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一组3800名随机人群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级预防研究。目的: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高危人群进行化学干预,筛选有效的胃癌干预剂,以降低胃癌癌前病变流行和胃癌死亡率,达到预防胃癌的目的。干预药物:a)用羟氨苄青霉素和洛赛克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b)每天服用VE、VC、硒等营养素;c)每天服用大蒜素胶囊,服药期7年。用23析因设计方法检测一种或多种联合干预作用。采用双盲法投药,已建立一支稳定的投药队伍负责每月一次发药和监督服药。研究结果:目前该组人群已服药一年多,服药依从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首次抗HP治疗的根除率63.9%,二次治疗根除率为33.9%,总疗效为76.1%。  相似文献   

2.
3.
胃癌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酸煎饼、咸鱼、慢性胃炎、家族史及吸烟均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葱蒜类蔬菜有强保护作用。3400例胃镜检查CAG(慢性萎缩性胃炎)、IM(肠上皮化生)及DYS(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98%、53%及20%。如以最高病变诊断标准计算,则SG(浅表性胃炎)1.7%,CAG44.8%,IM33.0%,DYS20%。各种癌前病变发展至胃癌呈线性进展型,其OR(危险度)分别为:浅表型IM13.8,深度IM34.6,轻度DYS25.8,中或重度DYS103.8。受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者占72%,与胃粘膜病变的程度相关。PG(胃蛋白酶原)Ⅰ∶Ⅱ随病变的进展而逐步降低,SG9.1,CAG7.2,IM5.7,DYS5.4及GC(胃癌)3.8。基于上述研究结果,1995年秋开展了胃癌前病变的随机化前瞻性干预试验  相似文献   

4.
唐黎标 《抗癌》2012,(2):28-30
世界卫生组织不久前披露:癌症即将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病“杀手”。约70%的癌症的发生都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只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能避免多数癌症的发生。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癌症患者呈现“低龄化”倾向,即年轻人患癌的比例在上升,这与年轻人不良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癌症与人们所食用的不健康的食品和饮料等大有关系。所以国外一些学者将能导致恶性肿癌发生的食品称为“致癌食品”。  相似文献   

