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1年3月至10月在天津市六所大医院里进行了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着重了解吸烟与肺癌的联系。调查了肺癌病例135人(男99,女36)、对照病人135人。病例与对照均为住院病人,90%的肺癌病例有病理学诊断依据。病例与对照作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配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吸烟习惯有显著差异。吸烟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性男性为6,女性为4,两者的99%可信限均大于1。男女性均可见吸烟量与相对危险性之间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其回归系数的95%可信限都不包括零。开始吸烟至发现肺癌的时间(潜隐期)的分布为正态分布,其均数为30年。  相似文献   

2.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2(NAT2)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江苏省汉族人群原发性肺癌患者215例和相应非肿瘤对照215例。应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NAT2基因M1、M2和M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析NAT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M3等位基因频率在肺鳞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5),携带M3等位基因者患肺鳞癌危险性增加(OR=1.63,95%CI=1.03~2.59),尤其是增加不吸烟者患肺鳞癌的危险性(OR=2.23,95%CI=1.07~4.65)。未发现NAT2乙酰化基因型与肺癌发生有相关性。结论NAT2M3等位基因可能与不吸烟者肺鳞癌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沈阳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249例现症肺癌和1345名以全人口为基础的对照.研究证明吸烟仍是第一位病因,占男性病因(PAR)的55%及女性的37%,在家取暖烹饪所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煤烟)与肺癌有显著相关,估计占病因的10~20%.病例组报告其住宅周围有烟或二百米内有工厂大烟囱者比对照组多.住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一公里内者在男性可见肺癌危险性升高(OR=3.0).其它显著相关因素还有冶金工业和化工制药职业暴露和慢性气管炎和肺结核.室内氡水平仅在小细胞型肺癌见到有轻微相关.  相似文献   

4.
妇女被动吸烟的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妇女的健康影响.方法于2002-2004年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妇女被动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孕妇被动吸烟与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关系进行研究.妇女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北京、上海和成都指定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肺癌新发住院病例157例,以1(肺癌病例):2(医院对照 人群对照)配对;孕妇被动吸烟与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北京市足月分娩小于胎龄儿产妇155例,以1:1配对.结果妇女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性(OR=2.95),在24岁以前开始被动吸烟者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加(OR=4.12),经常吃动物内脏(OR=1.91)、职业接触有害物(OR=3.16)、职业接触粉尘(OR=3.41)、工作场所通风不良(OR=4.02)为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OR=0.24)、常喝牛奶(OR=0.53)、经常服用维生素(OR=0.53)为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保护因素.趋势性χ2检验显示,随着被动吸烟指数和被动吸烟年限的增加,肺癌的发生显著增加(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被动吸烟指数≥50人·年、经常吃动物内脏、职业接触粉尘、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是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常吃蔬菜、经常服用维生素是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保护性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少、孕期被动吸烟、工作场所通风不良、配偶身高较低和孕期进行胎教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和配偶文化程度高、产妇孕前体重指数高、家庭总月收入高和孕期进行胎教等可能是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孕前体重低(OR=2.08)、孕期体重增加少(OR=2.83)、被动吸烟(OR=3.42)及孕期饮茶(OR=2.72)、孕期及怀孕之前3个月内进行染发、烫发或焗油(OR=5.67)、配偶身高较低(OR=2.92)等因素均使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加,是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妇孕前体重指数高使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相对危险性显著降低(OR=0.41),是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结论被动吸烟是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被动吸烟是足月出生小于胎龄儿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和痴呆家族史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AD与其痴呆家族史之间的联系强度.结果一级亲属有痴呆病史者,患AD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OR值为2.82,P<0.01).