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多数肿瘤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起主要的抗肿瘤免疫作用,而葡萄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的免疫学特性,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NK细胞发挥主要的免疫监视作用,且MHC-Ⅰ类分子的下降与预后改善呈正相关。该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方式如MHC-Ⅰ类分子表达异常和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8、IL-10、MIF等逃避NK细胞的杀伤。对其进行免疫治疗时,应侧重于激活NK细胞的活性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及阻止肿瘤转移。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有:将细胞因子基因注射到肿瘤局部,建立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微环境;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加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肿瘤细胞淋巴因子的激活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生物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分别用机械取材法、化学取材法及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收集第三代融合的细胞经原位固定后作HE染色、HMB45,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电子显微镜鉴定培养细胞。结果:三种取材方法中,机械分离的肿瘤细胞活性好、繁殖快、细胞呈梭型或类上皮型,胞核透明呈梭形或椭圆形,胞浆富含黑色素颗粒。HMB45,S-100,NSE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发现肿瘤细胞内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及大小不等的黑色素颗粒。结论:机械取材法是获取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方法。用免疫组化及电镜可以鉴定细胞来源及纯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受体在正常人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腺苷对其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葡萄膜黑色素细胞(U95)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65),采用Real—timePCR检测4种不同亚型腺苷受体(、A1、A2A、A2B、A3)mRNA在U95和S65中的表达情况。以0、0.1、1、10和100μmol/L的腺苷分别作用U95和S65细胞24h和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光密度值和抑制率,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腺苷对U95和S65增殖能力的影响。对上述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U95和S65细胞中4种类型腺苷受体A1、A2A、A3的mRNA均有表达。在U95细胞中,A1、A孙A2B、A3受体mRNA表达值分别为1.32±0.47、0.28±0.05、1.03±0.10、0.20±0.07,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0,P〈0.01),A1和A2B的mRNA表达水平相似,且明显高于A2A和凡的表达;在$65细胞中,A1、A2A、A3气受体mRNA表达值分别为1.03±0.27、2.23±0.35、127.34±18.69、0.17±0.07,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0,P〈0.01),A2H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种腺苷受体亚型。A2A和A。在S6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U95中的表达量(A2A:t=9.35,P〈0.0l;A2B2Bt=11.43,P〈0.01)。作用时间24h,0.1、1、10和100μmol/L腺苷对S65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47%、14.93%、19.79%和26.04%:作用时间48h,各浓度腺苷对S65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1.43%、23.10%、34.76%和46.67%;随着腺苷浓度的增高,S65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而腺苷对U95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腺苷能够明显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但不影响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的生长。腺苷和/或腺苷受体激动剂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用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葡萄腆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简称U.M.)是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恶性度较高,易经血液转移,一经确诊,早期手术摘除患眼是过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诊断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眼球摘出率大大降低。传统上做为主要治疗措施的跟球摘出巳受到了不同意见的挑战,成为当前争论的课题。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U.M.病人眼球摘出后会加速瘤的全身转移。也许术前病人就已经有了亚临床转移,只是被宿主防预功能所抑制,处于暂停活动状态。在外伤、手术、肝炎等情况下被激活。大约有40%的  相似文献   

6.
刘夫玲  牛膺筠 《眼科研究》2005,23(4):445-448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TGF-β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同时TGF-β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及机体免疫系统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TGF-β的异常过表达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生长和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就TGF-β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在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瘤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能力和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理检测96例葡萄膜黑色素瘤体标本中EGFR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的浸润能力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与nm23的表达则呈负相关,类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梭形细胞型EGFR的表达率依次降低,nm23的表达率依次增高,结论:EGFR和nm23是评价葡萄膜黑色素瘤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傅涛  魏文斌  王阳  刘小超 《眼科研究》2005,23(6):604-606
目的测定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织病理分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6例)以及正常人(16例)外周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结果正常成人和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低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有巩膜导水管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不伴巩膜导水管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患者;梭形细胞型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混合型和上皮细胞型患者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VEGF水平在监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转移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凋亡基因bcl—2(β cell lymphoma/1eukemia—2)蛋白过量表达在葡萄膜与结膜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40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alignant melanoma,UMM)、5例结膜色素痣(conjunctival nevus,CN)及7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conjunctival malignant melanoma,CMM)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CMM较CN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CMM及UMM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1%及72.50%;UMM的bcl-2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巩膜受侵、睫状体受累、肿瘤大小均不相关(P>0.05)。 结论:bcl—2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apoptosls)过程而参加CMM与UMM的发生;bcl-2表达量可能有助于CN与CMM的鉴别诊断,但在UMM病理恶性程度评估上的价值不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73-74)  相似文献   

