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c-kit基因突变分布及类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GIST标本行CD117、CD34、SMA和S-100检测,以确诊为GIST;采用PCR技术对CD117阳性的GIST进行c-kit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突变c-kit基因11、9、13和17号的外显子突变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例成功提取了肿瘤DNA,其中3例检出了c-kit基因突变,均分布于第11号外显子,均为557~558(WK)的缺失性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子性突变,1例为杂合子性突变.结论 CD117阳性的GIST通常有c-kit基因突变,其11号外显子是经典分布热点,变异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为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117阳性的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c-kit基因突变分布及类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例GIST标本行CD117、CD34、SMA和S-100检测,以确诊为GIST;采用PCR技术对CD117阳性的GIST进行c-kit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突变c-kit基因11、9、13和17号的外显子突变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例成功提取了肿瘤DNA,其中3例检出了c-kit基因突变,均分布于第11号外显子,均为557-558(WK)的缺失性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子性突变,1例为杂合子性突变。结论CD117阳性的GIST通常有c-kit基因突变,其11号外显子是经典分布热点,变异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为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52例GIST及28例对照肿瘤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序列,其中30例GIST另检测了c-kit基因第9和第13号外显子序列。结果25例亚性GIST中,14例有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56.0%);27例良性及交界性GIST中,仅2例有突变(7.4%)。良恶性GIST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胃肠道间质肿瘤 (GIST)中c kit基因第 9,11和 13外显子 (exon)的突变状态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分别扩增 5 4例GIST(其中良性 9例 ,中间性 2 6例 ,恶性 19例 )c kit基因exon 9,11和 13,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对PCR产物进行突变筛查 ,对SSCP分析有异常的标本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并将c kit基因突变状态与GIST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4例GIST中 14例 (2 6 % )c kit基因exon 11SSCP分析电泳行为异常 ,其中良性 4例、中间性 4例和恶性 6例 ;随机抽取其中 5例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 ,3例为exon 11框内缺失一个C ,另 2例为与exon 11相连的第 10内含子区插入一个T。exon 9和 13未见异常。GIST病例c kit基因exon 11突变者与无突变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多少、肿瘤内出血坏死及c kit基因蛋白产物 (CD117)和CD34的表达情况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 kit基因exon 11突变参与了部分GIS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50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17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GIST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9.2岁。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42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6例。瘤细胞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39例表达CD117,36例表达CD34,9例表达SMA,6例表达S-100蛋白。50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为:GIST 13例,潜在恶性GIST 14例,恶性GIST 23例。17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率34%,随访时间10~42个月,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P=0.361 3。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c-ki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 ( GIST)中原癌基因 c- kit表达的检测 ,探讨 c- kit在GIST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 c- kit、CD34等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检测 ,并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0例 GIST中 c- kit阳性表达率为 97.5 %。CD34阳性表达率为 67.5 %。S- 1 0 0、SMA分别呈 1 7.5 %、1 2 .5 %阳性表达。结蛋白呈阴性表达 ,平滑肌瘤、神经鞘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c- kit作为一种胃肠道间质瘤十分敏感的标记物 ,性能优于 CD34,对 GIST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GISTs,其中40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7例伴有上皮样细胞,4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CD117 95.0%(48/51),CD34 80.0%(41/5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间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7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62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方法采用EnVision法。结果87例GIST中,CD117表达阳性72例(82.8%),CD34表达阳性62例(71.3%)。其生物学行为评价分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17例,低度侵袭危险性23例,中度侵袭危险性23例,高度侵袭危险性24例,随侵袭危险性级别升高,其进展性疾病(PD)发生率升高。结论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具有诊断意义,但无预后意义。