同时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一级亲属的痴呆家族史仍和AD的发生有显著联系(调整后的OR值为3.517,P<0.01).结论北京市老年人Alzheimer病存在家族聚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评价职业暴露与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职业暴露史有显著差异,有职业暴露史者患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 OR_(MH)=3.84,95%CI 为1.58~9.30(调整吸烟后的 OR值)。且随职业暴露年限的延长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据人群回归危险度估计,抚顺市大约有16.47%的肺癌是由职业暴露所致。吸烟与职业暴露存在正交互作用,符合相加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一种新的快速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方法———人工修饰双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 (di ASA AMP)法研究CYP1B1基因Leu43 2Val位点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 对照研究 ,收集江苏汉族人群原发性肺癌患者 2 2 7例为病例组 ,同时按 1∶1配对选择非肿瘤、非呼吸道疾病患者 2 2 7例为对照组。应用diASA AMP方法检测了病例组与对照组CYP1B1基因Leu43 2Val位点多态性 ,分析Leu43 2Val位点突变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测序法验证diASA AMP法的特异性。 [结果 ]CYP1B1基因Leu43 2Val位点突变C和G的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2 0 1,P >0 .0 5 ) ,单纯CYP1B1基因Leu43 2Val位点突变与肺癌危险性也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OR =1.0 85 ,95 %CI =0 .73 0~ 1.615 ) ,但该位点突变与吸烟可能有一定协同作用 ,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可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 (OR =2 .0 5 7,95 %CI =1.162~ 3 .64 2 )。对照组的CYP1B1C和G等位基因频率与现有的中国汉族人群资料结果相近 ,测序结果与diASA AMP结果相符。 [结论 ]CYP1B1Leu43 2Val多态性可能是江苏汉族人群吸烟者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diASA AMP法可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中国男性人群中吸烟、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a5、a3及b4基因簇(CHRNA5-A3-B4)上rs588765位点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收集204例男性原发性肺癌病例,821例正常健康男性对照者.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CHRNA5-A3-B4基因簇上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rs588765的多态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CHRNA5-A3-B4基因簇上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蔬菜食用频率等混杂因素之后,每天吸烟量>15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高(OR =3.48,95%Cl:2.28 ~5.30).携带两个变异基因型(TT)的个体较携带rs588765的野生基因型(CC)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高(OR =3.91,95% CI:1.05 ~ 14.51),但未发现rs588765的多态性和吸烟对肺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中国男性人群中吸烟和CHRNA5-A3-B4基因簇上的rs588765位点多态性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质指数(BMI)与肺癌的关系.[方法]以福州市区1997-1998年的肺癌新病例3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随着体质指数的降低,肺癌危险性增加约1倍而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P=0.002).调整混杂因素及引进膳食营养素,其结果变化很小.BMI与肺癌关系仍然存在.[结论]体质指数(BMI)可能是肺癌的危险因子.增强体质可防癌,对提高治疗效果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易感性与p73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p73基因5’UTR区域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G4C14,A4T14)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组织学确诊的肺癌病例425例,地区、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588名,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此两个多态性之间具备完全的连锁不平衡,AT(A4T14)单倍型在病例组显著少于对照组(0.225 vs.0.287.P=0.0018),提示变异的AT单倍型对肺癌具有保护作用。与携带p73 GC/GC单倍型基因型者比较,携带GC/AT单倍型基因型者肺癌风险降低30%(OR=0.70,95%CI:0.53~0.92),而携带AT/AT单倍型基因型者肺癌风险降低55%(OR=0.70,95%CI:0.26~0.80)。结论p73基因多态改变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居民2000~2010年肺癌发病与心理因素关系的变迁,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Meta分析对我国2000~2010年间公开发表的肺癌发病与心理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5篇文献入选,累计肺癌病例1544人,对照1425人:异质性检验:x2=2.54,df=4(P =0.64):心理因素与肺癌发病的合并OR值为1.79(95%CI:1.54,2.07).结论 尽管近10年心理因素致肺癌发病的危险性较以前降低,但提高居民心理素质仍是肺癌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人群五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N  Wu Y  Zhou X  Wu Y 《卫生研究》2012,41(2):251-256