5.
欧阳学农  吴志 《抗癌》2012,(3):36-37
酒精最危险?含糖饮料最清白? “舌尖体”已经红了一段日子,最近又一张《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肿瘤风险的食物》图谱,列举了23种食物、生活方式,和15种癌症的关系,并且分别用红色、黄色、深蓝和浅蓝色分别显示其患癌风险,在网上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菌,能够在人胃黏膜定植并持续生存。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被确认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与约80%的胃癌病例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仅1%~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罹患胃癌,这提示幽门螺杆菌致病性、感染者自身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三者交互作用,促进胃癌发生,但目前尚未完全阐释其中的分子机制。同时,幽门螺杆菌重塑胃免疫微环境,可能降低感染者免疫治疗效果。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仍面临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发展、胃癌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抗癌联盟举办的第21届世界抗癌大会上,国际抗癌联盟主席指出,大约四成的癌症是由三方面因素引起的,即:生活方式因素、传染病等感染因素、职业或环境因素。后两个因素有时候我们个人难以控制,但是第一个致癌因素,只要注意,就可以减少其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盐食盐事     
杨婷 《抗癌之窗》2012,(9):30-31
中国的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鲁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川菜"七滋八味"尽在其中;苏菜"金齑玉脍",玲珑剔透;湘菜香甜酸辣,诸味俱全;徽菜古色古香,尽人其味;浙菜南料北烹,清鲜爽脆;闽菜色香味形,无一不备;粤菜清淡鲜活,博采众家。然而无论哪种菜系,烹饪时任何调料都可以勉强,惟独盐不可或缺。缺了盐,手艺再高的厨师任其怎厶调和都无法烹饪出满口生香的美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MK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非贲门胃腺癌病人的镜下活检标本45例,快速尿素酶实验和嗜银染色检测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 VEGF和M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VEGF和MK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86.67%和76.67%,HP感染阴性胃癌组织中VEGF和MK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40.00%,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25和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和MK两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VEGF和MK过度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Bcl-2,Bax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Hp(+)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r=0.288);Hp(+)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r=-0.536)。结论: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与Bax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Hp感染与细胞凋亡,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Bcl-2,Bax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联合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与70例慢性胃炎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r=0.288);Hp(+)组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Hp(-)组(P<0.01);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r=-0.536).结论 Hp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与Bax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性,提示Hp感染与细胞凋亡,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癌症进展》2007,5(1):9-10
但可降低发生贲门癌的危险 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提示幽门螺杆菌(Hp)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越来越多的资料支持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幽门螺杆菌可增加胃下部的癌症发生风险,但却可减少在胃上部发生癌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癌旁及胃炎黏膜中 hMSH2,hMLH1和 p53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了解 H.pylori 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 H.pylori;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hMSH2,hMLH1和 p53基因表达。结果 (1)hMSH2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2.7%)显著高于癌旁(29.4%),胃炎黏膜(32.4%)和正常对照(30.0%)(P<0.001)。其中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率(76.4%)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3%)和黏液癌(53.1%)(P<0.05);hMLH1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4.3%)显著低于癌旁(84.4%),胃炎黏膜(82.4%)和正常对照(80.0%)(P<0.01)。其中在黏液癌的阳性率(43.7%)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腺癌(78.2%,64.7%)(P<0.01);p53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51.9%)显著高于癌旁(3.1%),胃炎黏膜(0.0%)和正常对照(0.0%)(P<0.001)。其中,在高中分化腺癌的阳性率(32.6%)显著低于黏液癌(68.7%)和低分化腺癌(58.8%)(p<0.05)。(2)在全部被检组织中,H.pylori 感染组 hMSH2和 hMLH1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相应的非感染组。其中,胃癌 H.pylori感染组 hMSH2的表达阳性率(52.8%)显著低于非感染组(74.5%)(P<0.05)。胃癌 H.pylori 感染组 p53的表达阳性率(61.4%)显著高于非感染组(40.6%)(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 hMSH2,hMLH1和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H pylori 感染影响这三种基因的正常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 致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非贲门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北省磁县和涉县、河南省林州市、山东省肥城市和辽宁省庄河市,按照统一的研究方案,随机抽取2009年1月1日以后新发生的非贲门胃癌各50例(林州市51例),采用1:3人群配对选取对照组.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51例患者和753例对照进行调查.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n)感染与胃癌、癌旁及胃炎黏膜中hMSH2,hMLH1和p53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了解H.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SH2,hMLH1和p53基因表达。结果(1)hMSH2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2.7%)显著高于癌旁(29.4%),胃炎黏膜(32.4%)和正常对照(30.0%)(P<0.001)。其中在低分化腺癌中阳性率(76.4%)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54.3%)和黏液癌(53.1%)(P<0.05);hMLH1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4.3%)显著低于癌旁(84.4%),胃炎黏膜(82.4%)和正常对照(80.0%)(P<0.01)。其中在黏液癌的阳性率(43.7%)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腺癌(78.2%,64.7%)(P<0.01);p53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51.9%)显著高于癌旁(3.1%),胃炎黏膜(0.0%)和正常对照(0.0%)(P<0.001)。其中,在高中分化腺癌的阳性率(32.6%)显著低于黏液癌(68.7%)和低分化腺癌(58.8%)(P<0.05)。(2)在全部被检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hMSH2和hMLH1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相应的非感染组。其中,胃癌H.pylori感染组hMSH2的表达阳性率(52.8%)显著低于非感染组(74.5%)(P<0.05)。胃癌H.pylori感染组p53的表达阳性率(61.4%)显著高于非感染组(40.6%)(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MSH2,hMLH1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H.pylori感染影响这三种基因的正常表达,这可能是H.pylori致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说"病从口入",这是很有道理的。癌症病人尤其要管住自己的嘴。其一,人体消化系统表面覆盖着宽广的黏膜,这些黏膜并不是平展的简单覆盖,而是形成褶皱,犹如大地不规则的表面。并且小肠内有大量绒毛凸起,细胞表面也有很多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小肠的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健康和生命的大敌,预防癌症重在坚持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膳食习惯能够在1/3~1/2的范围内减少癌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辉  陈信义  石玉春 《癌症进展》2018,16(8):1024-102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作为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富含谷氨酰胺的TPF作为强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4.5%(60/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3%(40/71)(P﹤0.01).结论 以谷氨酰胺为主的强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健 《抗癌之窗》2011,(2):34-35
病从口入在吃喝的痛快之时,大概很少有人去想到中国由来已久的一句俗语——病从口入,其实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很多疾病是由食物传染的,人们的饮食要讲究卫生。这个卫生,一个是食材要卫生,另一个就是进食卫生。食材卫生早在吃饭之前就要控制,而进食卫生,则主要在餐桌上讲究。根据流行病学上的说法,传染病之所以能够形成流行发病或是散在发病,传播途径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吳志 《抗癌之窗》2014,(5):45-47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我国则是患肺癌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烟草、烟气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中有致癌物质69种。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为肺癌的吸烟指数,医学上把吸烟指数超过400的人划定为肺癌高危人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肿瘤科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提出"围、堵、歼"三字诀的防抗肺癌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