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8):2484-2487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作为UC组,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新鲜粪便并检测肠道菌群数目,采集病变肠黏膜组织并检测炎症反应分子、免疫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量。结果:UC组患者肠道内肠球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目以及肠黏膜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I度菌群紊乱和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及I度菌群紊乱UC患者;I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肠黏膜内TLR4、NF-kB、TNF-α、HMGB-1、T-bet、RORC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SOCS2、SOCS3、Foxp3、GATA-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II度菌群紊乱UC患者。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会造成炎症反应激活、免疫应答紊乱。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0):1330-1333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SOCS2、SOCS3表达量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在淄矿集团中心医院结肠镜活检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抽提RNA并测定SOCS2、SOCS3以及炎症反应JAKs/STATs通路分子的mRNA表达量,抽提蛋白并测定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中SOCS2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UC组肠黏膜组织中JAK1、JAK2、JAK3、STAT1、STAT3、STAT5的mRNA表达量以及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7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UC组中SOCS3低表达肠黏膜组织中JAK1、JAK2、JAK3、STAT1、STAT3、STAT5的mRNA表达量以及IFN-γ、IL-17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SOCS3高表达肠黏膜组织,IL-4、IL-10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SOCS3高表达肠黏膜组织。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低表达的SOCS3能够加重炎症反应、造成Th1/Th2以及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2):87-91
目的:研究普拉梭菌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免疫应答、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普拉梭菌组,后2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法建立UC模型,普拉梭菌组给予普拉梭菌的菌液灌胃干预。干预7d天后,比较3组间免疫应答、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差异。结果:UC组血清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肠黏膜中叉头框P3(Foxp3)、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1(claudin-1)、密封蛋白-2(claudin-2)的表达量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白介素-17(IL-17)、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的含量及肠黏膜中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的表达量及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拉梭菌组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及肠黏膜中Foxp3、ZO-1、occludin、claudin-1、claudin-2的表达量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目明显高于UC组,血清中IL-17、DAO、D-LA的含量及肠黏膜中RORγt的表达量及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目明显低于UC组(P<0.05)。结论:普拉梭菌用于UC小鼠的干预能够改善Th17/Treg免疫应答、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的含量,评估IDO含量与机体免疫失衡、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方法:2014年12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UC患者10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UC组49例、中重度UC组54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DO含量、外周血中Treg/Th17免疫细胞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含量,分析UC患者IDO含量与其他病情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中重度UC组、轻度UC组患者血清中IDO的含量分别为(120.64±16.07)U/L、(59.73±8.24)U/L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41±0.48)%、(3.98±0.53)%,低于正常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81±0.40)%、(1.99±0.32)%,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gG、IgA、IgM的含量分别为(11.27±1.95)g/L、(1.78±0.29)g/L、(1.58±0.21)g/L及(9.04±1.53)g/L、(1.59±0.21)g/L、(1.42±0.18)g/L,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6、IL-23、TNF-α的含量分别为(19.24±3.62)pg/mL、(15.37±2.96)pg/mL、(21.56±4.53)pg/mL、(20.62±5.43)pg/mL及(11.07±2.95)pg/mL、(8.92±2.11)pg/mL、(14.20±2.47)pg/mL、(13.17±2.95)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UC病情加重,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加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UC患者血清IDO含量与Treg/Th17免疫状态、免疫球蛋白、炎症反应程度均直接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中IDO含量异常上升,具体IDO含量与机体免疫失衡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均直接相关,IDO含量可能是反映UC病情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机体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相关的心脏直视手术可以导致机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从而影响这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监测发现心脏手术本身和CPB均可以诱导前炎性和抗炎性的免疫反应。SIRS是机体对炎症全身激活的生理反应;SIRS是基于对感染、炎症和危重病发生发展机制深入认识后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O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者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MODS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粪便组织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及B/E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MOD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应答功能、炎症反应程度直接相关。结论:MODS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曹男 《当代医学》2022,28(4):11-14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132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UC组肠黏膜内NF-κB、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评估治疗1个月后的肠黏膜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8.
