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起严重烧伤患者内脏损害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1)烧伤后组织低灌注和持续缺氧;(2)烧伤毒性因子包括内毒素、自由基和细胞活性因子等;(3)烧伤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烧伤侵袭性感染,烧伤后机体失控性过强烈的全身炎性反应;(4)烧伤代谢功能障碍等因素都可引起机体内  相似文献   

2.
烧伤能引起显著的免疫反应改变,特别在严重烧伤以后。烧伤感染并发症的高发生率除与广泛的开放创面有关外,也与宿主防御功能遭受破坏有关。烧伤后机体正常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均受抑制,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细胞免疫抑制最为明显。制定烧伤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案,对降低感染率及由此导致的死亡率十分重要。一、烧伤机体的细胞免疫学异常  相似文献   

3.
烧伤与免疫     
<正> 烧伤后,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烧伤后免疫反应的改变烧伤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到损害,表现为皮肤、粘膜完整性破坏;单核——吞噬系统功能减弱;补体活性下降。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也有显著的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感染是烧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烧伤后机体失去皮肤屏障保护作用,创面充血、水肿、坏死,又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当机体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主要有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烧伤感染     
多年来,感染一直是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据美国烧伤中心的材料,在烧伤面积超过30%的死亡病例中,有四分之三死于感染,国内的资料也相近似。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致病菌,另一方面是机体的防御功能。严重烧伤后,防御功能的深重抑制,在烧伤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免疫营养与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晨  郭光华 《医学综述》2004,10(10):577-578
严重烧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分解增加.精瘦组织丢失,导致营养不良,进而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在高分解状态下,机体组织蛋白质发生自身分解,对外源性营养物产生不应性,机体出现自噬代谢;同时由于营养素的缺乏,抑制了免疫细胞有丝分裂和相关免疫器官、免疫分子的变化,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因此,严重烧伤后营养支持除供给营养维护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7.
热力烧伤在烧伤中最为多见,此类烧伤多因高温气体、液体、炽热固体、火焰等接触机体而致,热力时烧伤局部的组织细胞形态、功能和代谢均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热源强度、接触皮肤的时间有明显的关系,一般热力愈高、接触时间愈长,机体损害程度就越大,如果温度达70℃以上时,1 s内就可使表皮全层坏死,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病人生命、减少损伤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本急救中心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间共救护烧伤病人36例,其中Ⅰ度烧伤7例,占19%;Ⅱ度烧伤17例,占47%;Ⅲ度烧伤12例,占33%,合并呼吸道烧伤8例,占22%。2现场急救与转运2.1…  相似文献   

8.
<正> 烧伤所致的休克是烧伤早期主要并发症与死亡原因之一,严重烧伤体液渗出期的治疗是以后治疗的基础,目前尚无减少体液渗出的确切办法。因此,补液仍是当前治疗烧伤的主要措施。补液非病因疗法,只是维持组织的血循环灌注,有益于机体自身代偿和血管通透性改变。Arturson动物实验表明烧伤后烧伤部位的血管通透性可立即发生改变,烧伤超过体表面积30~40%时,则周身血管的通渗性均增加。临床观察表明,由于上述的改变,造成血浆蛋白的丢失,在该处  相似文献   

9.
荣新洲 《广东医学》2004,25(10):1116-1118
随着烧伤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烧伤救治过程中的许多难题陆续被攻克,许多复杂的发病机制也纷纷被发现和掌握。作为烧伤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副产品——烧伤痂下水肿液,在烧伤后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存留于机体,其对机体的影响也逐步被广大烧伤医务工作者所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我们以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均提示,严重烧伤后机体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维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以至维护好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个值得致力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机体在烧伤时免疫功能发生全面抑制。在免疫细胞方面,抑制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功能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及其吞噬细胞的功能受抑制;在体液免疫方面,有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纤维连接蛋白的减少和补体激活。  相似文献   

12.
严重烧伤后由于正常皮肤机械性屏障遭到破坏和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可导致脓毒症或败血症而成为烧伤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3.
陈妙 《当代医学》2007,(21):105-105
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过后,机体进人超高代谢及负氮平衡状态,对营养的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在烧伤的严重打击下,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内脏器官功能受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陈妙 《当代医学》2007,(11):105
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过后,机体进人超高代谢及负氮平衡状态,对营养的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在烧伤的严重打击下,包括消化系统在内的内脏器官功能受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烧伤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片面性的处置也能够导致患者体征状态失衡,从而造成患者各项机体机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烧伤的病理程度可属于免疫与应激为重点的全身性病症。烧伤患者在临床中极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整个治疗恢复情况,甚至感染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身体各功能器官发生障碍,威胁患者生命。对此,当烧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如何确保创面的有效处理,减少烧伤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烧伤病症的热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排泄及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体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 烧伤后机体发生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尽早封闭、修复缺损皮肤并最大可能地恢复皮肤功能与外观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的。烧伤后若有一个性能优良的创面覆盖物可暂时起到皮肤屏障功能的部分作用,因此,烧伤创面覆盖  相似文献   

17.
烧伤后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烧伤后出现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及感染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伤后免疫功能异常又与这两种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为以炎症反应增强为代表的免疫反应过度和以淋巴细胞功能受抑为代表的免疫应答低下,我们首先提出了免疫功能紊乱(immune dysfunction)的概念来加以概括[1].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后机体防御功能受抑,使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一般肺部感染血行播散的机会较大,死亡率高。本实验旨在观察烧伤并发肺部感染对粒细胞功能有何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家兔126只,随机分单烧组40只;气管给菌(单菌组)43只;烧伤加气管给菌(烧菌组)43只。背部20%Ⅲ°烧伤后,给气管注入5×10~3/ml的Ⅸ型绿脓杆菌菌液。烧伤4、8、16、24、72h分别进行血细菌培养及死亡率统计。同时测烧伤24h内血浆内毒素含量。并作粒细胞计数和其功能测定。 2 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损伤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是烧伤早期治疗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它给后续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损伤机制及对机体的损害、综合治疗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1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损伤机制及对机体的损害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损伤机制及对机体的损害在于:①持续较长时间的低灌注可造成全身性细胞缺氧性损害和代谢障碍[1].②导致复苏后机体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加重组织的氧化损伤,导致结构和功能障碍[2~4].  相似文献   

20.
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的精髓,贯穿烧伤治疗的始终。创面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病情的发展和转归[1]。创面愈合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日后的形态与功能,是判定烧伤治疗质量水平的金标准[2]。1烧伤创面处理原则及时机1.1原则:(1)保护创面,避免污染,清洁创面,为再上皮化提供适宜的愈合环境;(2)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和外貌,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3,4]。1.2时机: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全身情况允许时,及早进行。2现场与院前创面处理2.1尽快脱离致热源。2.2若为小面积烧伤,应及早冷水冲洗[5]。2.3创面勿涂抹有色药物,以免影响深度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