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2月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6例患者其中死亡13例,占28.26%,植物生存4例,占8.70%,严重残疾9例,占19.57%,轻度残疾12例,占26.09%,恢复良好8例,占17.3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存在血管受损、循环障碍、颅内高压等危险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应该维持内环境稳定、降低颅内压、脑保护、改善循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并讨论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对1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查。采取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脑微循环,及时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排放血性脑脊液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结果:恢复良好6例(37.50%),中到重度残废4例(25.00%),植物生存1例(6.25%),死亡5例(31.25%)。结论:血管受压受损、痉挛和高凝状态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地综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评估奥维加(注射用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奥维加治疗,观察两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5.00%)和死亡率(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6.6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p0.05。结论:奥维加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6例未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急性肺损伤发生在伤后当天至3周,但以1周内最常见(21例,占70.0%),30例中死亡17例(56.7%);无肺损伤患者66例中死亡22例(33.3%),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急性肺损伤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和发生机制,为降低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72例(发生脑梗塞患者59例)的性别、年龄、伤情(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受伤方式(是否有旋转)、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伤情、脑疝与否、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否、颅底骨折与否、受伤方式(是否有旋转)、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年龄、受伤机制、伤情程度、脑疝与否、术前时间、术中低平均动脉血压、颅底骨折等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 结果 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 结论 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近5年间收住的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术后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合并脑梗死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患者年龄、手术方法、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脑疝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原发病的同时,应当警惕脑梗死的出现,针对各种相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与外伤早期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发生外伤性脑梗死且入院时CT无梗死影像学表现(26例)与未发生外伤性脑梗死(41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早期临床特点量化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小时最高体温超过38℃(OR 7.776,95%CI 1.378-43.87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24小时最高体温超过38℃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有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 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 分),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60例,常规组57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组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8.5%),常规组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1例(20.4%),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内有无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发生的角度进行分组,对照组28例为无创伤性脑梗死,观察组28例为继发创伤性脑梗死,分析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继发病、有无蛛网膜下隙出血等方面,总结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多发伤、颅底骨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蛛网膜下隙出血、糖尿病、脑疝、低血压等因素有关(P0.05);28例继发创伤性脑梗死患者中,19例经对症保守治疗后好转,9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好转。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密切监测颅内压,降低血液黏度,以减少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55例,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脑血管痉挛、有无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和入院血压等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355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5.92%(21/355),病死率为4.76%(1/21);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龄、低GCS评分、脑血管痉挛、并发脑疝、糖尿病、脑挫裂伤、高血压等均属于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脑梗死,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卧床、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脱水剂的使用,加上严重创伤及手术打击,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出现肺部感染、肺水肿、脑梗死、迟发性血肿、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8例,全部患者均并发程度不等的并发症,现将其常见严重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判断预后的标准,恢复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原因复杂,死亡率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做到早期发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共68例(48.23%),干预组73例出血29例(39.73%);对照组68例出血39例(57.35%)。结论:干预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探讨其危险因素,寻找预防应对措施.方法 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病人死亡9例,占30%,植物生存2例,重残8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微循环障碍、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颅高压、手术中持续低血压为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早期发现的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颅脑CT.术中妥善处理、麻醉深度控制及术后维持内环境稳定,有效控制颅高压,早期行脑保护,保持稳定正常血压和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及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综合治疗能防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从而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明 《安徽医学》2012,33(6):725-7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出院前应用GOS评估预后,其中重残4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致死率高。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王宝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847-184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7.32%.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骥  吴过  袁晓东  吴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35-2536
目的:回顾性分析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以来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标准,恢复正常4例(8.7%),轻残5例(10.9%),重残12例(26.1%),植物生存4例(8.7%),死亡21例(45.7%)。结论:伤后或术后未及时行CT复查,对病情估计不准,减压术中出血控制不当出现凝血异常,术中血肿减压过快,术后处理不当,均可能导致二次手术。所以选择病例预见性的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减轻继发脑损伤,避免二次手术及麻醉风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中,并发PTCI者21例(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大、入院时GCS评分低,存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PTCI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GCS评分、低血压、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是P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是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12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死亡29例(23%),植物生存8例(6%),重残18例(14%),中残25例(20%),良好46例(3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