孙东 《中外医疗》2012,31(31):114-11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采用PEMS3.1统计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耦合光纤照射中脘、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大肠俞穴,10 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曲氏动态取穴法分别在中脘、天枢、足三里、太白、太冲穴周围按压,在上巨虚穴及其上下(约2寸范围)循足阳明经按压,寻找敏感点施针刺治疗。针刺1次/d,留针40 min,中间每10 min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清艾条悬灸神阙穴,灸60 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观察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7.2%和44.4%,愈显率分别为92.5%和7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马强  张方信  赵丽  陈嘉屿 《医学争鸣》2007,28(24):2242-2244
目的:探讨乳杆菌(IJ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IJA预防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作UC大鼠模型;LA预防组在造模前7d给予LA灌肠,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及光学镜下大肠黏膜的改变.采用RT-PCR检测IL-1β,TNF-α和IL-8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粪便正常,黏膜腺体结构完整,无炎细胞浸润.UC模型组从最初出现腹泻,发展到肉眼血便,组织切片也证实了腺体破坏、炎细胞浸润、绒毛脱落等炎症损伤.LA预防组较UC模型组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TNF-α,IL-β和IL-8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UC模型组(P〈0.05).结论:LA具有预防UC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和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14-2217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及靶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及靶器官损伤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Th17/Treg细胞免疫水平、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2、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Ⅰ(TnI)以及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6、PCT、CRP、NT-prBNP、CK、CK-MB、TnT、TnI以及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Th17/Treg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抑制不良免疫应答,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dextran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肠黏膜通透性变化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10只为空白对照组(NC组),其余70只饮用5%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3例,按照用药不同,分成美沙拉嗪组(n=47)和柳氮磺吡啶组(n=46),于用药前和用药1疗程、2疗程后,比较两组免疫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肠黏膜恢复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Ig A、Ig G、Ig M、Fas/Fas L及CD4+、CD8+和CD4+/CD8+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1疗程、2疗程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变化,且用药1疗程后的各项指标与2疗程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美沙拉嗪组用药1疗程、2疗程后Ig A、Ig G、Ig M、CD4+、CD4+/CD8+显著高于柳氮磺吡啶组,Fas/Fas L、CD8+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用药前,两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药1疗程、2疗程后,两组各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用药1疗程与用药2疗程各项指标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用药1疗程、2疗程后DAO、LAC、PCT、LPS、D-LA均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用药前,两组肠黏膜临床症状总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1疗程、2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下降,美沙拉嗪组显著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采取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肠黏膜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木香烃内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木香烃内酯低剂量、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DSS法建立UC模型,SASP组及木香烃内酯低、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疾病活动度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保和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muciniphila)变化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6周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参照文献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UC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小鼠分别按0.1mL/10g鼠重给药,每次给予0.2mL美沙拉嗪溶液(0.065g/kg,每天3次)和保和丸溶液(0.78g/kg,每天2次)灌胃,连续给药7天。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粪便菌群多样性,半定量PCR检测各组A.muciniphila细菌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果药物干预前,各实验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药物干预后,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小鼠DA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和模型组[干预3天:(0.61±0.39)分比(1.33±0.47)分、(1.19±0.41)分,(0.69±0.42)分比(1.31±0.40)分、(1.19±0.41)分,P0.01或P0.05;干预7天:(0.36±0.24)分比(1.33±0.47)分、(0.84±0.31)分,(0.38±0.26)分比(1.31±0.40)分、(0.84±0.31)分,P0.01或P0.05],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药物干预后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IC-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数量无明显减少,但条带位置变化较明显,保和丸组和美沙拉嗪组带数量明显减少,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半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条带稍明显减少,美沙拉嗪组稍暗,保和丸组亮度明显升高,即A.muciniphila丰度升高,基因全长329bp;病理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隐窝和腺体正常结构被破坏,发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到黏膜层,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保和丸组黏膜损伤程度小,腺体结构破坏较轻,炎性细胞的数量和浸润深度都显著减少。结论保和丸能调节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提高A.muciniphila菌群丰度,可改善UC模型小鼠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空载慢病毒组(Lv-NC组)和PDIA3过表达慢病毒组(Lv-PDIA3组),每组15只.采用连续7d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注射慢病毒干预.慢病毒干预7d后结束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标志物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含量,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PDIA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DIA3、ZO-1、Occludin、Claudin-1、IκBα、p-NF-κB p65 (Ser536)、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结肠组织受损严重,DAI评分、血清中IL-1β、IL-6、TNF-α、D-Lac、DAO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IκBα和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ZO-1、Occludin和Claudin-1等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组比较,Lv-PDIA3组小鼠结肠组织受损程度减轻,DAI评分、血清中IL-1β、IL-6、TNF-α、D-Lac、DAO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IκBα和p-NF-κB p65(Ser53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表达PDIA3能明显改善UC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40-4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内科就诊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各35例。两组患者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联合组患者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降钙素原(PCT)]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PCT指标较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下降幅度较单用组更显著(P0.05);两组CD_3~+、CD_4~+和CD_4~+/CD_8~+数值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联合组上升幅度较单用组更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不仅能下调血清hs-CRP、TNF-α及PCT水平,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而且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增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饮用DSS(dextran sulfacte sodium)水溶液,建立UC动物模型。饮用DSS的大鼠(n=30)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双歧杆菌治疗组(A组);美沙拉嗪治疗组(B组);模型组(C组),UC模型大鼠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D组):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MPO活性、IL-6、IL-8、TNF-α水平,并取肠道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A组、B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CMDI)均下降(P<0.05),IL-6、IL-8、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A组与B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调节抑制细胞因子,对大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