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药中,果实种子类中药占有较大的比重,应用也广泛,且多经炒制后方入药供用,今谈谈笔者在工作中对其清炒、加液体或固体辅料炒的作用. 1 除去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净度 某些果实种子在采收时带有果柄、果壳、总苞、毛刺和缩萼等非药用部分,有的具有锐利的尖刺,这些非药用部分的存在既有碍美观整洁,影响剂量的准确,也不利配发和服用.  相似文献   

2.
某些藏药植物药中的活性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需要在使用中确切了解其作用机制及代谢途径。毒性较大的藏药植物药,其内源性毒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如乌头类、甲基牛扁碱等二萜生物碱、莨菪烷类生物碱、马钱子碱、士的宁、罂粟碱和苦马豆素等。藏药植物药中具有代表性的内源性生物碱类毒性成分多存在于根、种子和果实中,多因其剧毒或高毒化学物本质,表现出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一般经去烷基、羟基化和水解等Ⅰ相代谢过程及与葡萄糖醛酸、磺酸结合等Ⅱ相代谢过程,产生多种高极性和毒性减弱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多种生物碱的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相近,藏药典籍中常采用炒制、奶制、青稞酒制和诃子配伍等减毒后入药。本文针对包括乌头类二萜双酯、莨菪烷和马钱子碱等在内的5类12种生物碱,着重评述其代谢转化、减毒和安全性评价特点,以期为制定藏药植物药内源性毒性成分限量、临床用药和减毒治疗提供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续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古今有毒中草药炮制减毒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药用部位常用炮制减毒方法的异同。结果 常用有毒中草药减毒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减毒法、炒制减毒法、辅料共制减毒法、祛油制霜减毒法等。按其药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及树脂类等。不同药用部位的炮制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根与根茎类药物常使用蒸煮炮制减毒,油脂含量丰富的果实种子类药物需要祛油制霜减毒。结论 炮制减毒的目的为去除有毒成分、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大多数有毒中草药毒性成分、药效成分暂不明确,这也导致了减毒炮制方法的可行性遭到质疑。后续应明确炮制减毒机制、优化炮制条件,平衡毒性与药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加工才可用于临床,其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中药的炮制,其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药物本身的毒性,还可增强中药的疗效。本文通过总结有毒中药的物质基础,从其炮制方法及作用机制方面入手,浅谈中药炮制对毒性中药的减毒作用,从而体现了中药炮制在中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有毒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1.1生物碱类含生物碱类毒性的常用中草药包括曼陀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果实种子类中药混用情况。方法对清远市区15家医药机构8个品种进行调查,并用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鉴别。结果经鉴别后发现仅有17个样品是正品,整体的相符率只有14.5%,其余的样品均为混用品。结论本市果实种子类中药混用情况较为严重和普遍,应加强规范本地区中药市场,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析技术,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利用HPCE技术对植物药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动物药等中药进行定性鉴别,尤其是对不同地区,同属不同种的植物种源的鉴别,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如对含生物碱、黄酮类、苷类、有机酸类、醌类、酚类、蛋白质多肽类、多糖类的植物药测定方面,HPCE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进样量少、有机溶剂消耗少等优点。HPCE技术还具有对中药复方制剂多组分可同时测定的优势,也应用于中药毒性成分及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控制。HPCE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分离研究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前景,非常适合于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的分离分析,是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绿色方法。鉴于HPCE技术以其高效、快速、简便等多方面的特点,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Mill.Spinosa(Bunge)Hu ex H.F.Chou干燥成熟种子,为一种具有催眠镇静等作用的中药,多以养心安神药广泛用于临床。本品含有植物油、蛋白质、皂甙、黄酮甙类等多种有效成分,但多认为黄酮甙类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可见酸枣仁中黄酮甙类的含量对药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炒制(清炒)酸枣仁的意义,笔者进行了不同炒制程度对酸枣仁中黄酮甙类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相似文献   

8.
何丽君  曹芳 《海峡药学》1998,10(2):76-68
有毒中药是一类特殊的药物,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有毒转化为无毒,必须通过医药两方面的协调配合,有的放矢地加以炮制,并在临床上根据其性味功效进行合理使用。本文将有毒中药分为5类进行分析,供同道参考。1含有毒生物碱类中药1.1乌头类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均系毛莨科植物,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等,这些生物碱经浸泡和蒸煮等加工炮制可使酯键水解,成为毒性较弱的苯甲酰乌头胺与醋酸。苯甲酰乌头胺进一步水解可得毒性更弱的乌头胺与苯甲酸,从而降低其毒性。可见川乌、草乌、附子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双酯型乌头碱的水…  相似文献   

