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地区小学生2669名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CBCL)调查儿童的行为问题,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结果男生行为问题中,分裂样8.7%居最高,抑郁1.2%居最低。女生行为问题中,性问题9.3%居最高,攻击性行为和违纪行为均为1.9%居最低。父母亲的教育程度都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影响,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和知识性对小学生行为问题有影响。其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知识性是小学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矛盾性和成功性是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在小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儿童和家庭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YES—CV)对武汉市武昌区17所幼儿园共61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103例,检出率为16.70%,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12.19%(P〈0.05)。相关分析发现男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内外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不同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寻求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两所小学480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影响因素探索.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1%.母亲学历、家庭类型、经济收入、6岁前家庭环境变迁次数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亲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得分越高,矛盾性得分越低的家庭,男女生行为问题越少.知识性得分越高,女生行为问题越少.矛盾性是男生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71),亲密性是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68),控制性是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44).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春玉  张迪  周红  刘新月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9-1080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沈阳市5个城区的2 612名一~六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8%,A行为、N行为、M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3.5%,4.7%,2.5%;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组织性、知识性呈负相关。结论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05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知识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生的行为、家庭环境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5例ADHD男生及43名正常男生进行评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行为评分中,ADHD组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2)家庭环境评分中,ADHD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得分都低于正常组(P0.05),矛盾性、独立性得分高于正常组(P0.05);3)ADHD男生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分析中亲密度与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及行为总分呈负相关;道德宗教与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及行为总分呈负相关;组织性与分裂性、抑郁及行为总分成负相关;矛盾性与分裂性、抑郁、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及行为总分呈正相关;4)ADHD男生家庭环境中矛盾性、道德宗教是影响其行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ADHD男生行为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问题,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艳  王俊  余毅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48-1550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内在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BCL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湖北省5个地区的4 010名6~15岁学生进行调查,筛查出131名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并对131名有攻击行为学生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3.27%(其中男生为3.72%,女生为2.74%),性别无明显差异;攻击行为组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高矛盾性、低亲密度。结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单纯多动症与伴对立违抗患儿智力和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智力和行为的差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对单纯多动症患儿37例和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多动症患儿22例进行评分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组患儿的总智商、言语和操作智商及填图、积木、拼图3个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单纯多动症组;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组行为量表违纪、攻击行为和外化性问题评分高于单纯多动症组患儿。结论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的智商较单纯多动症患儿低,提示共病组存在更为明显的大脑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患儿存在更加严重的违纪、攻击及外化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某市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彬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04-305
目的 探讨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构成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某市5所幼儿园4-6岁儿童594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1%,男女差异无显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孕初期父亲饮酒,父亲职业,儿童躯体疾病,母亲怀孕年龄,父母婚姻状况,教育方式不良,新生儿状况,母亲孕期服药以及父亲化程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母孕初期父亲饮酒,教育方式不良以及儿童躯体疾病是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危害因素。父亲化程度及其年龄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王玲凤  蔡振春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177-178,181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抑郁体验状况的关系,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4~18岁)和抑郁体验问卷(DEQ)对随机抽取的湖州市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的720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内隐行为问题、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均表现为小学儿童7岁组、9岁组显著大于11岁组和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显行为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均分6,7,9,11岁组男孩显著大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母亲的无助性得分(4.06±1.04)显著高于父亲(3.89±0.93),父亲的效能感得分(4.12±1.21)显著高于母亲(3.84±1.16).父母的抑郁体验状况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显著相关(r=0.310~0.669),父母的无助性和自我批评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140 ~0.461),父母的效能感得分能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β=-0.386~-0.081).结论 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父母的抑郁体验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行为状况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5所培智学校智力残疾学生420人和正常儿童139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行为观察。结果(1)智力残疾学生个人卫生状况较差,卫生行为的形成率较低。(2)智力残疾学生早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率高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双酚A(BPA)暴露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远期影响效应。方法 研究样本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研究(China-Anhui Birth Cohort Study)的前瞻性随访人群。采用课题组编制的调查表收集孕妇和儿童的基本信息,运用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母亲孕期血清中游离的BPA含量。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评估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纳入1 713对母子。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BPA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病因关联。结果 1 713名学龄前儿童中,情绪症状异常检出率为6.48%,品行问题异常检出率为8.11%,多动/注意缺陷异常检出率为8.35%,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为2.86%,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38%,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7.94%。按血清游离BPA浓度(ng/ml)三分位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暴露组(≤ 0.120)、中暴露组(0.120OR=1.876,95% CI:1.161~3.029),且在男童中表现更明显(OR=2.291,95% CI:1.126~4.661)。结论 母亲孕期高水平BPA暴露可能增加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异常的发生风险,且在男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营养教育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效果,为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唐山市1所小学二~五年级学生716名,先后进行2个月的单纯学校营养教育和家长的营养教育;采用问卷和营养调查,分析营养教育后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饮奶行为和钙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 学生接受学校营养教育后,奶类与钙营养健康知识的答对率均达80%以上,主动饮奶率和钙营养状况均比教育前显提高;家长营养教育2个月后,学生饮奶量,感觉不适率等饮奶行为比单纯学校教育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学校营养教育结合家长的参与是改善学龄儿童饮奶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 进一步探讨高血铅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60名普通小学生和60名弱智学生作了血铅水平的测定及神经行为的评价,并以血铅水平482.6umol/L为界,将普通小学生及弱智学生分为高血铅和低血铅各两组,分别比较其行为差异。结果 普通小学生的血铅水平与弱智学生差异无显著意义。普通小学生低血铅组的行为评价比高血铅组好,特别在刘堂注意力,课堂纪律,玩笑过度和打人损作4个项目,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弱智学生在课堂纪律一项的评价高血铅组比低血铅组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普通小学生对铅中毒的敏感性比弱智儿童高,弱智儿童的行为主要受导致弱智病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引用美国精神发育缺陷协会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儿童情况调查表,对624名儿童进行评定,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问题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功能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学习障碍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环境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和Conners量表为工具,对185名学习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并与185名正常儿童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家庭环境对学习障碍儿童有一定影响;学习障碍儿童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值均<0.01),且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离现象普遍,言语型和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有不同认知功能特点;学习障碍儿童组有较多的冲动、多动和品行问题。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存在明显认知功能缺陷,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损害,儿童行为问题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