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新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1年9月起采用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05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情况。结果105例手术成功,1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合并小肠结肠炎7例,单纯性腹胀9例,吻合口瘘1例,病变切除不全复发1例。复发率17.1%。结论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护理方便、无手术疤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特制人工关节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7例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患者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的效果、功能、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4例(23.5%),其中皮下积液2例,局部皮肤坏死1例,局部复发1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3个月。1例骨肉瘤出现局部复发改行截肢术,1例骨肉瘤出现肺转移。恶性骨肿瘤患者最终保肢率为92.8%,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0%。单纯铰链式膝关节功能最差。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用于恶性及侵袭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但应正确选择适应证,改进假体设计、固定及软组织重建方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肛门一期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一期完成经肛门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出血量15~30ml,切除肠管12-25cm。术后大便4~6次/d,住院6~8d。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无吻合口狭窄、排便困难及污粪现象。结论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适合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喆  张鹏  钟伟  祝志臻 《中国医药》2011,6(11):1387-138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最优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其中开放手术85例(其中11例为双侧病变,其他为单侧病变,共计96例次),输尿管成形术58例,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5例,输尿管囊肿扩张切除1例,巨输尿管裁剪术9例;内镜下手术15例,其中输尿管扩张6例,输尿管囊性扩张裁剪4例、电切5例.结果 119例患者中111例(93.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1年,其中开放手术97例次,成功92例,失败5例.输尿管成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4.3% (55/58)和93.3%( 24/25);输尿管端端吻合、囊性扩张裁剪及电切后均获满意效果;巨输尿管裁剪术后有94.1% (8/9)效果满意.结论 开放手术目前仍是输尿管先天性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腔内镜下治疗具有简单、痛苦小等优点,更适用于输尿管出口囊肿治疗,而对于输尿管狭窄治疗的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4例38指小儿复拇指畸形的治疗体会。方法按照王澍寰临床分类法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对于漂浮型拇指剔除漂浮指后,修整皮瓣,覆盖创面。对于远节指骨型,近节指骨型及掌骨型复拇指畸形,通过设计合理皮瓣、截骨、复位,克氏针固定及重建肌腱的附着点,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通过畸形拇指手术前后X线平片的对比、存留拇指的外形和发育情况,并对拇指功能进行随访。34例均得到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4年,拇指外形满意,骨轴线正常,功能良好,发育基本正常。结论术前应全面评估复拇指畸形,制订手术方案,可减少后期继发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8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55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 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经5~10年随访,除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肿瘤复发,行高位截肢术外,其余52例中随访5~7年28例,7~9年20例,9~10年4例,均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按Mankin HJ标准评价,49例(94.5%)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基本上从事原来工作。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远期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应用现代技术保存肿瘤肢体。方法:采用肿瘤段切除+体外灭活再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瓣折叠再造三种方法保肢。结果:手术切口I期愈合,并节功能半年后恢复。2例股骨远段成骨肉瘤分别于1年7个月和2年1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胫骨近段软骨肉瘤术后三月复发行截肢术,1例肱骨近段成骨肉瘤术后四年仍存活,肩关节功能外展达80°结论:保肢手术为目前治疗恶性骨肿瘤主要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灭活方式和重建方法。化疗是保肢手术的重要前提和术后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术中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对本院9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腹胀和便秘,常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术中特征为高度扩张肥厚的结肠,远端有明显狭窄段,狭窄段病检可以确诊。4例行Swenson手术,1例行Duhamel手术,1例行Rehbei手术,1例行横结肠降结肠切除,升结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大便失禁1例、粪污1例、腹泻4例、切口感染2例。余2例行单纯结肠建瘘术。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死亡。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和术中探查均有与婴幼儿不同的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常用Swenson术式,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效的营养支持、预防性盲肠置管造瘘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急诊手术以造瘘为宜。  相似文献   

10.