10.
余霄 《眼科新进展》2019,(4):398-400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起源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的眼内恶性肿瘤。由于其生存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目前,UM尚无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发现,如GNAQ和GNA11突变和涉及下游信号传导通路MAPK、PI3K/Akt和Hippo为代表的多种治疗,则有助于对UM发病机制的理解。还有研究开辟了新的生物标志物范围,以提高对UM转移的检测。此外,许多研究和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敷贴放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敷贴放疗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最常采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敷贴放疗的历史,现状,适应证,疗效,并发症,与其它疗法的比较等介绍,显示了敷贴放疗用于治疗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死亡率高,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基因疗法成为疾病治疗,尤其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为提高疗效,基因疗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就是当前研究较热的一种基因治疗方式.本文对以黑色素瘤细胞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形状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形状、大小、高度-基底比值、视网膜薄变和浸润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包括102例患者(102眼),平均年龄45.6±12.4岁。其中葡萄膜黑色素瘤76眼(75%)为梭形细胞型,6眼(6%)为上皮样细胞型,16眼(16%)为混合细胞型,其它4眼(4%)。按肿瘤部位分:睫状体黑色素瘤3眼(2.9%),睫状体和脉络膜黑色素瘤28眼(27.5%),脉络膜黑色素瘤71眼(69.6%)。视网膜组织的分析中,43眼(43%)发现视网膜变薄,86眼(84%)发现视网膜浸润。肿瘤的高度在1.2~15.6(平均8.3±3.6) mm,肿瘤基底直径为4.8~31.2(平均17.3±6.5) mm。肿瘤峰高度-基底R值为0.53±0.32。视网膜薄变组(n=43)的平均R值显着高于无视网膜薄变组(n=59)(0.69±0.31与0.42±0.27;P<0.01)。视网膜肿瘤浸润组(n=86)的平均R值比无视网膜浸润组(n=16)略高(0.56±0.33比0.41±0.25;P=0.09),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R值的肿瘤与其邻近视网膜薄变有关,与视网膜内肿瘤细胞浸润相关性不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切面形状和邻近视网膜组织的受累情况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葡萄膜与结膜色素性肿瘤核仁组成区银染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结膜与葡萄膜色素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或冒后评估上的价值. 方法:应用AgNORs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44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10例结膜色素痣及10例结膜恶性黑色索瘤进行检测。 结果:结膜恶性黑色素瘤较色素痣AeNORs面积显著增加(P<0.05);葡萄膜恶性黑色索瘤AgNORs面积则按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及上皮样细胞型顺序增加(P<0.05). 结论:AeNORs技术可能有助于结膜黑色素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井可作为葡萄膜恶性黑色索瘤预后评价的参数之一。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81-184)  相似文献   

15.
眼球摘除术作为葡萄膜黑色素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已受到挑战。放射治疗和肿瘤局部切除术等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法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术的发展史、适应证、手术技术、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葡萄膜黑色素瘤(UM)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少于12个月.目前临床缺乏转移性UM的标准治疗方式.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异彩纷呈,免疫检查点、癌症疫苗、T细胞过继治疗被应用于UM治疗.但大多临床效果有限,生存获益不高,近期新型免疫治疗药物IMCgp100早期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7.
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可以模拟内皮细胞形成类似血管腔样的通道,称为“血管生成拟态”。本文介绍了这种近期提出的肿瘤血液供应方式的概念、研究历史、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临床与病理特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何彦津,宋国祥,丁莹葡萄膜黑色素瘤在白种人发病率高,国内为0.0036%、4.5/10000(1)(2),该瘤向眼外蔓延并不少见,(10.4%-30%)(1)(3)(4)。本文报告葡萄膜黑色...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家族性葡萄膜黑色素瘤(FUM)患者的临床简况和家族。设计:回顾性病例组。地点:三期转诊中心。患者:对4500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进行葡萄膜黑色素瘤家族史的复习。研究这些患者及其家族的临床简况,以确定FUM的发生率和遗传模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FUN与皮肤黑色素瘤、家族性不典型痣和黑色素瘤综合征及其他非黑色素细胞癌的相关性。结果:4500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27个家族内56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