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育龄期妇女及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预防弓形虫先天性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577份婚前体检的育龄期妇女及229份孕妇体检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以OD490≥cut off值定为阳性。结果 577份育龄期妇女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标本452例,阳性率为78.34%;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标本3例,阳性率为0.52%。229份孕妇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标本171例,阳性率为74.67%;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标本16例,阳性率为6.99%。结论温州地区妇女人群(育龄期妇女和孕妇)弓形虫隐性感染较为普遍,而孕妇IgM抗体阳性的新近感染率明显高于育龄期妇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借以探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并寻找有价值的实验室观测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对33例眼疾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组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与IgGI、gAI、gM、C3.C4浓度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IgGI、gAI、gM、C4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与健康人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有P〉0.05);C3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浓度与IgGI、gAI、gM、C3.C4浓度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补体C3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作用显著,含量变化显著,并且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中一个实验室观测指标;而IgGI、gAI、gM、C4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该病发病中,作用不明显,含量变化不显著,检测无临床意义;且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与IgGI、gAI、gM、C3.C4无相关性,此种自身抗体的出现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的疾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后 ,它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死产 ,先天畸形或弓形虫病综合征患儿后天发育不良。为此 ,我们对 184例孕妇血清、羊水弓形虫感染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1994年 3月至 1995年 9月 ,在本院弓形虫病门诊就医的孕妇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184例 ,于怀孕 4~ 6个月 ,B型超声波定位 ,严格无菌操作 ,抽取羊水约 6ml置 4℃冰箱待检。1.2 检测方法 酶标法 (ELISA)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血清作 1∶…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孕早期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83例妊娠早期(第6~12周)妇女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IgM,于2~3周后再采集IgG或IgM阳性受检者血清定量检测IgG并比较IgG滴度变化;如果IgG滴度变化小于30%或阴性于2周后再采集标本定量检测IgG。结果 1928例IgG-和IgM-,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其余受检者按计划再采集血清定量检测IgG。在27例IgG-和IgM+的受检者中,检出11例IgG抗体阳性,为近期原发感染;其余16例未检出IgG抗体,IgM为假阳性,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83例IgG+和IgM-受检者中,检出1例IgG抗体滴度升高大于30%,但未产生IgM,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82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45例IgG+和IgM+受检者中,其中14例IgG抗体滴度升高大于30%,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31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但IgM持续存在。弓形虫感染率为6.67%,其中既往感染113例,近期活动性感染26例。结论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IgG与IgM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孕早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孕早期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83例妊娠早期(第6~12周)妇女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IgM,于2~3周后再采集IgG或IgM阳性受检者血清定量检测IgG并比较IgG滴度变化;如果IgG滴度变化小于30%或阴性于2周后再采集标本定量检测IgG。[结果]1928例IgG-和IgM-,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其余受检者按计划再采集血清定量检测IgG。在27例IgG-和IgM+的受检者中,检出11例IgG抗体阳性,为近期原发感染;其余16例未检出IgG抗体,IgM为假阳性,未感染弓形虫,属易感人群。83例IgG+和IgM-受检者中,检出1例IgG抗体滴度升高〉30%,但未产生IgM,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82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45例IgG+和IgM+受检者中,其中14例IgG抗体滴度升高〉30%,属近期活动性感染;其余31例IgG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变化,属既往感染,但IgM持续存在。弓形虫感染率为6.67%,其中既往感染113例,近期活动性感染26例。[结论]综合系列血清弓形虫抗体IgG与IgM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孕早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不同症状可疑弓形虫病患者感染状况,为临床弓形虫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疑似弓形虫病患者血清进行抗体IgGI、gM和循环抗原(CAg)检测。结果在1677份血清样本中,抗体IgGI、gM和CAg阳性率分别为28.50%、13.00%和4.95%;不同症状患者中脑炎症状者IgG、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6.14%、19.28%,其次为不明原因发热者;癫痫症状者CAg阳性率最高,为7.29%。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复查CAg和IgMI、gG,阴转率分别为78.94%、71.93%、43.7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患者在出现脑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及癫痫症状时应考虑排除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ABO血型抗体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前免疫学检测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前瞻性预示意义。方法用盐水凝集法检测98例孕妇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滴度,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结果 98例孕妇标本包括Rh(D)阴性孕妇88例、Rh(D)阳性性孕妇10例,98例孕妇标本中抗A/B血型免疫抗体IgG滴度不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11.22%(11例/98例),IgG滴度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4.08%(4例/98例)。88例Rh(D)阴性孕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例(4.55%),其中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率为3.41%(3例/88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1.14%(1例/88例)。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中,3例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低于1:2,另外1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为1:1024。结论产前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BO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有助于发现血型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对预防、降低母婴血型不相容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或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抗原抗体标志物和HBs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间的关系。方法 205份血清,用PEG沉淀法检测CIC,ELISA检测HBVM、HBs-CIC、HBsAg/C3-TCIC、IgG/C3-TCIC,免疫比浊法检测IgG和C4。结果 ①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半数以上有HBsAg特异性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HBsAg阳性特别是同时伴有HBeAg阳性时,血清各类CIC阳性率及IgG水平均显著增高,C4水平显著下降。②HBsAg阴性、抗HBs阳性血清中,各类CIC仍有13%-21.7%的阳性率。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存在及模式与HBsAg特异及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妇女异常妊娠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5例异常妊娠孕妇(实验组)及500名正常育龄孕妇(对照组)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2组间感染率差异的分析。