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菌斑是引起牙齿疾患的重要因素,是牙周病、龋病的始动因子。邻间隙区是人们刷牙时容易忽略的部位,菌斑易于堆积,清除这些部位的菌斑十分重要。正确的刷牙与使用牙线能够去除软垢与菌斑,促进牙齿的血液循环和牙周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上皮的角化程序,增强牙龈自身的抵抗力,对彻底清除牙齿间隙残留物、防止菌斑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胤  艾丽娟 《云南医药》2011,(2):227-229
牙周病是一种由菌斑及其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治疗成功的基础。而清除菌斑和牙石的基本方法是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两种,亦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牙周炎的始动因子是龈下菌斑中的细菌,临床上传统采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机械方法去除菌斑来治疗牙周病,有一定的疗效.以牙周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可去除附着在牙面上的大部分菌斑和牙石.但对于深牙周袋底部和根分叉附近的菌斑和牙石单靠机械方法很难完全彻底去除,加之造成牙周深部组织炎症破坏的菌斑更多的是附着于牙周袋软组织壁上或游离袋内的龈下非附着性菌斑.因此常规机械治疗配合在深牙周袋内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杀灭抑制残留于牙周袋内的致病微生物,提高治疗效果[1].近年来,缓释型药物的应用给牙周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金属烤瓷修复体(简称PFM)与菌斑形成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而菌斑积聚于牙面一定程度可导致牙龈及牙周疾患的发生。研究PFM的菌斑附着,不仅为临床制作修复体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而且关系到患者以后口腔健康的长期维护。也应该是评价PFM的质量标准之一,本文仅就此作  相似文献   

5.
3种漱口剂抑制菌斑的临床效果观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林希鸿牙菌斑是引起龋病、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使用的漱口剂很多,其原理都是利用化学药物抑制菌斑的形成。本文对常用的艾利克、口泰、爽立得3种成品漱口剂抑制菌斑的临床效果进行测试和比较,现报...  相似文献   

6.
健康人与牙周炎患者龈下细菌分析杨青王建明牙周疾病的主要类型为菌斑所引起的炎症,菌斑中的细菌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许多先进的方法对菌斑和细菌的种类、分布以及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均发现口腔厌氧菌感染率高。但由于我院...  相似文献   

7.
白雪  徐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66-1467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对菌斑的结构、组成、形成发育及其中的代谢活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牙菌斑的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发现牙菌斑在龋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它为细菌的作用和酸在牙面的停留提供了条件.是细菌在牙面代谢和致病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的致龋作用与其组成和细菌的代谢密切相关。牙菌斑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离子、糖类、有机酸、水等成分。牙菌斑中菌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和氮源性底物的代谢。对于菌斑中细菌的糖代谢及其致龋情况有了深入了解。氨基酸作为菌斑中的氮源性底物,对菌斑的pH值有调节作用。而且较高浓度的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菌斑微生物代谢的氨和碳源的中间转运库,对菌斑代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腔固定正畸治疗中患者使用电动牙刷2年控制菌斑和预防龋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12~14岁的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60例,实验组使用电动牙刷,对照组使用保健牙刷。采用菌斑染色法记录实验前和经过2年实验后,两组患者菌斑牙面数、菌斑指数和患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菌斑清除率为67.11%,对照组为41.58%,菌斑指数和新患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更能帮助固定正畸患者有效消除牙面菌斑,预防龋齿,在固定正畸中预防龋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颌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的同时,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使龈下菌斑中滋生大量的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各型牙周炎。因此,去除致病菌群,让有益的微生物选择性生长,改变牙周微生态环境,是根治牙周炎并使其不再复发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US2006134024-A1预防菌斑形成的口腔保健成分系以木兰提取物和蛇麻草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将本品与口腔(齿)表面接触并重复使用数天后,就能防止牙齿表面菌斑的形成,保持口腔卫生。本品可加工成嗽口液、粉末剂、糖果、膏剂和胶剂。它能减少菌斑形成,减少龋齿、牙石的形成,减轻口臭  相似文献   

