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排石汤化裁方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试验组ERCP取石治疗联合中药排石汤化裁方。留取ERCP术后第1天及第5天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检测总胆汁酸、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和黏蛋白,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患者症候积分。结果 术后第5天与第1天胆汁成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总胆汁酸含量升高,总胆固醇、间接胆红素和钙离子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直接胆红素及黏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直接胆红素及黏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排石汤化裁方在ERCP术后短期服用可以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病理性胆汁成分,改善胆道内环境,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残余结石排出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例,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选择性胆管造影,均成功行胆总管取石。超选胆囊管顺利显影5例(71.4%),4例(80%)成功取出胆囊管结石,1例结石过大未能顺利取出,将其送入胆囊,未发生出血、穿孔、胆汁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胆囊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考虑在ERCP术中取出胆总管结石的同时,超选择胆囊管后取石。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RCP术取石,依据胆囊是否切除分为胆囊保留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比较两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体力状况评分(ZPS)、功能状态评分(KPS).]及胆道事件发生率。结果胆囊保留组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胆囊切除组(P<005);胆囊保留组Z.PS评分显著低于胆囊切除组(P<0.05),KPS评分显著高于胆囊切除组(P<005);胆囊切除组胆道事件发生率为1395%,胆囊保留组胆道事件发生率为216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胆囊能够缩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ERCP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针对不存在胆囊切除绝对手术指征患者,推荐ERCP术取石后保留胆囊。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采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术后胰腺炎16.7%(5/3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1±20.5)min,平均住院时间(11±3)d。结论:ERCP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荆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组(6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60例)。基础护理组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临床护理路径组给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率、消化道穿孔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平均体重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t=1.08、0.33,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7.72、3.81,均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胆道继发感染、消化道穿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9.98、10.53,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腹腔镜组与内镜组两组,每组各45例。腹腔镜组予以腹腔镜手术,内镜组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内镜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少于腹腔镜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 d,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1.
运用倾斜视角EUS进行成像诊断并同时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超声内镜(EUS)成像已经取代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但是ERCP对于胆管疾病的治疗是必需的。该研究评价了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新方法,即运用前斜视EUS治疗。方法:19例急性腹痛伴肝功能指标升高的患者纳入该研究。运用倾斜视角EUS评价胆管系统。当发现胆石或胆泥时,进行胆管套管插入和括约肌切开术。结果:EUS发现4例胆石症患者,12例胆泥患者,随后的胆管造影和括约肌切开取石证实了所有诊断。1例患者发生胆管插管失败。EUS发现3例慢性胰腺炎。整个操作过程(EUS加上ERCP和胆管治疗)平均27min,无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活组织和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胆总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胆总管狭窄的诊断技术.方法前瞻性地评估镜下毛刷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恶性胆总管狭窄的诊断结果,在94个连续检查病人中52例在荧光镜指导下行胆管内活组织检查和毛刷细胞学检查,42例只行毛刷细胞学检查,其中64例为恶性狭窄,30例为良性狭窄.为了统计方便,我们将这些结果分类为恶性肿瘤阳性和阴性.结果两种技术的敏感性相同(52.8%),联合用两种技术所取得的收益较小(61.1%),其特性证明两种方法都是完好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肝总管穿孔溢胆汁,它可通过外科缝合术得以解决,这种并发症由活组织检查和病人自己过早地拔除鼻胆引流管所致.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对胆总管狭窄的诊断只行毛刷细胞学检查就足够,如果先行毛刷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病人整个胆管梗阻或者狭窄位于壶腹内管可使用活组织检查,活组织检查并非易事,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彩超和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效果.结果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95.83%)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CNKI、WANGFANG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8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计患者10797例.Meta分析结果示,合并乳头旁憩室(OR=2.43,95%CI:1.84~3.21)、术前多发结石(OR=1.63,95%CI:1.20~2.20)、术前结石直径>1 cm(OR=2.53,95%CI:1.73~3.70)、胆总管直径>15 mm(OR=2.39,95%CI:1.84~3.11)、合并胆囊结石(OR=1.20,95%CI:0.82~1.76)、胆道狭窄(OR=2.70,95%CI:1.66~4.41)、机械碎石术(OR=2.15,95%CI:1.65~2.79)、胆道手术史(OR=10.90,95%CI:6.07~19.56)、胆道积气(OR=2.05,95%CI:1.52~2.77)、乳头大切开(OR=2.80,95%CI:1.61~4.84)、老年人(OR=1.62,95%CI:1.13~2.31)等因素与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高度相关.结论 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县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继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结果:行EST取石24例,成功23例,成功率95.8%,转外科手术1例,占4.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成功率低、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间78例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十二指肠镜治疗24例,胆道镜治疗54例。结果:78例中有76例成功(成功率97.44%)。十二指肠镜治疗24例成功23例(95.83%);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54例,成功53例(98.15%)。结论:对于胆道残余结石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安全、微创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可显著提升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