结果异常妊娠孕妇弓形虫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23.81%,而同时间段正常孕妇相应的IgM、IgG抗体阳性率为3.60%和9.8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妇弓形虫感染是异常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视弓形虫感染的早期筛查和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妇女异常妊娠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07年7月~2010年6月105例异常妊娠孕妇(实验组)及500例正常育龄孕妇(对照组)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M、IgG,并分析两组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异常妊娠孕妇弓形虫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23.81%,而同时间段正常孕妇相应的IgM、IgG抗体阳性率为3.60%和9.80%。异常妊娠孕妇弓形虫IgM、Ig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孕妇弓形虫感染是异常妊娠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重视弓形虫感染的早期筛查和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围产期产妇感染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对新生儿脐带血免疫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新生儿乙肝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彭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1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围产期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取新生儿脐带血分别检测免疫因子血清IgA、IgG、IgM以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乙肝感染率、肺部感染率、黄疸发生率以及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IgA、IgM分别为(0.46±0.12)、(0.68±0.23)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08)、(0.68±0.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8~+、CD3~+、CD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D1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率96.36%,低于对照组(1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乙肝感染率、肺部感染率、黄疸发生率分别为41.82%、29.10%、10.10%,显著高于对照组(9.10%、7.2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产妇感染乙肝病毒能显著升高IgA、IgG水平,提高CD3~+、CD4~+、CD4~+/CD8~+,降低CD19~+比例,影响新生儿免疫功能,更易受到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在微量元素、免疫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CP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和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样本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元素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中IgG、IgA、IgM、C3含量;使用BDFACSCalibur流式仪测定全血中CD3、CD4、CD8含量。结果 CP组Cu、Zn、Ca、Fe、CD3、CD8、Ig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存在微量元素缺乏、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据此为CP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和调节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并初步探讨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普通下呼吸道感染(非超鞭毛虫)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补体3(C3)、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两组间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IgG、IgM、C3、CD4+、CD4+/CD8+、IFN-γ、IL-4水平明显改变(P<0.05)。结论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体内存在一定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正是这种紊乱导致了超鞭毛虫能够感染人体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病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45例脑炎住院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97例,重症组48例;另外又根据感染源不同分为病毒性脑炎组99例,化脓性脑膜炎组46例。选择同期该院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19~+)、NK淋巴细胞亚群(CD16~+CD56~+)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及抗体IgA、IgG、IgM。结果脑炎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CD3~+、CD4~+、CD19~+的分子表达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C3、C4、IgA的表达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脾多肽联合常规治疗对反复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脾多肽注射液。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M、Ig G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的CD3+、CD4+和CD4+/CD8+在治疗后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脾多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创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创伤术后患者分为创伤组及创伤并发症组,分别在术后第1,7及14日测定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伤组及创伤并发症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在术后第1日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进行调查,并比较畲族人群与汉族人群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别。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279例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和104例汉族自然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畲族自然人群间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异,并与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畲族自然人群血清IgG水平女性[(14.55±3.06)g/L]高于男性[(13.49±2.84)g/L](P〈0.05),IgA、IgM和C3、C4的水平与性别无关(P〉0.05);IgG、IgA、IgM的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C3、C4随年龄的增长水平升高(P〈0.05)。畲族人群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汉族人群(P〈0.05),畲族人群的C3、C4水平与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畲族人群的体液免疫指标中IgG、IgA、IgM水平高于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1例AMI患者分为AMI(A)组及AMI合并MODS(B)组,分别在病后第1、7及14 d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溶栓情况将81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未通组、溶栓再通组,溶栓后2 h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在病后第1 d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P<0.05)。A组在病后第7 d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B组在病后第7 d IgG、IgA仍明显低于正常,而CRP更为升高(P<0.01),A组在病后第14 d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而B组免疫球蛋白稍高于正常;CRP下降至接近正常。溶栓再通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再通组CRP明显低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结论:AMI后早期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在血清中的变化可作为AMI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唐汝新  胡玲玲 《临床荟萃》2010,25(20):1783-1785
目的 检测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患者的临床免疫指标,进而分析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1例GD患者(GD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NC组)的外周静脉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t)、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自身抗体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GD组IgA、IgG、IgM、C3、C4分别为(2.45±0.91)g/L、(14.14±3.49)g/L、(1.45±0.53)g/L、(1.33±0.36)g/L、(0.30±0.12)g/L,高于ND组(2.33±0.65)g/L、(13.44±1.69)g/L、(0.926±0.30)g/L、(1.12±0.17)g/L、(0.25±0.06)g/L.GD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8%,IgA与IgG、IgA与IgM、IgG与IgM、C3与C4均呈正相关(r=0.381、0.391、0.316、0.713,均P<0.01).结论 GD患者的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存在异常.联合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组合有助于提高G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