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他汀类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因而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但其可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RML)。R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肌肉损害。因RML导致死  相似文献   

2.
3.
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多药物可引起横纹肌(骨骼肌)损害,轻者表现为肌肉疼痛和乏力,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综述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由于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线用药.该类药物有导致肌病甚至横纹肌溶解的潜在危险,罕见,但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他汀类药物导致肌肉损害的分子以及生化机制尚不清楚,但对易患加以注意可减少风险.本报告1例他汀类药物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性,80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多年,曾有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史,2006年4月19日再次出现下壁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治疗。于4月20日开始给予辛伐他汀(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每片40 mg,批号:W 1108)40 mg口服,qn。4月26日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同时服用拜阿司匹灵100 mg·d-1,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d-1,福辛普利(蒙诺)10 mg·d-1,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瑞德明)40 mg·d-1。患者病情稳定于5月10日出院。因“腰腿痛7 d,尿色红5 d”于2006年5月19日再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30余年,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已20余年。大量循证证据表明,此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机制为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LDL的合成。近年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以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斑块、减少血栓形成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的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与分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我们在关注他汀类调脂药物疗效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瑞舒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多发性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氨氯地平5 mg,1次/d;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2,次/d;银杏叶提取物20 ml1,次/d;奥拉西坦4 g,1次/d。6 d后行脑血管造影及右侧颈内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术后当晚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随后逐渐出现胸口针刺样疼痛、尿量减少。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最高值分别为2754 U/L和10 999μg/L,诊断为瑞舒伐他汀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停用瑞舒伐他汀,其他药物继续应用,同时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需要注意发生肌病的风险。1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龄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由于将辛伐他汀剂量加倍,导致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停药并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异戊二烯或辅酶Q10缺乏有关。合并慢性肾脏病时,他汀类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并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5岁,因"头痛伴周身酸痛不适1周余"于2012年3月2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BP158/86mmHg,神清、精神萎靡。血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2U/L,肌酸激酶2334U/L,乳酸脱氢酶637U/L,葡萄糖3.3mmol/L,总胆固醇6.08mmol/L,三酰甘油2.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1.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3.38mmol/L;尿常规提示:维生素C(++),蛋白质(+),白细胞(+-)。入院诊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横纹肌溶解症。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洁  柴健 《天津药学》2008,20(1):27-2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涉及6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最多 (占56.25%);6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占65.63%).结论: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痫发作)、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毒素)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2.
Montastruc JL.Rhabdomyolysis and statins:a pharmacovigilanc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tatins[J].Br J Clin Pharmacol,2023,89(8):2636‑2638.DOI:10.1111/bcp.15757.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在肌肉不良反应中,横纹肌溶解是最严重的,有可能致命,但极少有研究对不同他汀类药物之间横纹肌溶解的风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他汀”、“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VIP 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 篇文献,合计59 例患者.他汀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70 岁以上患者.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发病率最高,共35例(59.32%).用药至发病最短时间为12 h,最长超过10 年,多数累计用药时间大于1 年.经过对症治疗后,45 例痊愈,11 例好转,3 例死亡.结论:密切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合并用其他调脂药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易出现肾功能损害,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应立即停药,给予血液净化、碱化尿液、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横纹肌溶解症 (rhabdomyolysis ,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急性损伤 ,改变了肌纤维膜的完整性 ,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 ,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 (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发作 )、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 (毒素 )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1] 。约 80 %的RL是由药物 (而酒精约占其中的 2 0 %)引起的[2 ] 。药物引起RL的发生率并不明确 ,因此死亡…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者称,他汀类(statin)药物和贝特类(fibrate)(纤维酸衍生物)降脂药物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增加因横纹肌溶解的住院危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Ⅰ)、普伐他汀(pravastatin)(Ⅱ)、辛伐他汀(simvastatin)(Ⅲ)单药治疗发生横纹肌溶解的住院危险相似,  相似文献   

16.
张凤斋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3):165-165,173,194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高血压病病史10年,抽烟史20多年,坚持服用降血压药,血压控制理想。2007年5月体检时行冠状动脉CT造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左旋支见局限性斑块形成,狭窄约50%。多次查总胆固醇在5.5~6.5mmol/L,患者活动能力良好,无发作性胸痛等。2007年5月开始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20mg,每晚1次。尔后每半年左右抽血检查血脂,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均未见异常。患者于2010年4月游览时爬山3h余,较疲劳,乏力。尔后出现咽痛、流涕、咳嗽、咳较多量的白色黏痰等,  相似文献   

17.
邢迎红  杜学荣 《天津医药》2002,30(5):285-285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RM),早在1911年由Meyer Betz首次报告,早期认为主要为创伤造成;70年代以后认识到中风、中毒、及感染等非创伤因素可致RM[1];近几年有报告,他汀类降血脂药可引起RM2。我院ICU最近收治1例因服用西立伐他汀钠(拜斯亭)引起RM,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培景  佟婉红  杨莉 《药品评价》2012,9(20):38-40,43
本文列举了他汀类和核苷类药物中可诱发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药物,介绍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机制及诱发该不良反应的药物应用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认为临床上应该慎用可能诱发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观察到横纹肌溶解症出现的初始症状及时停用相关药物,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横纹肌溶解是指骨骼肌的分解,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药物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其中一些药物如他汀类可能直接损害肌肉,其他药物如苯丙胺类和鸦片则分别通过增加肌肉活性或通过引起昏迷、肌肉压迫以及肌肉坏死等间接地产生损害作用。严重高热的病人会发生异常的肌肉生化反应并在昏迷状态中发展成横纹肌溶解。1 引言 药物通常对肌肉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这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几乎不伴有肌无力的轻度肌痛、伴有严重肌无力的慢性肌病或横纹肌溶解。受损肌肉所释放的肌红蛋白有肾毒性,持续严重肌损伤会发展成急性肾功能衰…  相似文献   

20.
阿托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为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由于其降脂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在临床广泛应用。该药引起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的报道不多,较其他他汀类少。现将我科最近遇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