GIST组织学形态多样,不同组织学类型预后不同。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评价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凝固性坏死也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转导c-kit基因RNA干扰(RNAi)重组AdMax腺病毒,探索一种新的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手段.方法 合成带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序列c-kit shRNA.T4 DNA聚合酶作用下,c-kit shRNA插入穿梭质粒PDC316-EGFP-U6,形成PDC316-EGFP-U6-C-KIT.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同源重组生成腺病毒AdEGFP-U6-C-KIT.建立GIST裸鼠异位移植瘤株.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AdEGFP-U6-C-KIT和空病毒瘤内注射,比较两组瘤株体积、抑瘤率及CD117免疫组化表达差异.结果 琼脂糖电泳证实c-kit shRNA长度约50 bp.PDC316-EGFP-U6-C-KIT测序显示含有目的基因.AdEGFP-U6-C-KIT感染293细胞可见绿色荧光.纯化后重组腺病毒AdEGFP-U6-C-KIT物理滴度为5×1011vp/ml,感染性滴度(TCID50)为1.26×1010 pfu/ml.实验结束时,实验组肿瘤体积平均为(75±23)mm3,对照组平均为(989±3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抑瘤率为59.6%.CD117阳性表达率实验组为20%,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AdEGFP-U6-C-KIT可高效转导c-kit RNAi、抑制c-kit基因表达及GIST裸鼠移植肿瘤生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novel therapeutic regi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based on c-kit RNA interference (RNAi) under the mediation of AdMax adenovirus. Methods c-kit shRNA, whose lateral sides were decorated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sequences, was designed. The joining of c-kit shRNA and PDC316-EGFP-U6 was catalyzed by T4 DNA ligase to construct PDC316-EGFP-U6-C-KI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of AdEGFP-U6-C-KIT was performed with AdMax system.Heterotopic transplantation of GIST in nude mice was established. AdEGFP-U6-C-KIT was intratumorally inject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blank admax adenovirus AdEGFP-U6 in control group. The volume,inhibition ratio of tumor and CD117 expression of graft tum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s.Results The length of c-kit shRNA was around 50 bp in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Gene sequencing revealed the designed c-kit RNAi sequence in PDC316-EGFP-U6-C-KIT.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AdEGFP-U6-C-KIT,293 cells presented green fluorescence. The physical and infective titer of AdEGFP-U6-C-KIT was 5 × 1011vp/ml and 5.67 × 107 pfu/ml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test, the mean volume of graft tumo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es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75 ±23) vs (989 ±31 ) mm3, P =0. 000]. The inhibition ratio of tumor was 59.6% in test group. Two cases(20% )in test group and 10( 100% )in control group had a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117 ( P = 0. 001 ). Conclusion c-kit RNAi mediated by Admax vector system can inhibit eff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c-kit gene and the growth of GIST in nude mic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41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观察其病理形态并应用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33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中有GIST36例,平滑肌瘤和交界性平滑肌瘤3例(食管),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神经鞘瘤1例(胃)。36例GIST中,发生于胃22例(61.1%)、小肠8例(22.2%)、食道3例、十二指肠1例、直肠1例、肠系膜1例。镜下观察:GIST以梭形细胞为主26例(72.2%),以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19.4%),另有3例为混合型(8.4%)。免疫组织化学:41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波形蛋白均阳性,36例GIST中有33例表达CD117,其中28例同时表达CD34(阳性率78%),4例表达SMA,2例表达结蛋白,5例表达S-100蛋白。36例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分为良性及潜在恶性GIST各11例,恶性GIST14例。33例GIST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8~72个月,不同恶性程度分级的病例组之间预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镇海第二医院45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中消化道出血25例,腹胀、腹痛20例,不完全肠梗阻7例,贫血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25例良性,13例交界性,7例恶性.均随访2~4年,3例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例术后24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GIST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目前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2.
