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份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分别接受飞秒激光和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各50例(50眼);其中接受飞秒激光制瓣为试验组,记为A组;接受板层刀制瓣为对照组,记为B组。采集术前及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两组均有良好的有效性,飞秒组术后视力更佳;术后飞秒组屈光度更稳定;术后飞秒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飞秒激光比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具有更好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行LASIK矫正视力的近视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对照组80例采用角膜板层刀制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术后干眼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均可有效改善或纠正患者视力,但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患者64例(108眼),使用LDV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结果 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曲率(37.20±1.29)、近视度数(-0.23±0.49)、散光度数(-0.17±0.41)、等效球镜度(-0.20±0.56)及角膜厚度(439±32)同术后1周相比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9±0.28),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半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30±0.27),同术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LASIK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彩虹  李慧香  陈春妹 《海南医学》2012,23(10):153-154
目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优良率及术后视力。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术后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甘小林  邹世鑫  鲁江 《海南医学》2022,(23):3045-3048
目的 比较不同飞秒激光制瓣厚度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其1年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飞秒激光辅助LASIK矫正治疗,根据飞秒激光制瓣厚度不同将患者分为90μm角膜瓣组(84例,168眼)和110μm角膜瓣组(96例,192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视力矫正效果(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并随访1年观察视觉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视力矫正指标均升高,且在术后3个月,90μm角膜瓣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分别为1.28±0.14、1.18±0.17、(552.31±26.08)μm,明显高于110μm角膜瓣组的1.20±0.15、1.13±0.12、(545.19±2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与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71例(342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86例(172只眼),接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治疗;对照组患者85例(170只眼),接受机械刀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1年,复查两组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并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后表面曲率。结果:手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球镜度、散光度和等效球镜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3、6、8mm角膜后表面曲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对患者眼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优于机械刀制瓣LASIK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角膜瓣制作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飞秒激光的观察组及使用机械刀制瓣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瓣厚度及术后裸眼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角膜瓣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各个阶段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进步一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以及裸眼视力大于1.2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sik手术中运用飞秒激光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角膜瓣厚度,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LASIK手术矫正视力,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组6个月后无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SBK组则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但激光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应用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准分子激光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观察组患者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瓣实测厚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7d、1月、3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分别占总数的41.50%、64.75%、68.25%和73.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测角膜瓣厚度与设置值相比平均偏离15.46um,角膜瓣平均厚度与角膜顶点处角膜瓣厚度相差0.06um,而对照组上述两值分别为36.68um和16.54um。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应用于准分子激光手术与传统板层刀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Intralase公司推出第一个飞秒激光角膜刀.2000年,飞秒激光用于制作角膜瓣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飞秒激光制瓣较之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在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飞秒激光制瓣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机械刀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准分子激光矫正高度近视手术的患者92例(1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98眼)和对照组43例(86眼),观察组进行飞秒激光LASIK治疗,对照组进行机械刀SBK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mo、术后6mo、术后1a时UCVA≥1.0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角膜瓣周边厚度、中央厚度、平均厚度、平均厚度和预设厚度差和对照组角膜瓣对应的厚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方法术后的裸视力均较好,飞秒激光对角膜瓣制作的厚度相比而言,均一性较好,视觉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徐音标 《中外医疗》2011,30(1):104-10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在LASIK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的50例LASIK术中飞秒激光的应用,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总结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视力平均达到5.0,无并发症发生,角膜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飞秒激发制作用膜瓣是目前更精确、更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鲁建安 《中外医疗》2011,30(31):72-73
目的探讨在准分子激光手术中,不同的基质膜瓣制作方式和角膜瓣厚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6例屈光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进行矫视的治疗资料,将患者按照基质膜制瓣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作基质膜瓣,对照组采用板层角膜刀制作基质膜瓣,统计2组患者术后的基质膜瓣厚度,分析2种制瓣方式的术后基质膜瓣厚度的预测性、均匀性及重复性情况。结果术前设定瓣膜厚度,术后于角膜顶点处测定三次瓣膜厚度然后计算瓣膜平均厚度,设置厚度和实测厚度之差为衡量瓣膜厚度预测性的指标。板层角膜刀组为(130.05±11.20)μm,飞秒激光组为(115.71±6.73)μm,比较2组制瓣厚度预测性,飞秒激光制瓣比板层角膜刀组符合性更好;术后瓣厚实测厚度和平均厚度之差的绝对值均数作为衡量膜瓣厚重复性的指标,板层角膜刀组均数为(12.77±4.75)μm,秒激光制瓣组均数为(5.31±1.19)μm,比较2组重复性:飞秒激光制瓣比板层角膜刀制瓣好;术后以角膜顶点为坐标的0点,沿着纵横及45°角方向测定数个角膜瓣厚度值,分析其厚度均匀性,不同离心位置测得的角膜瓣厚度数据显示:飞秒激光组各处瓣膜厚度均匀一致。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板层角膜刀制瓣相比,飞秒激光制瓣的预测性即符合性、重复性和均匀性均优于板层角膜刀制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SI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的结果加以对比。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两组,均为41例82眼,组1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组2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来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组1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12.89)μm,组2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0以上的比例,在术后第1天时组1低于组2,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2以上的比例,在术后第3个月时组1低于组2,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1.5以上的比例,在术后各阶段组1均高于组2,但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BCVA1行以上的比例组1均高于组2,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组1、组2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中角膜上皮瓣的弃留对高度近视(≥-6.00 D)术后反应、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欲行Epi-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80只眼,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一眼行保留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留瓣组),另一眼行丢弃角膜上皮瓣的Epi-LASIK手术(弃瓣组),术后均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术后第3、5天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对术后1周,1、6个月裸眼视力及1、6个月角膜haze进行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3、5天弃瓣组的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弃瓣组和留瓣组的角膜愈合时间分别为(2.96±0.51)d、(4.92±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弃瓣组裸眼视力优于留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角膜haz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手术丢弃角膜上皮瓣虽然能减轻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缩短上皮愈合时间,但同时增加了高度近视患者角膜haze的发生率,所以手术时应尽量保留角膜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中的速度和精度。方法对飞秒激光制瓣中,在锥镜连接、压平、掀瓣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良,与传统飞秒激光制瓣进行比较。结果传统飞秒激光制瓣时间为(10.68±2.21)min,改良飞秒激光制瓣时间为(2.87±1.1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瓣的成形更完美。结论通过对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改良,可以大大提高LASIK手术中制瓣速度和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24例(248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124眼)。两组均予LASIK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u=2.347,P=0.019);观察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4.52%)(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中,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SBK的近视患者258眼的术后疗效,其中飞秒激光SBK 128眼,微型角膜板层刀SBK 130眼,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术后残留屈光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0±0.11,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6±0.13;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2±0.15,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7±0.17;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飞秒激光组为1.12±0.13,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1.07±0.16(各时间段P值均>0.05)。术后1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20±0.19,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7±0.23;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17±0.16,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3±0.16;术后6个月飞秒激光组残留屈光度为0.18±0.16,微型角膜板层刀组为0.23±0.18(各时间段P均>0.05)。结论: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在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和院外进修期间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以来接受近视手术矫正的52例调查者作为实验观察对比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传统LASIK手术近视矫正,给予观察组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近视矫正,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近视矫正效果。结果对照组近视矫正总有效率61.54%(16/26)明显低于观察组近视矫正总有效率88.46%(23/2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手术矫正中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应用价值确切,在近视矫正总有效性对比中具有显著的对比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