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701-70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情绪对肾功能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合并抑郁组,测定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结果:合并抑郁组、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合并抑郁组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均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组。HAMD评分与血清中Scr、BUN、CysC、ROS、MDA、8-OHdG、IL-6、IL-18、MCP-1、ICAM-1、TNF-α含量以及尿液中MA、A1M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中Mn-SOD、CAT、GSH-Px、T-AOC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抑郁情绪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加剧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肾病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68例)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组,76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对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CysC、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MG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DM组和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DN组UAER及血清CysC、β2-MG高于DM组(P〈0.05),各组血清Scr和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CysC与β2-MG升高明显,且比血清Scr、BUN上升出现的时间早,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尿素氮(BUN)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组,UAER<30 mg/24 h)75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30~300 mg/24 h)71例、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300 mg/24 h)4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入选者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A、B、C三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两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在A、B两组中CysC和β2-MG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和BUN的阳性率(P<0.05);而在C组中CysC、β2-MG、Scr和BUN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β2-MG、Scr、BUN间均为正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清CysC、β2-MG、Scr和BUN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CysC、β2-MG在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tC)、同型半胱氨酸(t-Hcy)、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NDN)、糖尿病肾病组(DN)和对照组以及不同尿蛋白排泄率(UAER)组患者血清中CytC、t-Hcy、BNP、hs-CRP、β2-MG水平并收集其他危险因素资料。结果:DN组中Scr、UAER、CytC、t-Hcy、BNP、hs-CRP、β2-MG、SBP、LDL-C、2hPG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NDN)和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β2-MG、CytC、hs-CRP、tHcy、BNP是影响UAER的重要因素。UAER、β2-MG、tHcy、CytC、hs-CRP、BNP等指标在DN早期肾病时即有明显变化,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各因子水平不断升高。结论:血CytC、t-Hcy、BNP、hs-CRP、β2-MG是早期诊断老年DN和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DM)患者80例,依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成三组:单纯DM组(30例),早期DN组(27例)和临床DN组(23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对象血清内尿素氮(BUN)、CysC、血肌酐(SCr)和β2-MG含量以及BUN、CysC、SCr和β2-MG的阳性人数并计算其阳性率,对早期DN组患者血清CysC和β2-MG和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DM组和对照组BUN、CysC、SCr和β2-MG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患者Cysc和β2-MG含量高于单纯DM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DN组患者BUN、CysC、SCr和β2-M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患者体内微量白蛋白增多,四组对象BUN、CysC、SCr和β2-MG阳性率逐渐增大,其中早期DN组患者CysC和β2-MG阳性率均高于50%,比SCr和BUN阳性率要高;早期DN组患者血清CysC和HbAlc、病程、尿Malb、SBP、BUN、血清β2-MG及血清Scr呈正相关关系;血清β2-MG和Hb Alc、病程、尿Malb、SBP、BUN、血清CysC及血清Sc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N前期患者血清内β2-MG及CysC明显上升,比BUN和Scr更可靠、敏感,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凯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控制血糖、血压,同时采用凯时静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组间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UAER、β2-MG、Scr、hs-CRP与Hcy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UAER、β2-MG、hs-CRP与Hcy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PGE1能够有效治疗早期DN,机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微循环,从而减少尿蛋白排泄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与肾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DN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糖脂代谢指标含量差异,进一步检测其血清中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DN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与肾功能、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糖代谢指标FPG、FINS及脂质代谢指标TC、LDL-C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肾功能指标β2-MG、Scr、UA、BUN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IL-1β、IL-6、MCP-1、TNF-α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N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含量与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DN患者存在明显糖脂代谢异常,且其异常程度与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值(Scr)与糖尿病肾病(DK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5例和糖尿病肾病组73例。两组均抽取晨空腹静脉血,完成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检测,并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分析CysC、β2-MG、BUN、Scr对2型糖尿病肾病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BUN、CysC、β2-MG及Scr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O^R=100.233,P<0.001)、β2-MG(O^R=2.895,P<0.001)、BUN(O^R=1.592,P<0.001)、Scr(O^R=1.06,P<0.001)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UN、CysC、β2-MG及Scr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K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敏感度为67.1%,特异度为87.7%。结论糖尿病患者BUN、CysC、β2-MG及Scr值对DKD有一定诊断价值,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KD诊断意义较大,对DKD的早期预测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检测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对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CysC、β2-MG、Scr、BUN、Ccr测定,血清CysC和β2-MG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Scr采用酶速率终点法测定,BUN脲酶采用终点法。结果:200例DN患者,各期CysC、β2-MGD、Scr、BUN、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β2-MG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止肾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单盲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肾纤维化指标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肾功能、肾纤维化、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低于对照组,肾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低于对照组,氧化指标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氢(LHP)、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含量低于对照组,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VitE)、维生素C(VitC)、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辅助治疗可优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全身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O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者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MODS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粪便组织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及B/E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MOD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应答功能、炎症反应程度直接相关。结论:MODS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透析组、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0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评估EPO抵抗指数并计算中位数,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透析组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ERI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低ERI患者,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低ERI患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程度与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A case of collagenous colitis in a young female with a rapid response to sulphasalazine both symptomat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is reported. This is only the third such response to be reported. In most published accounts, collagenous colitis fails to respond to treatment and runs a very prolonged cour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甘草锌联合治疗方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程度及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患儿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阿奇霉素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均持续14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Th17/Treg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Th17/Treg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IL-1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血清中Th17/Treg细胞因子IL-17、IL-25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IL-35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优化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在评估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听力状况及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情况中的作用.方法 对ZKS患儿38例76耳度同龄健康儿童20例40耳进行ABR及ASSR测试.结果 ZKS组患儿的ABR 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及Ⅰ~Ⅴ波峰间期较时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KS组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ABR和ASSR,可以为定量定性的评估ZKS患儿听力损失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brain-stem electroencephalograph (EEG)-evoked response (BSER) constitutes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method of testing hearing in infants, and in uncooperative, or retarded patients. The procedure is harmless and painless, and involves recording the EEG brain-stem responses to clicks presented by headphones. The patient may be sedated, or even anaesthetized, if necessary. Because of the equipment and time involved, the procedure is not recommended as a routine screening procedure, but constitutes a valuable adjunct to conventional audiological testing, especially in doubtful cases.  相似文献   

18.
付秀全  张标  陈纯  王淳 《西部医学》2010,22(8):1489-149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变化。方法对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PSD)和5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了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同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PSD患者分为轻中度抑郁组(〈24分)和重度抑郁(〉24分)组,比较两组SSR结果。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SSR异常率为86.6%(52/60),PSD患者SSR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波幅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亚组分析显示重度抑郁组SSR潜伏期以及波幅值较轻中度抑郁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明显异常,同时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HBV-DNA和HBeAg睁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以下简称双阳AsC)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及水平低下的关系。方法运用3套治疗方案解决双阳AsC存在的4个环节的连锁治疗问题。结果(1)HBV感染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及水平低下,与HBV-DNA有直接的关系;(2)特异性免疫耐受与AsC治疗及疗效结果的关系,实际反映的是与e抗原的关系,而e抗原虽然是导致AsC抗HBV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其呈现的并非是“致命”性的影响作用;(3)AsC与异常免疫以多环节的连锁形式存在。结论解决AsC抗HBV的治疗问题必须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激活药物贯穿应用,抗HBV药物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药物同步联合应用,以及夸导HBV突变成为前C区变异株消除HbeAg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