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DUB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睾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SH、E2、L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E2、LH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中医辩证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研究.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经期给予自拟痛经方,非经期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汤.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FSH、E2、LH、CA125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疼痛、经血夹块、盆腔包块、腰膝酸软、总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经血夹块、盆腔包块、腰膝酸软、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SH、E2、LH、CA125显著降低;治疗后,研究组的FSH、E2、LH、CA12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辩证分期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CA125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胶囊联合治疗对其症状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57例,采用单一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联合组为57例,在孕三烯酮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改善显著,要优于对照组,同时联合组性激素水平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胶囊联合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组(n=45)和孕三烯酮组(n=4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孕三烯酮组患者总有效率85.11%,GnRHa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及E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治疗后比较,GnRHa组治疗后血清FSH、LH及E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和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和卵巢功能改善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n=36)与米非司酮组(n=40),2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2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33.3%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7.7%显著降低(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35例、孕三烯酮组33例和未用药组30例,均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米非司酮组于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孕三烯酮组于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疗程3个月.未用药组术后不用药.结果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治疗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1);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药物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疼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8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白介素(IL-6、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水平、肿瘤标记物的变化(CA125、CA199)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SH及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6、hs-CRP、TNF-ɑ及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记物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及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用药物治疗时,米非司酮对炎症因子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应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巩固治疗的疗效.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米非司酮组40例,12.5mg/d;孕三烯酮组40例,2.5mg,一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结果 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85.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2,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0%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22,P<0.05);两组血清P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2.312,2.317,P均<0.05).结论 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及孕三烯酮2.5 mg/3 d的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 d内服药,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9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3%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米非司酮组恶心症状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16.67%).观察性激素水平发现治疗后两组孕酮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FSH、LH、E2、PRL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方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守性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 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6例,给予孕三烯酮2.5 mg口服,每周2次,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46例,手术后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保守性手术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三组。GnRH-a组40例,孕三烯酮组40例,米非司酮组42例。分析并比较术后应用GnRH-a、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妊娠率,监测内分泌变化。结果:GnRH-a组临床完全缓解率(92.5%)和妊娠率(75.0%)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82.5%、50.0%)和米非司酮组(83.3%、54.5%)(P〈0.05),但三组间的复发率差异不明显(P〉0.05)。GnRH-a组用药后,血清LH、FSH、E2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GnRH-a组血清LH、FSH、E2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GnRH-a可以提高患者受孕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总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MMP-9和TIMP-1。结果在治疗后3月,治疗组总疗效92%,对照组总疗效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TIMP-1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比治疗前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通过改善MMP-9/TIMP-1平衡而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70-72+76
目的分析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将孕三烯酮单独用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受孕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孕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受孕率更高。两组患者对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临床药物应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受孕率增加;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卢斋  金松  陈华  陈曼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237-1238,124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口服孕米非司酮治疗,连续应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2、MMP-9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闭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抑制MMP-9的表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肾消癥汤联合孕三烯酮用于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进行腹腔镜下电凝,对照组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温肾消癥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 0. 05);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例治疗后血清FSH、E2、LH和CA125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FSH、E2和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但两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接受温肾消癥汤联合孕三烯酮,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清FSH、E2和LH水平,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子宫体积、卵巢指标[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水平及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期、VAS评分及子宫体积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2、FS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E2、F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7.27%(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比,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调节卵巢指标水平,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d及孕三烯酮2.5mg/3d的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d内服药,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90%,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3%和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米非司酮组恶心症状发生率为53.3%,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16.67%)。观察性激素水平发现治疗后两组孕酮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清FSH、LH、E2、PRL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方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陈卓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82-1383
目的探究曲普瑞林注射剂与孕三烯酮胶囊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孕三烯酮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曲普瑞林注射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CA199、EMAb的水平情况,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CA125、CA199、EM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EMA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CA125、CA199、EM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大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普瑞林注射剂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将98例子宫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药物预防,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术后预防治疗,着重观察两组患者的预防复发情况、临床病症变化、体征指标、药物副作用、盆腔超声波检查结果、患者接受情况等,就两组的临床用药预防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两种药物均能起到术后复发预防功用,但是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预防比单纯应用孕三烯酮进行术后复发预防效果更加明显,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术后复发预防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羟孕酮与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6例)。观察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改良Kupperman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和KM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2和KM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羟孕酮与少腹逐瘀胶囊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E2和改良Kupperman评分,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