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患者血脂影响及颈动脉斑块逆转效果。方法将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水平和逆转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斑块面积及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揭东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为12周,彩色B超观察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中膜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12周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斑块面积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TC、TG、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H、hs-CRP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心内二科患者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分为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20 mg/d 30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30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阿托伐他汀钙组治疗后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未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组对于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未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服药12个月或以上可减轻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同时能够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并经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并检测机体血脂水平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TC、TG、LD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及外周阻力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TI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钙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53例对照组与53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远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9%)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适合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58例2016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和斑块面积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和斑块面积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拥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都得到了明显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情况及血脂水平均明显好转,有助于患者康复,有临床扩大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7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清生化指标、IMT以及斑块面积显著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IMT以及斑块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其疗效明确,具有着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焦岩  徐江涛 《重庆医学》2012,41(6):550-5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调节血脂,预防卒中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1例)。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阿司匹林100 mg/晚治疗12个月,对照组饮食控制。分别于治疗初、治疗后检测两组粥样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结果 83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治疗12个月后粥样硬化斑块的IMT由(1.89±0.23)mm降为(0.98±0.24)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C、TG、LDL-C与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通过降低LDL-C、拮抗炎症反应等,可稳定、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化斑方联合弱激光血管外照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化斑方+弱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中药组采用化斑方治疗,西药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软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和血流变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斑块面积明显减小、CCAD增加、IMT变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斑方联合弱激光血管外照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辛伐他汀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斑块数量、面积、易损斑块数量、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数量、面积、易损斑块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颈动脉斑块数量和面积,改善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及阿斯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比较3个月内2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1%,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不仅有调节血脂作用,并能缩小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类型,同时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及无斑块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RP组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C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CRP能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是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1次/天,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并计算斑块面积及数目。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与稳定斑块数目基本不变;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5处,稳定斑块增加9处,斑块减少6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减少颈动脉IMT、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59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和阿斯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能缩小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12月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化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C以及TG等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改善明显,研究组患者的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患者12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罗布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伐他汀可有效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