9.
, 《首都医药》2013,(17):17-18
违法、违规炮制中药饮片炮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饮片使用时的药性药效,或难以达到降低、消除药材毒性,或难以起到改变或增强药材的药性、增强疗效的作用。李京生告诉记者,中药饮片的炮制具有严格的炮制工艺流程,从净制、切制到炮制都有着明确的制作标准。常用的炮制方法中,仅中药醋制的一般制作方法就有醋炒制、醋煮制、醋淬制、醋炖制、醋提净、醋煅制这6种炮制方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酒炙系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的黄酒混匀,稍闷润使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再经炒制、炖制等加热处理.本文从酒的成分及酒对中药几种主要成分的作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晓菊 《北方药学》2011,8(3):83-84
针对目前存在的毒性中药购买难、监管的责任不明确、毒性中药的实验项目操作较少,以及毒性中药标本缺乏管理规范等问题,对中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实验用毒性中药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实验用毒性中药的来源和质量、建立实验用毒性中药的监管制度、严格毒性中药的实验操作规范及毒性中药实验后的回收销毁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以避免毒性中药在实验教学中对人身及环境造成危害,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充分发挥毒性中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中药教科书或其他祖国医药典籍中,“〔炮制〕”项下,除写明浸润、蒸煮切片以及炒、烫、炙、煅等外,常有“用时捣碎”(或剪碎)的要求,即在中药调配时, 将药材捣碎(或剪碎)后入药,如许多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一些动物类、矿物、花类、皮类药材。 上述药材之所以捣碎(或剪碎)入药,原因十分明确,即主要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更易煎出。而强调“用时捣碎”除此上述原因外是为了避免:1.不至过早破  相似文献   

14.
某些种子类中药由于富含大量脂肪油而具有毒性强、滑肠致泻剧烈等缺点,中医临床上常通过炮制去油成霜,以达降低毒性、用药安全之目的。常用的中药制霜品有巴豆霜、柏子仁霜、瓜萎子霜、大风子霜、杏仁霜、苏子霜等。这些霜制品的通常  相似文献   

15.
郭志军 《中国药房》2011,(15):1428-1430
目的:综述中药毒性研究的进展概况。方法:对中药毒性的分级、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等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毒性的分级、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制定中药毒性的试验标准,提高对中药毒性的重视程度,确保临床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有毒无毒是相对的,应慎重对待。对于中药毒性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是解决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的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的矛盾,是加快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中药毒性的传统认识、古代医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以及当前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中药的毒理学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甙类、毒蛋白类、金属元素类),以及毒性中药的临床应用(恶性肿瘤、风湿病、跌打损伤、蓄血)的分析和探讨,还有中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剂量因素、"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药物的过敏反应)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周李刚 《中国药业》2007,16(8):60-61
目的提高对毒性中药的认识,增强人们安全用药意识。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对毒性中药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思考。结果发现目前对毒性中药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安全隐患较大。结论应尽快修订有关毒性中药的管理法规,加强监督,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储存保管期间,若管理不善养护不当,致使药材造成各种变异现象而不能供药用、这是由于中药受外界因素影响所致,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与中药所含成分分不开的,而中药来源不同成分也就大不相同,所以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笔者就此问题综述如下。1.中药的来源:中药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1.l植物药材为中药的主要来源,它的药用部位不尽相同,除了很、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皮类外,还用木质部的檀香,树脂类的乳香、没药、捞回等,以及提炼制品的芦苔、儿荣、青黛等。1.2动物药材有用全体的蛇类、蜈蚣等;昆虫的幻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概括中药免疫增强剂的来源分类、免疫作用机制及毒性大小。结果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及有效成分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中药的免疫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包括促进B细胞、T细胞的免疫,促进细胞因子生成、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及激活补体系统等多个方面;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多糖提取液毒性较小;而皂苷成分毒性较大;生物碱的提取液成分毒性有大有小,主要取决于单体类别。结论中药免疫增强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几种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在醋制前后的毒性对比。方法将京大戟、甘遂、狼毒三种大戟属根类中药各取若干份,平均分成两组,甲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乙组进行醋制,采用小鼠灌胃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中药的毒性作用。结果乙组三组药品经醋制后,小鼠肠内推进距离显著减小,其推进率显著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制可有效解毒,大大减小其毒物浓度,不对人体造成伤害,解决了大戟属根类中药毒性问题,扩展了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