目的探讨河南省人群中外源性化合物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mEH和DNA修复酶XRCC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河南省209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2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I相代谢酶基因CYP1A1,II相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mEH及DNA修复酶基因XRCC1的多态基因型。结果河南省人群中GSTM1缺失型,CYP1A1-exon7、mEH-exon3、XRCC1-194及XRCC1-280基因纯和突变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缺失者与GSTM1基因阳性者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76,95%CI:1.21-2.56,P=0.005);携带CYP1A1-exon7 Ile/val+val/val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CYP1A1-exon7 Ile/Ile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65,95%CI:1.16-2.39,P=0.009);mEH-exon3突变基因型携带者与野生纯合型的个体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77,95%CI:1.18-2.64,P=0.007);携带XRCC1-194 Arg/Trp+Trp/Trp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XRCC1-194 Arg/Ar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1.55,95%CI:1.07-2.27,P=0.016);XRCC1-280 His/His基因型携带者较XRCC1-280 Arg/Arg+Arg/His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升高(ORadj=2.21,95%CI:1.05-4.52,P=0.026)。CYP1A1-Msp1、GSTT1、mEH-exon4及XRCC1-399多态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人群中CYP1A1、GSTM1、GSTT1、mEH和XRCC1基因的分布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有一定差异,其中CYP1A1-exon7、GSTM1、mEH-exon3、XRCC1-194及XRCC1-280基因位点的变异与河南省人群肺癌患癌危险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液体总摄入量和小便次数与上海市区居民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的上海市区膀胱癌新发病例608例,以及性别、年龄配对的人群对照607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估计液体总摄人量和小便次数与膀胱癌发生的OR值及95%CI(α=0.05).结果 每天液体总摄人量及夜晚(即睡眠时间内)小便次数与膀胱癌发生的危险性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白昼(即非睡眠时间内)通常小便次数与膀胱癌危险性呈负相关.调整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液体总摄入量及其他因素后,与白昼通常小便次数≤3次者相比,小便次数为4、5及≥6次者的OR值分别为0.72(95%CI:0.49~1.05)、0.60(95%CI:0.41~0.87)和0.62(95%CI:0.43~0.90),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白昼通常小便次数≤3次者相比,白昼通常小便次数≥6次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OR值分别为0.72(95%CI:0.45~1.15)和0.46(95%CI:0.25~0.87).与每天液体总摄入量≤750ml且白昼通常小便次数≤3次者相比,每天液体总摄人量>1500ml且白昼通常小便次数≥6次者膀胱癌的危险性降低了57%,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不憋尿且多饮水,尤其不吸烟者可以降低膀胱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某焦化厂职工癌症死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焦化厂职业有害因素对癌症死亡的影响.为预防癌症,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与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要死因的标化死亡比(SMR),相对危险度(RRMH)和绝对危险度(OR).结果观察人群24 923人年,从1975~1995年21年间癌症死亡59人,其中肺癌21人,占第一位死因.炼焦工人的肺癌显著超高,SMR=4.17,P<0.01.并随着接触工龄的延长,RRMH呈递增趋势.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肺癌与焦炉逸散物之间有显著性关联;与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史亦有显著性关联.白血病与苯溶物之间没有关联.其它癌未见有意义的结果.结论接触焦炉逸散物与炼焦工人肺癌发生有关,重度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史与肺癌发生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A)(CYP1A1)的基因多态性、血清锌水平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78例,对照78例.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技术(PCR-RFLP)检测CYP1A1的MspI多态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定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血清锌水平.[结果]CYP1A1的MspI多态性单独作用时与肺癌危险性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以血清锌≥117.0mg/dL且CYP1A1野生型基因携带者为参照组(OR=1.00),则血清锌<117.0mg/dL且携带CYP1A1突变型或杂合型或野生型基因者的OR分别为5.50(P<0.05)、10.63(P<0.01)、10.08(P<0.01).