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亦称"吊线风",属中医"口僻"范畴,以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嘴巴歪向健侧为主症,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探讨分期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不同时期的面瘫分别采用针刺治疗A组160例和氦氖激光、TDP合超短波治疗B组160例。结果:二组总有效率相近,分别为97.5%和92.5%。而痊愈率分别为70.0%和55.6%,A组优于B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9次和12.2次。结论: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神经面瘫红外线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神经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8例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施行针刺配合红外线疗法;同期也选择28例相同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只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为64.3%,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从治疗组患者疗效看,疗效与面瘫轻重有关,轻面瘫比重面瘫疗效好,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针刺配合红外线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我们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9岁,平均为56.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个月。诊断标准依据《疗养技术常规》来判定[1]。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患者取仰卧位,针刺翳风、阳白、攒竹、鱼腰、太阳、颧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人中、承浆、合谷、太冲等穴位。发病初期,神经炎症外在发展阶段,针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点穴并用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VitB1片、地巴唑片、肌注VitB12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组愈显率比较,经X2检验,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点穴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1043-1045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推拿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疗效确凿且具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对近10年来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开发、研制了面瘫咀嚼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本组 77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随机按病例号奇偶分为治疗组 39例和观察组 38例 ),其中男 40例,女 37例,年龄 8~ 72岁,病程 3d~ 11个月;主要症状及体征,患侧抬头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露齿或微笑时嘴角向健侧牵拉,抬眉、蹙额、鼓腮均受限,以上患者均以单侧发病,两组患者从临床症状、体征及表情肌检查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治疗组采用甘肃省中医院研制生产的面瘫咀嚼剂治疗 [甘卫普制准字 (2000…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51-55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92例,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型36例、Bell氏面瘫46例、Hunt氏面瘫10例,采用针刺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单纯性面神经炎型治愈率较Bell氏面瘫和Hunt氏面瘫高,Hunt氏面瘫治愈率最低。结论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的部位越高,治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薛玫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8):61-6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在临床中,我们根据面瘫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及高压氧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根据患者治疗介入时机及方法将51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7组,分别是对照组、≤7 d组、8~15 d组、16~30 d组、31~60 d组、61~90 d组和>90 d组,均在发病3 d内接受药物治疗。除对照组外,上述各组又根据是否接受针刺或/和高压氧治疗细分为3个亚组,分别是针刺亚组、高压氧亚组及联合治疗亚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及治愈时间。 结果入选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总治愈率为46.89%(241/514);早期组(包括≤7 d组、8~15 d组和16~30 d组)与晚期组(包括31~60 d组、61~90 d组和>90 d组)治愈率分别为66.55%(185/278)和10.61%(19/1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痊愈时间为(40.31±20.64)d,与对照组[(47.24±37.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晚期组痊愈时间为(72.37±5.09)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中高压氧亚组治愈率为100%,痊愈所用时间为(20.21±7.21)d,与其他各亚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一旦发病应立即给予规范就诊、治疗,首选治疗方案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药物干预除扩血管、营养神经外,抗病毒及短期激素治疗不容忽视;急性期(病程≤7 d)和静止期(病程8~15 d)最好不选用针刺治疗,恢复期(病程16~30 d)除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外,还可辅以针刺治疗;后遗症期(病程&rt;30 d)最好给予药物、针刺及高压氧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与维生素B12治疗作比较。方法 20例弥可保治疗患者与18 例维生素B12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21d后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弥可保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维生素B12治疗组(P<0. 05),治疗前后弥可保治疗组Portmann评分为4.21±2.11和17.11±3.10,维生素B12为3.88±2.02和11.32±4.12。治疗前后弥可保治疗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为3.12±0.41ms和1.12±0.20ms。维生素B12组为2.95±0.32ms和2.23±0.22ms。治疗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并且优于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13.
14.
针刺治疗面瘫,具有安全可靠、副反应小等优点.在临床护理配合中,针对病人首次接受面部针刺及穴位注射的恐惧心理及影响因素,做好相应的护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传统针刺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穴位注射均隔1天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比例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8周后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变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R1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传统针刺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穴位注射均隔1天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比例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8周后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变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R1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不同时期的面瘫分别采用针刺治疗A组160例和氦氖激光、TDP(特定电磁波)合超短波治疗B组160例。结果 :二组总有效率相近 ,分别为97.5%和92.5 %(P>0.05)。而痊愈率分别为70.0 %和55.6 % ,A组优于B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5.9次和12.2次(P<0.01)。结论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直接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加直接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电针加直接灸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再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0.9%,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直接灸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翳风穴准确穿刺方法及药物注射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T定位下翳风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开始评定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1个月、3个月,两组面瘫症状均有一定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CT引导下准确定位翳风穴并进行药物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相对于常规针刺疗法,疗效更加显著,见效更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