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长鸣  王勇  张海涛 《当代医学》2021,27(22):16-18
目的 探究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性因子、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P物质(SP)水平.结果 治疗后,微创组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性因子水平、SF水平均低于传统组,SP水平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能显著降低HICH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减轻患者神经受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邹朦 《当代医学》2021,27(20):161-163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GCS评分与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hs-CRP、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结论 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减轻颅内炎性反应,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意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CH患者6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周围水肿量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血肿量与周围水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HCH患者,可有效减少血肿量及周围水肿量,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孙永  孙辉  姚凯华 《重庆医学》2013,(21):2534-2536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行头颅CT检查患者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14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研究组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两组患者IL-6、TNF-α较治疗后7d明显降低,治疗后7、14d两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研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地清除颅内病灶,减轻脑出血急性期炎症因子水平和颅内血肿周围水肿情况,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将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将实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GCS评分、IL-6、TNF-α水平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GCS评分(9.78±1.35)分、IL-6(25.68±3.25)pg/mL、TNF-α(36.25±4.65)pg/mL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2.50%、GCS评分(4.53±1.41)分、IL-6(36.65±3.54)pg/mL、TNF-α(36.65±3.54)pg/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与术后14 d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炎症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NSE、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入选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NSE、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经积极治疗,基本治愈31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3%。手术前与手术后相比,患者的血清NSE、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均改善显著,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备显著疗效,同时能够使患者的血清NSE及炎性因子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韩树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2):231-232,236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天血清中IL-2、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IL-2、IL-6及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恢复较缓慢,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且对IL-2、IL-6及TNF-α影响轻微,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抽吸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置管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量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炎症因子(1L-6、TNF-α、hs-CRP)水平、再出血发生率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量表评分、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置管抽吸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志华 《吉林医学》2015,(9):1845-1846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请。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颅内血肿特点选择相应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良好预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血清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组合HBVDNA阳性情况。结果HBsAg、HBeAg和HBcAb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155/15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5.2%(50/142);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0.2%(38/126),HBs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3/3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衄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病人体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芳  刘军  展淑芹  王世捷 《医学争鸣》2005,26(3):213-213
1 对象和方法 西安地区某设计院2003年体检1285例(排除各种肝炎患及携带),男性785例.女性500例,年龄20—70岁.采血前停止饮酒,低脂饮食,空腹12h以上.采取清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日本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本第一化学试剂检查AST,ALT,TC和TG,转氨酶采用速率比浊法,血脂采用氧化酶法,用美国Cicuson公司生产的XP10高档彩色超声诊断分析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的差异以寻找候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免疫亲合柱去除丰度最高的14种血清蛋白,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比较差异.选取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差异表达蛋白点,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建立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差异表达的78个蛋白点,共有54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者29个,低表达者25个.结论:胰腺癌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蛋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可筛选并鉴定出这些差异蛋白,后者有望为早期诊断胰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在各型肺结核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医学》2001,23(1):12-13
目的探讨各型肺结核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型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β2M的变化.其中Ⅱ型肺结核15例,Ⅲ型肺结核48例,Ⅳ型肺结核17例,V型肺结核22例,稳定期肺结核20例,并与5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Ⅱ、Ⅲ、Ⅳ、V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β2M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可作为各型初治肺结核患者非特异性辅助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张驰  姚洁  张丽春  黄花  相艳红  孙颖 《四川医学》2012,33(10):1819-18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与血清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镁(Mg),应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血清镁与血脂各项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镁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P<0.05);血清镁水平与LDL-C呈负相关(P<0.05);血清镁与TG、T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血清镁水平可能与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