[结论]CYP1A1基因多态性单独作用时NSCLC发生无显著相关;血清锌水平与NSCLC发生呈负相关;CYP1A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锌联合作用时明显提高NSCLC发生的危险性,在NSCLC发生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易感性与NQO1、CYP1A1、mEH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南京市正常人群和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NQO1,CYP1A1,mEH基因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研究,探讨南京地区人群肺癌易感基因。[方法]收集正常人群样本88例;同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区原发性肺癌患者84例,同时按1:1配对选择正常对照84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PCR技术,对样本DNA进行NQO1,CYP1A1,mEH-exon3,mEH-exon4基因型的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南京市正常人群中,相关基因野生型(wt/wt)。杂合型(wt/vt),突变型(vt/v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情况分别是:NQO129.5%,51.1%,19.3%;CYP1A2135.2%,44.3%,20.5%;mEH-exon326.1%,56.8%,17.0%;mEH-exon483.0%,15.9%.1.1%,南京市区人群NQO1,CYP1A1和mEH-exon4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没有明显关系。mEH-exon3基因型与肺鳞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降低肺鳞癌发生的风险(OR=0.32,95%CI;0.0078-0.63)。杂合型和突变型个体患肺鳞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野生型个体(OR=3.1,95%CI:0.08-6.12);考虑吸烟因素后,mEH-exon3基因型与吸烟者肺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使肺癌发病风险性降低(OR=3.1,95%CI;0.08-6.12);考虑吸烟因素后,mEH-exon3基因型与吸烟者肺癌发生有关,野生型个体可使肺癌发病风险性降低(OR=0.18,95%CI;0.06-0.29)。杂合型和突变型个体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OR=5.66,95%CI:2.01-9.30)。[结论]南京市人群中NQO1,CYP1A1,mEH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存在一定差异。种族差异,地域不同可能是造成肺癌易感基因不同的重要原因。南京市人群中mEH-exon3基因杂合型和突变型与肺鳞癌发生有关,与吸烟者肺癌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RT-PCR技术检测9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112名健康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B、XPC、XPG、ERCCl)表达水平,比较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肺癌病例组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XPB和XPC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吸烟人群中病例与对照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大于非吸烟人群与对照组的差异,低表达XPB和XPC的人群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高表达人群的2.06和2.27倍。[结论]低表达XPB和XPC的人群肺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精管绝育术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对盐亭县40-70岁男性进行三年回顾及两年随访调查,及队列内1:2肺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oisson回归及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绝育人群中,绝育不足10年者肺癌死亡危险明显于绝育20年以上者RR=0.17(95%CI:0.34-0.35),随着绝育时年龄的增加肺癌死亡危险增加,和40岁后绝育者相比30-39岁、30岁以前绝育者相对危险分别为0.83(95%CI:0.02-0.36)、0.16(95%CI:0.08-0.34).1-2病历对照研究发现绝育年限、绝育时年龄对肺癌死亡无影响。结论:肺癌死亡率在绝育人群和未绝育人群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早期绝育可能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广东人群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Mul- 1(GSTM1)基因缺失及吸烟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 PCR技术检测 91例肺癌患者、138例对照的 GSTM1基因多态性。 结果 GSTM1基因缺失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 6 1.5 %和 5 2 .9% ,OR=1.38(0 .80~ 2 .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与吸烟联合分析时发现 GSTM1基因缺失的 OR值为 3.0 7,比单纯吸烟对肺癌的 OR值 (1.87)大 (P<0 .0 1)。 结论  GSTM1基因缺失与吸烟可能协同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肺癌的危险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10月至1982年12月在太原进行了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肺癌病例103人,每例配一名与吸烟无关的其它部位癌患者,其中71例肺癌同时配一名正常人对照。癌对照组吸烟的CRR为2.78(χ2=7.52 P<0.01),随吸烟量及吸烟年数增加,癌及正常对照组的CRR亦随之升高,戒烟后CRR下降,提示吸烟与肺癌有密切相关。在癌对照组慢支的CRR为2.27(χ2=5.70 P<0.05),正常对照组为4.81(χ2=13.39 P<0.01),慢支亦为肺癌的危险性因素。精神刺激与肺癌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