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高速投射物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创伤弹道学技术,研究颌面部高速投射物损伤,实验建立了致伤模型;首次在颌面部证实空腔效应;提出颌面部各种组织的损作范围及早期修复颌面火器性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损伤量化评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247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采用量化评分来评定颌面部损伤的严重度,即划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结果:本组病例中属轻度伤者有130例,f值的许可范围1~5.99,每例平均分值(ISS)为3.91;属中等度伤者有82例,f值许可范围6~9.99,ISS值为7.23;重度损伤35例,f值为10以上,ISS值为14.03。将划定结果进行回代验证,结果符合率达98.7%。作者认为ISS值超过10者应列为抢救病例。本研究结果对颌面部损伤的救治、预后判断,及其伤愈后的善后处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三式滑膛弹道枪发射初速1300m/s的0.7g钢珠致伤犬一侧下颌骨,能量吸收率为70%。投射物侵彻下颌骨过程中在软组织内引发瞬时空腔形成。组织损伤反应特点为:软组织伤道入口大于出口,骨创部位松质骨及舌侧骨板的损伤重于颊侧。作者认为,下颌骨高速射物损伤的致伤机理应包括直接致伤,空腔效应及压力波致伤三个方面。不同部位对致伤能量吸收的不同是造成损伤程度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重1.03g,射速1300m/s和800m/s的钢珠弹分别致伤两组狗颌面部,造成颌面部重型火器伤,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颌面伤后即刻、6小时分别检查颌面损伤情况,并开颅检查颅脑变化,切取脑组织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实验发现,射速1300m/s钠珠致伤组,10只狗均有颅底点片状出血和脑挫伤等损伤表现,而射速800m/s致伤的8只狗中,仅一只有上述损伤现象,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提示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有明显的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相似文献
6.
7.
用重1.03g,初速1300m/s和800m/s的钢珠分别致伤狗颌面部,伤后即时、6小时检查心、肺、肝、肾等远隔脏器的损伤变化,发现1300m/s射速致伤组,动物远隔脏器损伤发生率达42.6%,而800m/s致伤组,损伤发生率仅达14.5%,两者差异非常显著,损伤特点是脏器的点片状出血。这一结果提示,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可能存在多脏器的远隔损伤,虽然各主要脏器的损伤并不严重,但它可能是颌面部重型火器伤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常规方法难以修复的组织缺损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虽有学者试图进行火器性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但对于火器伤区小血管的病理变化,早期吻合可行性以及吻合后的内皮修复过程了解尚少,且无试验依据。为此,我们曾对颌面火器伤区小血管病理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小血管损伤延伸至距伤缘3cm处,而损伤小血管在伤后3d吻合可获与正常小血管吻合无显著差异的吻合通畅率。本文仅将损伤血管吻合后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国雄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25(5):297-300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颌面部损伤的病因、好发人群及伤情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口腔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颅脑伤的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颅脑伤病例。结果3例因严重颅脑伤抢救无效死亡,135例渐愈或治愈,25例有面部畸形,16例咬合紊乱,需作进一步治疗。结论 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颅脑伤的病例,首先处理颅脑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则争取及早治疗口腔颌面部损伤。 相似文献
12.
颌面部严重损伤及合并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月至1990年10月本院颌面外科住院病员7021例中,颌面外伤1053例,占15%;其中因暴力所致有五个部位以上的严重颌面外伤及合并身体其他部位伤64例,占外伤的6%。这类外伤,伤情较严重,处理上有一定难度;现就这些病例的综合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和损伤特点。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 4 77m/s± 0 5 3m/s(A组 )、9 16m/s± 0 6 5m/s(B组 )和 13 95m/s± 0 6 7m/s(C组 )的速度撞击兔左侧面中部 (n =6 )。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 ,测定致伤后 6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变化和脑含水量 ,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结果 :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 (A和B组 )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 ,高速致伤组 (C组 )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 6h血清中LPO、SOD值以及脑含水量C组显著高于A、B组 (P <0 0 5 ) ,而NO值明显低于A、B组 (P <0 0 5 )。头颅加速度和颅内压峰值C组均明显高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致伤瞬间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和脑内压力变化是造成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4种常用创伤评分评估颌面部骨折的效果,筛选出适合评价颌面部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1009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类型包括单纯上颌骨骨折46例,单纯下颌骨骨折536例,单纯颧骨颧弓骨折233例,复合型骨折194例.术前均采用新损伤严重度评... 相似文献
15.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1998,(5)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分析颌面部损伤的病因、好发人群及伤情特点。结果表明交通事故伤为首要致病因素,男性青壮年发病率高,年龄分组符合正态曲线,颌面各类损伤中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提出佩带安全带、严禁酒后驾车及强制戴头盔法等能减少和减轻交通事故伤的发生和损伤程度,尤其对头面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瑞典模型方法,选用重1.03g,射速1400m/S的钢珠致伤10只狗颌面部,造成重型颌面伤,分别于伤后1h和6h观察颌面伤势,取伤侧耳蜗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解颌面部高速投射伤伴发耳蜗损伤的超微结构特点。实验发现致伤动物均有耳蜗表面结构变化和耳蜗神经的微观损伤改变,表现为毛细胞的纤毛紊乱和耳蜗神经鞘内结构水肿及线粒体变性,文中还对损伤发生机理和临床救治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爆炸伤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早期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和变化,探讨VEGF在上述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04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伤后6h、1d、2d、3d、5d和7d伤口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的表达,并与伤前组比较。结果 颌面部爆炸伤伤口组织中VEGF表达在伤后第一周内稳步上升,于伤后第一天起和伤前组比较,差异明显,伤后第3天开始,差异非常显著(P<0.01),伤后7天达峰值。VEGF受体Flt1的表达则在伤后3d内与伤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后5~7d其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加强。结论 VEGF在颌面部爆炸伤后的表达与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相似,其受体Flt1的表达也多发生于此时期,说明VEGF参与调节了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再生阶段,对毛细血管的发生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是身体暴露的部位,无论平时或战时,均易受到损伤。我科从95年2月至97年7月上旬共收治口腔颌面损伤病员62例。本文对其中6例严重损伤的救治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般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从22岁至40岁。其中车祸致伤4例,砸伤2例。临... 相似文献
19.
20.
刘志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28(4):241-24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在生理 和病理状况下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在损伤与重建外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