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升阳益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善举 《河南中医》2003,23(8):33-3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 ,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 ,笔者曾对 10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报道本病 340 5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各种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十分显著[1] 。从临床上看 ,本病的证候表现大同小异 ,适合专病专方治疗。 1988年 9月~2 0 0 1年 11月 ,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本病 5 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按 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标准》[2 ] 进行诊断和中医分型。治疗期间停用所有与治疗本病有关的中西药…  相似文献   

3.
<正> 溃疡性结肠炎因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且病情迁延,故治疗困难。常用的皮质激素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是较为有效的药物,但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近年来我们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32例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 1990年3月~1993年12月住院病人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6~55岁,病程6个月至22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有慢性腹泻病史者34例,腹泻和便秘交替者18例,所  相似文献   

4.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带下病7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群 《河北中医》2000,22(4):288-288
1998~ 1 999年 ,笔者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带下病 74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74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年龄 1 5~ 2 0岁 2例 ,2 0~ 30岁 1 9例 ,30~ 40岁 32例 ,40~ 50岁 1 7例 ,≥ 50岁 4例 ;病程 2月~ 2年1 6例 ,2~ 3年 31例 ,3~ 4年 2 0例 ,4~ 5年 7例。所有病例均经 B超、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确诊。其中宫颈炎 1 6例 ,盆腔炎 2 1例 ,阴道炎 2 6例 (其中滴虫性阴道炎 1 3例 ,霉菌性阴道炎 9例 ,老年性阴道炎 4例 ) ,原因不明者 1 1例。按带下颜色分为白带 44例 ,黄带 2 2例 ,…  相似文献   

5.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不寐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玉娟  袁志光 《新中医》1999,31(12):39-39
升阳益胃汤具有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虚证顽固性不寐3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西药治疗,疗效欠佳,并且失眠时间达3个月以上,每晚睡眠时间少于广西南宁市二医院,南宁市(530031)4小时,39例病人无1例是实证患者。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临床表现:入睡困难,时寐时醒者33例,彻夜不寐者6例。阴虚火旺型8例,心脾两虚型25例,心胆气虚型16例。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0g,党参、大枣、山药各15g,茯苓、…  相似文献   

6.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心绞痛1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京宏 《中医杂志》2002,43(11):847-848
稳定性非劳力型心绞痛的病例病情稳定,易于长期观察总结。笔者多年来突出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结合门诊工作特点,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符合胃阳不举、心阳不振型病例,发挥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18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尤传芳  陈婉萍 《河北中医》1998,20(5):299-299
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法,以升阳益胃汤化裁治疗脾弱气虚、血瘀阻胃型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颇为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6~70岁;病程最长10余年,最短3年.饮食失节52例(52%),劳倦过度30例(30%),情志失调18例(18%).十二指肠溃疡61例,胃溃疡39例.纤维胃镜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等血瘀征象.适应症:①脾胃气虚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②瘀血阻胃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夜痛较甚,时间较长,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沉涩.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66-1268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率为90%。西药对照组:治愈率40%,显效率20%,有效率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升阳益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小结湖南中医学院(410007)艾英主题词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肠粘膜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肠道疾病。属于中医“泄泻”、“腹痛”、“痢疾”等病范畴,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颜文明老中...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肠道发炎、黏膜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炎性肠病,位于结肠黏膜,病因不明。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便、腹泻和腹痛[1]。在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11.6[2],约有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会发展成结肠直肠癌[3],且呈逐年增高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且代价高昂的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2.
封银曼  王祥麟 《新中医》1999,31(3):54-54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王某,男,...  相似文献   

13.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结果表明升阳益胃汤加减确能明显改善患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本组显效率为30.95%,有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8.09%。  相似文献   

14.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桔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具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临证用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等证每收奇功。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周某,男,48岁,2002年6月20日初诊。泄泻反复发作1年,加重半月。1年前因饮食生冷致腹痛、腹泻,经治缓解,但腹痛仍反复发作。本次因喝冷饮而症状加重,腹泻每日3~5次,腹胀肠鸣,时有完谷不化,夹有泡沫粘液,偶带脓血,身重神倦,食减纳呆。舌淡体胖、苔薄白,脉细弱。结肠内窥镜检查示:结肠粘膜呈多…  相似文献   

15.
16.
杨玉兰 《河北中医》2000,22(6):453-454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脾胃论》中方剂,主治脾胃虚弱,功效为“健脾化湿,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笔者依据异病同治治则,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诸多由脾胃虚弱引起的疾病,收效显著,现列举3例如下。1 口腔溃疡王某,女,37岁。19960417就诊。患者素体虚弱,形体消瘦。反复发作口腔溃疡20余年,1~2个月为1个发作周期。曾多方求治,诸医多从胃热和肝胆湿热论治,病无好转。此次口腔溃疡发作4日,齿龈和舌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覆有白色分泌物,疼痛难忍,舌体肿大,舌边齿痕明显,伴腹胀、大便干燥。予清热泻火通便治疗,大便仍排出…  相似文献   

17.
蔡志华 《新中医》1991,(9):22-22
泄泻一证,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泄泻多因急性期失治或误治而导致脾胃阳气衰弱,中州转运失常,湿浊内生而成。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数月或经年不愈。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遵金代医家李东垣“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理论,对脾胃虚弱型慢  相似文献   

18.
升阳除湿防风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升阳除湿防风汤加味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灭滴灵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显效率8.88%,有效率2.35%,总有效率91.55%,对照组治愈率35%,显效率15%,有效率13.33%,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2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笔者采用健脾益胃汤内服,结合肠康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的37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