组病变血管形态多呈均匀点状型(54.8%,46/84),其余为中央血管型(23.8%,20/84)或分支血管型(19.0%,18/84),无不规则血管型(0/84);动脉期病变局部胆囊壁多表现为连续型(90.5%,76/84),呈平行连续亮线状,仅少数呈不连续型(9.5%,8/84)。恶性组多数病变(8/10,80.0%)动脉期均表现为不规则血管型,且多数病变(8/10,80.0%)局部胆囊壁不连续(黏膜层、肌层、浆膜层不完整)。良性组(90.5%,76/84)与恶性组(20.0%,2/10)超声造影对局部胆囊壁连续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以胆囊壁结构连续性作为胆囊癌的诊断指标,其诊断敏感度(8/10,80.0%)、特异度(76/84,90.5%)和准确率为89.4%(84/94)。结论 术前超声造影对胆囊占位性病变血管形态特征与局部胆囊壁连续性进行观察和分型,可对胆囊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胆囊穿孔11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Acuson 128 XP和HP HX(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结果 11例均见胆囊结石声像,胆囊壁连续中断3例,胆囊周围局限性积液7例,超声符合率63.7%(7/11),超声漏诊4例,漏诊率36.3%(4/11),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超声对胆囊穿孔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胆囊疾病的超声造影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常规超声诊断为或疑为胆囊癌的病例,采用超声造影(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良、恶性病变的增强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26例,良性病变30例。超声造影显示病变早于肝实质增强者胆囊癌为80.8%(21/26),良性病变为36.7%(11/30)(P〈0.01)。造影开始呈高增强者胆囊癌为80.8%(21/26),良性病变为46.7%(14/30)(P〈0.01);表现为增强不均匀者胆囊癌为57.7%(15/26),良性病变为16.7%(5/30)(P〈0.01)。在注射造影剂60s内病变由高或等增强减退为低增强者胆囊癌为95.8%(23/24),良性病变为21.4%(6/28)(P〈0.01)。结论胆囊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的增强表现。超声造影有助于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包括胆囊癌18例、胆囊腺瘤20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6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6例、胆泥5例。记录各种类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大小、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血管形态、病变邻近胆囊壁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及病变的基底部特征。各病变病灶直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胆囊癌病灶直径大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474、8.553、3.984、1.362、3.488,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胆囊胆固醇性及胆囊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造影多表现为早期高增强及晚期低增强模式,而胆泥超声造影增强早期及晚期均表现为无增强。胆囊癌开始增强时间均晚于胆囊腺瘤及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1、2.219,P均〈0.05),其余各病变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癌组达峰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2、4.588、2.004、12.361,P均〈0.05);胆囊癌、胆囊腺瘤增强变等时间均晚于胆固醇性息肉,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7、2.924,P均〈0.05);胆囊腺瘤增强变低时间均晚于其他各病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09、6.342、1.811、6.012,P均〈0.05)。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比较,胆囊癌患者均为宽基底,胆囊壁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结论超声造影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综合分析其增强模式、增强时间及胆囊壁形态学改变指标有助于胆囊癌与胆囊良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图像特征,探讨二者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86例胆囊病变患者,术前CEUS与CECT的图像特征以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胆囊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比较以及单用CEUS或CECT与联合运用的诊断准确性的比较采用McNemer检验,CEUS胆囊良恶性病变由高增强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类似。动脉期,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均以高增强为主,其中,恶性病变分别为83.8%(57/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良性病变分别为100%(18/18)、94.4%%(17/18)。恶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6.8%(59/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良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3.3%(15/18)、77.8%(14/18)。良恶性病变CEUS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9±10.0)s vs(35.50±6.72)s,t=6.729,P<0.001)]。单用CEUS其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7.9%(53/68)、77.8%(14/18)、77.9%(67/86);单用CECT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5%(51/68)、55.6%(10/18)、70.9%(61/86);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3.8%(57/68)、55.6%(10/18)、77.9%(67/86);CEUS与CECT联合应用对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高于单用CECT。 结论CEUS与CECT结合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117例胆囊病变的特征,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除胆泥无造影剂进入外,胆囊良恶性病灶在达峰时多表现为高增强、富血供;消退时胆囊癌为低增强,良性病灶多为等增强.对于胆囊癌,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65.38%,超声造影为92.31%;胆囊良性病灶,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2.41%,超声造影为93.41%.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疾病的准确率,可鉴别胆泥沉积与胆囊癌,了解胆囊癌侵犯胆囊壁的程度及肝内转移情况,但对于腺瘤和单发息肉以及直径小的胆囊癌鉴别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异常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参照病理结果将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膀胱炎14例,膀胱肿瘤56例,膀胱憩室6例;超声造影检查:膀胱炎22例,膀胱肿瘤48例,膀胱憩室6例;两者的符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见膀胱疾病诊断中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在肝脏、肾脏等方面的应用已相对成熟,但在前列腺方面的应用少见报道。本文就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PLG患者49个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包括胆囊癌7个,胆囊息肉24个,胆囊腺肌症14个,胆囊腺瘤4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CEUS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33.3%、74.3%、68.3%,CEUS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6.7%、85.7%、82.9%,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3%、88.6%、87.8%。结论 CEUS可提高PLG的诊断准确率,但必须以常规超声作为基础,两者相互结合可提高PLG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3处斑块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行大脑中动脉造影检查,8例行椎动脉造影。结果颈动脉斑块造影后,36个斑块见增强,7个斑块无增强;大脑中动脉造影:清晰显影55条,流速增高13条;椎动脉造影:2例提示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颅内Willis环及椎动脉的微小剂量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胆囊腺肌症的患者23例,观察及分析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并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胆囊腺肌症的常规超声典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部呈扁平状增厚,内可见散在微小或无回声,部分伴有强回声及其后方"彗星尾"征;以此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为69.6%(16/23)。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动脉相及静脉相均呈不均匀增强,内见散在细小无增强区;以此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5.7%(22/23)。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χ2=5.447,P<0.05)。 结论胆囊腺肌症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