色素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皮肤良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生长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且形态各异特别是巨痣,可呈垫肩状、衣袖状、长裤状和短裤状等,由于有碍外观及长期局部刺激有恶变的倾向,患者或患儿家属多要求根治性治疗。目前,对色素痣的根治性治疗仍为手术为主,其疗效稳妥确实可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0~34岁。11例患者共进行17次根治性手术。一次手术切除,减张缝合3例,分次切除4例,病变切除后移植全厚皮片2例,行病变周皮下蒂修复术2例。 2 讨论 ①先天性巨痣的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完成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0~71岁,平均52岁。左侧8例,右侧4例。囊肿直径4.5~11.5 cm,平均6.2 cm。术中先以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膜腔,然后置入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套管。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2 min。术后引流管1~3 d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术后随访1~14个月,经B超或CT复查,肾囊肿无复发。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安全可靠,临床可行。熟练掌握标准腹腔镜技术,选择合适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pilon骨折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5-58岁,平均37.5岁;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10例,运动扭伤1例,重物砸伤2例。开放性骨折8例,均行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min~15 d;平均6.1 d。按Ruedi-Allgower分型,I型4例,II型16型,III型8例。3例行牵引或石膏外固定;8例行有限切开加外固定支架;17例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5年5个月,平均3.8年。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术后合并切口皮肤表浅感染1例,1例术后切口周缘皮瓣坏死,2例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pilon骨折并发症多而且后果严重,pilon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可获得最佳临床结果,以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詹国庆  董国钢  陈颖虎 《中国医药》2012,7(12):1585-158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s法I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手术方式,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行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s法I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8例,女3例;年龄4个月至11岁。常见型6例,短段型4例,长段型1例。11例患儿手术时问80~130min,平均(120±10)ra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5)ml,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为(24±4)h,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可行,具有直观、创伤小,在分离盆底直肠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65例低位直肠癌中选择155例实施保肛手术,对其中62例在扩大根治手术同时完成保肛手术,保肛术式,支撑吻合管经肛门环扎式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扩大保肛组:3年生存率为73.1%,局部复发率为0,一般保肛组:3年生存率为65.2%,局部复发率为5.16%。排便功能:优占80%,一般占16.5%,差占3.5%。结论 扩大根治手术可有效防止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扩大保肛手术适应证,排便功能良好,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对54例腹部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20~79岁,平均65.4岁,其中≤60岁13例,〉60岁41例。平均住院时间17.4d。胆道系统手术17例,胃肠系统手术23例,腹股沟疝手术14例。术前伴慢性心肺基础疾病者33例。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28例,术前行放化疗者5例,气管插管3例。结论高龄、慢性心肺基础疾病,术前放化疗、留置胃肠减压管为腹部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胃肠置管和气管插管,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12例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4~72岁,平均年龄66.7岁;Gleasnon评分为6~7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7~24.5ng/mL;肿瘤临床分期:T1a~1b2例(17%),T1c4例(33%),T2a~2b4例(33%),T2c2例(17%)。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0~340min,术中出血:500~1000mL。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癌,切缘阳性1例,其余均为阴性。患者4~6d拔除引流管,14d拔除导尿管。术后1例出现尿漏,9天后消失。3例出现尿失禁,经提肛训练及辅助治疗后恢复。8例患者3个月后阴茎能正常勃起,性生活满意者3例。术后随访3~18月,PSA:0.01~0.08ng/mL。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系统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20例妇产科手术引起泌尿系器官损伤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8岁。损伤发生原因:子宫切除术10例,剖宫产术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卵巢癌腹膜后清扫术5例。损伤器官及部位:输尿管下段9例,膀胱6例,输尿管下段合并膀胱5例。结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9例,膀胱修补术6例,经损伤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术后均痊愈。结论妇产科手术是泌尿系器官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多导致阴道尿瘘和输尿管等损伤。早期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股骨重建钉对2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进行固定,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6~55岁,平均42.9岁。依据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5例。高能量损伤17例,低能量损伤7例,开放骨折2例。结果 24例随访12个月~2年3个月,平均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X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4.3个月(3.6~6.2个月),按韩一生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0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结果:诊断内膜异位症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5年,发病距就诊平均时间为2.3年,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痛经、慢性盆腔痛、急性腹痛。3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6例(53.3%)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术前误诊18例(60.0%),根据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标准,Ⅰ期4例(13.3%),Ⅱ期5例(16.7%),Ⅲ期13例(43.3%),Ⅳ期8例(26.7%),其中伴发生殖道畸形3例,占10.0%。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用药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共手术治疗7例脑脊液漏患者,其中1例发生在胸椎后路手术,6例发生于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年龄47~73岁,平均64.7岁;其中男5例,女2例.脑脊液漏7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采用体位治疗、拔除引流、加压包扎),其中5例脑脊液引流持续5 d在50 ml以上,夹闭或拔除引流后出现神经症状,1例为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口形成窦道,14 d后脑脊液漏仍未停止.1例出院3 d后,用力时突然出现神经症状,保守无效.结果 7例患者均进行了切开硬脊膜修补术,其中4例单纯硬脊膜细线缝合,2例取筋膜补片修补,1例使用人工硬脊膜修补.7例患者均症状消失,痊愈.本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感染.结论 对于脊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经严格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及时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