11.
王灵燕  王琼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11-3011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的疾病。细菌是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细菌附着于牙齿或口腔软组织上,形成菌斑,并且不断发展并产生许多毒性因子,引起牙龈红肿、出血和牙周韧带的破坏,导致支持牙齿的牙槽骨被破坏和吸收,最终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而且附着的菌斑长时间停留在牙面和牙周上,  相似文献   

12.
章彦彦  陈晓涛  郑蓉  陈才展  杨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76-176,179
目的:研究牙邻间隙清洁对菌斑生物膜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牙周初诊患者随机分成单纯BASS刷牙组和BASS刷牙合并邻间隙清洁组,用2%碱性品红溶液,计算出有菌斑牙面占总牙面数的百分比,记录邻面有菌斑牙面占总牙面的百分比。结果:合并邻间隙清洁组邻面有菌斑牙面占总牙面的百分比明显较单纯BASS刷牙组低。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口腔卫生宣教时不要忽略对邻面清洁的宣教,并指导患者正确地使用牙线、间隙刷、牙签、冲牙器等辅助工具,做到有效地清洁。  相似文献   

13.
洗牙,临床称为“口腔洁治”,就是用洁治器械去除牙结石、菌斑和色素,并用磨光糊剂或牙膏抛光牙面,使牙面光洁。菌斑不易再堆积。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波洁治是运用超声波击碎并震落牙石。通过水雾冲洗达到清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固定矫治中用不同结扎材料对牙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固定矫治患者30名,在每位患者左右牙弓分别使用橡皮圈和金属丝结扎托槽.测定矫治开始及6个月时托槽周围的菌斑进行细菌厌氧培养,研究牙面变形链球菌附着情况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固定矫治器粘结后托槽周围牙面菌斑变形链球菌数量和在总菌中的百分比有显著增高,但两种材料牙面菌斑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固定矫治器粘结后患者龋易感性增强.结扎材料的选择并不会对相应牙面菌斑的致龋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利光  牛桂田 《中国药师》2006,9(10):932-933
目的:研究菌斑染色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斑染色剂中碱性品红的含量。结果:碱性品红在1.07~3.22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为0.46%(n =9)。结论:菌斑染色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概念的龋病、牙周病均因菌斑所引起,而牙齿形态异常,就可为菌斑集聚创造条件,在牙周组织中的骨性损害亦证实与形态异常,菌斑滞留有关,因此牙齿形态异常,对加速牙体、牙周疾病发展进程与临床有密切关系。常见的牙齿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磨牙颈部釉质突起;突起从牙釉骨质交界处向根分义区延伸并进入根分义区,这种异常突起直到最近才被认为与牙周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吴陈炫 《天津医药》2007,35(6):458-459,I0001
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广泛的适应证,但义齿卡环、支托、基托和连接体会影响基牙自洁,利于菌斑沉积,从而导致菌斑微生物数量、种类发生变化。另外,它还可使基牙的负荷增加。因此,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使基牙增加患牙周病变的危险。笔者对施加口腔卫生措施前后患者的基牙与非基牙龈下菌斑细菌的构成比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周炎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牙周炎患者,经治疗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和控制菌斑,局部炎症基本消除以后进行后续的治疗。结果 90例患者经治疗,痊愈85例,好转5例。结论彻底清除局部致病因素并控制菌斑,经治疗患者口腔黏膜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和方法 1.1 牙菌斑标本是从80个生活在本市4~6岁儿童的第二乳磨(牙合)、远中、近中、颊、舌五个牙面取的。菌斑材料是用探针从每个牙面小心刮取,每次都试图收集菌斑的量接近相等。 1.2 牙菌斑标本取后浸入8ml含有0.03M磷酸缓冲液的无菌胰蛋白酶肉汤培养基中。PH7.2。3d后,标本  相似文献   

20.
细菌黏附是导致临床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重要环节,细菌在釉质上的黏附速度和程度对菌斑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些影响细菌在牙面上黏附效果的因素可以影响菌斑的结构和构成,进而影响酸性代谢物的产生,关系到对釉质的伤害[1]。从20世纪末开始,学者们通过模拟自然口腔的生态环境,研究各种致龋因素的作用和龋病病变的特征,并鉴定各种防龋方法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