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目的是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去除神经对胃酸分泌的刺激因素,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治愈溃疡. 1943年,Dragstedt首先引入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替代胃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常发生胃潴留、倾倒综合征、腹泻和胆汁返流等并发症,需要做幽门成形等附加手术.1948年Franksson 和Jackson介绍了单纯去胃神经手术,保留肝脏和肠道的神经支配,但仍需补加幽门成形或胃空肠吻合术.1967年,Holle设计了胃近端去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神经的手术.1970年英国 Johnston和丹麦Amdrup在此基础上使之定型、完善,称之为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不需要附加手术.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74年11月~1977年12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下称溃疡病)开展了以迷走神经切断术(迷切术)为主的治疗方法,计迷走神经干切断(迷干切)加幽门成形术6例;选择性胃迷走神经支切断(选迷切)及胃远端30%切除术12例;超选择性胃迷走神经支切断术(超选迷切术)34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些研究表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许多手术后胃部份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加引流术均可增加十二指肠-胃返流(DGR),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估价各种胃手术后倾倒综合征的真实发生率及其严重性,本研究探测进食标准餐后胃近端迷走神经切断前后的自觉症状与胃排空速率以及其它有关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患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而施行胃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的44例病人中,进行了100次倾倒激发试验,其中39次在术前,61次在术后8个月内试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现已少见,因消化性溃疡多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取代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因无标准定义,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发病率的估计差别较大。当腹泻产生并发症(Visick Ⅲ-Ⅳ)或水泻(每天三次以上)伴有急迫或大便失禁而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时,方可诊断为严重腹泻。据报道严重腹泻的发病率为0.5~8%,平均4%。病因: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腹泻常合并倾倒综合征,并合并液体饮食快速排空,因而两者可能由同一种病理生理机制所致。主要的异常可能是十二指肠对胃排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所致胃动力障碍18例疗效观察綦淑杰,徐增良(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266300)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临床上用以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由于迷走神经分支的切断,胃动力较术前下降,出现腹胀等症状,发生率约30%。本文作...  相似文献   

7.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穿孔单纯缝合治疗溃疡病穿孔──附12例报告周位峰,高天和(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医院)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术式很多,意见不一。我院从1990年9月-94年1月对12例溃疡病穿孔患者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8.
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理想术式应该是手术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溃疡复发率低.目前常采用的术式中,毕罗Ⅰ式、Ⅱ式,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胃窦切除等均有术后相应的诸多并发症发生,笔者在我院采用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式,从1987/1998对10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施行了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该术式完整地保留了幽门,有利于防止胆汁反流及倾例现象,切除了全部胃窦粘膜,有效地降低了胃酸分泌,既切除了溃疡,又达到了防止溃疡复发的目的.术后获得随访8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据报告,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用甲腈咪胍作维持治疗1年,其复发率为15~20%。近10年来,已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arietal-cell vagotomy,PCV)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选择性手术,它较之胃窦部切除术和其它种类的迷走神经切断术死亡率低,副作用少。但由于甲腈咪胍的应用,手术病人随之减少。本文研究对患有十二指肠或幽门前区溃疡的病人能否用长期甲腈咪胍治疗代替手术疗法。病人和方法85例经内窥镜或X线证实为重度幽门区溃疡,病史至少有3年,都有手术适应症。幽门区和距幽门2cm以内的活动性溃疡列入本组。基本治疗:全部病人用甲腈咪E胍治疗6~8周,溃疡愈合以  相似文献   

10.
迷走神经切断术术中及术后测定切断是否完全对估价术后症状或溃疡复发甚为必要。作者采用PCP-GABA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其在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以下称TV)前后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以及是否有低血糖和心动过速等胰岛素的副作用;并探索术中用PCP-GABA刺激后胃粘膜pH的变化是否可用以判断TV的完全性。实验方法:取体重16~24kg的狗5只,分别做两次手术,先于胃体低位插入Thomas管制成慢性胃瘘模型,并作幽门成形术。第二次手术时经左八肋间进胸作TV,近横膈处切除2 cm,有副迷走神经或左右迷走神经交通支者也予以切断。TV前作PCP-GABA试验(静脉一次量0.5 mg/kg)、改良假饲试验(牛骨一块  相似文献   

11.
1972年前2年中46例病人因胃一食管返流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术前在标准返流试验和/或X线摄像中见到返流,内镜发现16例食管炎(12例病理证实),36例Bernstein-Baker试验阳性。病人中29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中位数52岁(26~69岁),体重中位数78kg(52~103kg)。手术时及随访期中均无结缔组织疾病。所有病人的手术由同一人按RossettiHell改良的Nissen术式施行,同时作食管裂孔成形术和幽门成形术,使用不吸收缝线并将胃底包绕固定于食管。有5例因胃酸过高或有十二指肠溃疡史而加作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时间的中位数是20年(18~22年),其间1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6例失访,2例因返流复发和胃底包绕不全所致的食管炎而再次手术。 结果发现25例病人中Visick症状分级极佳5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24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狭窄者应用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加幽门扩张术或幽门成形术治疗。结果病人恢复迅速,梗阻体征与症状缓解明显,无手术死亡。随访0.5~5年未见复发。作者初期4例作PCV加幽门成形,后期20例作PCV加幽门扩张。幽门成形术是在狭窄部的胃前壁纵切横缝。幽门扩张法是在胃窦前壁切开,先以食指对幽门狭窄部作引导扩张后再用金属  相似文献   

