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将中药滴注保留灌肠与中药常规保留灌肠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滴注保留灌肠及常规保留灌肠;观察并比较2组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滴注保留灌肠法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滴注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管深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效果的影响。方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灌肠插管深度为传统的10~15cm,观察组插管深度增加到25cm,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长短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插管深度从10-15cm增加到25cm,可延长药液保留时间,提高CRF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清洁灌肠提高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时直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组治疗时先进行清洁灌肠,再行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吸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先行清洁灌肠术,再行中药保留灌肠,使中药与结肠充分接触并有足够的吸收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有效、经济、方便、实用的方法.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的灌肠方法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1]).2004年11月-2008年12月,本研究运用自拟大黄降浊汤,对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推注保留灌肠法与滴注保留灌肠方法灌肠效果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推注泵和吸痰管联用灌肠法与传统保留灌肠法两种方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推注泵与吸痰管联用灌肠法(实验组)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药液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推注泵和吸痰管联用保留灌肠法在灌肠过程中药液温和且压力均匀,患者感觉舒适,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2种灌肠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有效、经济、方便、实用的方法。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的灌肠方法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2003年6月-2005年12月,课题组运用自拟大黄降浊汤,对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滴注保留灌肠方法与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  相似文献   

7.
邓春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48-6149
目的比较推注法和滴注法中药保留灌肠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5 800人次随机分成推注组和滴注组,两组用中药相同,量均为150 ml,注入结肠内,然后观察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及药物保留时间。结果两组灌肠方法患者中药保留时间无明显差异,灌肠后腹胀腹痛推注法较滴注法轻,且每次治疗所用时间明显短。结论推注法保留灌肠优于滴注法,患者痛苦小,同时护理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李丽  李君  李娟 《当代护士》2021,28(1):113-114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科住院的103例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推注灌肠组(对照组)和改良微量注射泵灌肠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灌肠方式,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对照组21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11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观察组仅3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37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肠内中药液保留时间的评分结果 表明,观察组的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张丽君,接贵涛,赵景波,王玉芬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灌肠的方法将中药药液注入肠道,通过肠壁吸收而发挥药效。因此中药液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越长,肠壁吸收越充分,灌肠效果越好,直接影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在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中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药物外溢情况、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改良方法中药保留灌肠,能够避免药液外溢,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临床效果较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减少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动静脉内瘘尚未建立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先建立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来进行有效透析。当留置导管出现血栓时,尽管导管未完全堵塞,但透析时由于无法达到充足血流而影响透析质量。对此种情况,最简便、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对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进行溶栓的疗效,探讨简单、安全、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患者43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资料,比较溶栓前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3例患者共行43例次溶栓治疗,成功33例次占76.7%,未见不良反应.溶栓治疗与血栓形成的时间有关,与年龄、透析年限及内瘘使用时间无关,溶栓前后APTT、Fbg、INR、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激酶对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疾病分型中血浆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COVID-19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101份血凝标本,将样本按采血时患者的疾病分期分为轻症(n=31)和重症(n=70)。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分析探讨凝血指标以及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 101份血凝标本中,重症组凝血指标中的APTT,TT和PT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D-二聚体,APTT+TT,APTT+PT和TT+P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749,0.760,0.949,0.764,0.758和0.865。结论 单独D-二聚体、凝血指标联合使用对COVID-19疾病分型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诊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尿激酶溶解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内血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宝砖  邱为  唐玫  王济东 《临床荟萃》2007,22(22):1602-1605
目的回顾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溶解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3例深静脉置管的血液净化患者并发29例次深静脉导管内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12 500~25 000 kU/L)1.0~2.0 ml导管内浸注,观察溶栓效果,尿激酶浸注30分钟后导管未通畅重复治疗1次,其中19例患者监测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G)等凝血指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进行26例次导管内浸注尿激酶,30分钟内血栓溶解24例次,2例重复1次溶栓成功,1例溶栓失败,尿激酶用量20 000~850 000 U,19例患者监测PT、APTT延长,但Plt和FG浓度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深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导管内浸注溶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ⅠB)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50例,血浆用于立即测定凝血4项指标和在室温放置2 h、4 h、6 h和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并分别于室温、-4 ℃和-20 ℃下保存24 h后测定凝血4项指标.抗凝血室温放置2 h,离心分离血浆后即刻进行凝血指标检测.采用血液凝固仪测定研究指标,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血浆放置2 h APTT、PT、TT和FⅠB等各种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血浆标本放置4 h开始,APTT、PT和TT等指标出现明显延长,且变化程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加重,FⅠB水平无明显改变;抗凝血标本放置2 h留取的血浆标本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APTT、P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20 ℃下24 h APTT出现明显延长.结论 对于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测定,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 ℃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 PT、APTT、TT和FⅠ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质控血浆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胆红素的质控血浆为实验组(A,B,C,D,E),分别测定PT,APTT,TT和FIB,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检测结果,并通过二项回归方程得出校正公式。结果当胆红素浓度低于17.20 μmol/L时,对血浆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胆红素浓度低于34.30 μmol/L时,对血浆TT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胆红素对血浆FIB检测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PT,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随之降低。结论血浆胆红素浓度轻度升高对ACL TOP700检测PT,APTT和TT结果影响不大,但血浆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会导致PT,APTT和TT结果降低;不同浓度血浆胆红素对ACL TOP700检测FIB的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5例,根据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即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对照组置管首次透析后先采用常规肝素封管,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时再开始采用尿激酶封管法和滴注法防治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观察比较两组透析6个月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和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两组透析1、3及6个月时的血流量及静脉压;两组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酶时间;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导管功能不良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3、6个月时观察组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时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仅对照组PT降低(P<0.05);观察组透析6个月时P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尿激酶可有效防治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防治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