Wan DS  Wu XJ  Pan ZZ  Zhou ZW  Chen G  Li LR  Lu ZH  Ding P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64-3067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术前辅助治疗及治疗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GIST51例,其中CD117阳性47例、阴性4例。行术前辅助化疗4例,术后复发或已转移并失去手术机会者47例,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300~800mg/d口服。结果51例患者中,1例失访,5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3例(6.0%),部分缓解(PR)34例(68.0%),病情稳定(SD)者5例(10.0%),疾病进展(PD)者8例(16.0%),患者获益(CR+PR+SD)率84%,获益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16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32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9%。5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度水肿36例(72.0%),Ⅰ~Ⅱ度白细胞减少23例(46%),Ⅰ~Ⅱ度乏力14例(28%),轻度腹痛7例(14.0%),Ⅰ~Ⅱ度恶心呕吐9例(18.0%),轻度皮疹9例(18.0%),肿瘤出血2例(4.0%)。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对 85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 ,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CD 117、CD 3 4、Vim、SMA及S 10 0蛋白。结果  81.18%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和小肠。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 (或 )上皮样细胞为主 ,呈弥散状、栅栏状、编织状排列 ,瘤细胞可形成较特征的团巢样结构。CD 117和CD 3 4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2 %和 87.0 5 % ,部分病例伴有SMA和 (或 )S 10 0蛋白的局灶性弱阳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存在一定的特征 ,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缺乏定向分化 ;CD117、CD 3 4免疫标记对GIST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分析本院2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4/22)、腹部不适(5/22)及包块(3/22)。病变部位多见于胃(14/22)。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例占多数(12/22)。免疫组化酪氨酸激酶受体117(CD117)(+)73%,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73%,平滑肌肌动蛋白(-)73%,可溶性酸性蛋白(-)68%。随访至术后1~5年者18例,3例死亡。在行完全切除术的所有病例中,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肿瘤大小、性质及是否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探讨其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光镜对GI STs进行观察,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等系列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 .结果 :GISTs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细胞成份,有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型 3种组织类型,有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种分化,并有单项或多项分化能力.本组45例GIST s中有良性8 例,潜在恶性12例,恶性25例.肿瘤组织Vimentin全部阳性,CD34有36例阳性(阳性率80.0%),部分病例呈现灶片状或个别细胞的肌动蛋白和/或S-100阳性.在形态上GISTs与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难以区别,应用CD34等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GISTs是消化道一组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多种分化和形态,在诊断时需依靠免疫组化标记方可与其它非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3年3月资料完整GIST患者97例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CD34、SMA、Desmin、S100蛋白及Ki67表达结果,回顾性分析GIST临床与病理的特点及关系.结果:97例间质瘤位于胃71例(73.19%),小肠17例(17.53%),结直肠2例(2.06%),食道1例(1.03%),其它部位6例(6.19%).肿瘤最大径0.3~17cm.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构成,梭形细胞形态较一致,呈长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胞核呈杆状或长梭形.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不一,呈多角形或卵圆形,胞质空亮或微嗜酸性,核周出现亮区.肿瘤细胞核分裂像≤5个/50 HPF83例,6~10个/50HPF7例,>10个/50 HPF者7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D117、DOG-1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6.91%、94.85%和88.66%.SMA、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38.14%、15.46%和16.49%.Ki67阳性率1~40%.肿瘤危险度分级,极低危险35例,低度危险30例,中度危险15例,高度危险17例.结论:GIST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CD117和DOG-1对GIST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CD34、SMA、Desmin、S100同时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GIST的危险度评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核分裂数的多少.  相似文献   

18.
2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26例GIST病人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的资料。结果: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初诊中漏诊4例,CT、MRI均发现肿块;术后测量肿块大小皆大于2.0 cm;1例放弃治疗,25例采取开腹手术,未采取新辅助化疗及其术后辅助化疗,2例因腹腔广泛转移,采取姑息治疗,术后骨髓病理学证实有骨髓转移,22例完整切除。结论:常规胃肠镜及B超在诊断GIST中存在局限性,CT或MRI能较超声提高临床诊断率,但通过找到一种标志物能早期诊断直径小于2.0 cm的GIST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