13.
1971年11月至1976年12月,瑞典Uppsala大学医院为十二指肠和幽门前区慢性溃疡249例施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1978年春随访共229例。所有病人内科治疗均无效,有5年以上病史者占68%,10年  相似文献   

14.
ASPTV后仍有早期液体排出增多。鉴于手术的内容,确定术后无排空延迟将更有意义。本研究中未见ASPTV后有胃排空延迟,这与作者的临床经验相符,在600例ASPTV术后只有1 .2沁因排空延迟而需再作胃肠吻合术,与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结果相仿。 作者近年来作胃小弯前浆肌层切开加迷走神经后主干切断术(ASPT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此手术较简易,可将胃的壁细胞去除神经支配而不需同时作引流手术,因胃窦和幽门仍保留迷走神经的Latarjet前神经支配。术后倾倒综合征和腹泻的发生率极低,主要与胃的排空速度有关。本文比较ASPTV与其他胃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进行简单的手术,达到良好的疗效.方法对4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简化高挥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其中均为男性,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0岁.静吸复合麻醉,上腹正中切口入腹,先行穿孔修补术;于胃小弯前壁1.5cm内,从贲门向下,在浆肌层内切除迷走神经末梢0.5cm,切断前拉氏神经鸦爪支最近侧的1支分支;切开胃结肠韧带,在胃小弯后壁1.5cm内同样方法切断后壁迷走神经及拉氏神经鸦爪支最近侧的1支分支;闭合胃结肠韧带,清洗腹腔;右下腹置引流管,逐层关腹.术后10d进行胃酸测定.随访3a,根据Visick分级判定疗效.结果简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10d行胃酸测定,平均值空腹游离胃酸20.9U,总酸4.3U;试餐试验后游离胃酸51.5U,总胃酸74.3U.经过3a随访,Visick一、二级38例,占95%;三级1例,占2.5%;四级1例(6mo后复发,经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占2.5%.结论简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近期疗效良好,总疗效为9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64~1974年间采用迷走神经主干切断加胃肠吻合术治疗的慢性十二指肠溃疡305例。全部病例经X线及内窥镜检查确诊。经上腹正中切口,切除两侧膈下迷走神经主干一段约1cm和食管周围小的迷走神经纤维,然后在结肠后作无肠襻的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垂直于胃窦后壁,可容纳4指宽。术后胃肠减压24小时后即进流质,6~8天出院。结果:15例死于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无关的原因,其中2例患者术后1个月分别死于肺栓塞或药物性肝功能衰竭,手术直接死亡率为0.7%;17例失访。术后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不断而不是在进餐后间歇地流入十二指肠,胆盐的肠肝循环时间缩短,循环周期增加,同时胆汁返流入胃也有所增加。实验表明胆盐能破坏胃粘膜屏障;如将胆汁注入大鼠胃内,可引起急性胃溃疡。胆囊切除能促进胆汁性胃炎发生。有一篇文献报告10例胃炎病人,其中2例并有胃溃疡,过去均作过胆囊切除,但无胃手术史。多数病例在作迷走神经切断、胃窦切除和Y型胃空肠吻合后情况改善。因此,有人提出胆囊切除后胆汁返流入胃引起胃病变的假说。为了验证这个假说,作者选349例经内窥镜检查证实有胃溃疡或粘膜病变的病人,以同等数目有胃溃疡或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病迷走神经切断术前、术后胃的运动和排空功能,术前检查40例,术后检查70例。检查胃的运动,按提出的方法用ЭГС—4M型胃电图机记录胃电图,病人取仰卧位,在空腹和食物负荷时(10%碎麦米粥150ml加定量的糖)记录胃电图;在术前、术后3天、12天、3月、6月、1年和3年进行检查。运动正常型胃电图:平均生物电位0.2~0.3mV,差数0.3~0.4mV,波动节律3波/分钟。运动过强型胃电图:平均生物电位>0.44mV,差数0.5mV,波动节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院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34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5例、女 9例 ,年龄 18~ 6 3岁 ;病史 3个月至 32年 ;溃疡穿孔时间最短 4个小时 ,最长 38小时。手术方法 :全麻下上腹正中切口进腹、修补穿孔 ,冲洗腹腔 ;用拇指及食指探捏幽门及十二指肠 ,以能否通过拇指判断有无梗阻 ,如无梗阻可行该术 ,否则行胃大部切除术。从迷走神经鸦爪第一分支或距幽门 7cm处 ,紧贴胃壁游离小网膜前叶至贲门 ,继之游离小网膜后叶至贲门右缘。胃底游离至脾上极 ,食管全周径游离 7~ 8cm。胃小弯侧剥离面行…  相似文献   

20.
胆汁中的卵磷脂可在胰液的磷酸酯酶A作用下生成溶血卵磷脂。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时,溶血卵磷脂进入胃内,消耗胃粘膜的甘油糖脂,从而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削弱胃粘膜屏障,因此十二指肠返流是胃病变的重要原因。由于收集胃液的方法不同,对于胃内分泌物中的溶血卵磷脂浓度是否足以损害胃粘膜,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在6名十二指肠溃疡(DU组)和6名胃溃疡(GU组)病人收集基础胃分泌物和皮下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产生的胃内分泌物,每15分钟1次,各4次,测定其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和甘油糖脂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