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FFA对135例(249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对DR临床分期进行修正,并根据FFA的分期指导治疗。结果:12只眼眼底检查未发现有DR的患者FFA显示有I期微血管瘤病变;11只眼Ⅲ期患者FFA显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范围比检眼镜下检出棉絮斑范围广,l3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改变;20只眼Ⅳ期患者检出比检眼镜下更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及黄斑水肿改变。结论:FFA是作为DR分期的最佳标准,且为指导激光治疗和评定光凝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丁文珠  张剑虹 《上海医学》2004,27(8):600-602,F003
目的 观察和评价老年性黄斑变性(ARMD)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ARMD患者的152眼行FFA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FFA图像显示152眼中,干性型117眼(76.97%),湿性型35眼(23.03%);湿性型中有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1眼(60.00%),隐匿型CNV6眼(17.14%),黄斑结瘢8眼(22.86%);在明确CNV定位和分型中,典型CNV呈颗粒状9眼、斑片状7眼、车轮状5眼,隐匿型CNV呈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2眼。视力<0.3的干性型26眼(占干性型总数22.22%),湿性型33眼(占湿性型总数94.29%);视力>0.3的干性型91眼(占干性型总数77.78%),湿性型2眼(占湿性型总数5.71%)。结论 FFA可早期发现黄斑下典型CNV,并能确定其位置、范围、数目及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隐匿型CNV结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可发现FFA未能显示的典型CNV。CNV是ARMD患者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丁文珠  陈茂初 《上海医学》2003,26(9):679-681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对36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DM患者(DM组)的手术眼、对侧未手术眼以及36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非DM患者(非DM组)的手术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双眼FFA检查结果:DM组:术前黄斑水肿2眼(1例为双眼)(2.78%),术后1周黄斑水肿9眼(25.00%),术后3个月黄斑水肿7眼(19.44%);对侧未手术眼术后1周、3个月黄斑水肿1眼(2.78%)。非DM组:术前无黄斑水肿,术后1周黄斑水肿2眼(5.56%):术后3个月2眼黄斑水肿消除。DM组术后1周视力:9眼为0.05~0.1,13眼为0.2~0.4,ll眼为0.5~0.9,3眼≥1.0;术后3个月视力:7眼为0.2~0.4,23眼为0.5~0.9,6眼≥1.0。非DM组术后1周视力:2眼为0.05~0.1,7眼为0.2~0.4,19眼为0.5~0.9,8眼≥1.0;术后3个月视力:1眼为0.2~0.4,24眼为0.5~0.9,ll眼≥1.0。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DM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DM组的术后视力明显低于非DM组。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DM患者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眼底改变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30例(60只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60只眼)DR患者中,有44只眼(73.3%)显示微血管瘤样改变,有23只眼(38.3%)显示新生血管,其检出率远比眼底镜检查高,FFA检查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价值。结论:FFA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在DR的诊断和治疗上已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OCT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39例(52眼)疑似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眼底血管造影、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黄斑水肿分型的结果,以及O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诊断符合率,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纳入52只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中的应用,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368例FF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干预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FFA检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FFA检查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109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均同时进行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FFA和OCT检查诊断视网膜DME的价值。结果 FFA诊断DME 66眼(60.5%),OCT诊断DME 82眼(75.2%),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85.3%(93/109)。对DRⅠ期患者,OCT的DME检出率高于FFA(P<0.05),而对DRⅡ、Ⅲ、Ⅳ期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的DME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A检查显示无渗漏的DRⅠ~Ⅱ期患者,在OCT检查中显示为海绵样水肿。结论对于DRⅠ~Ⅱ期患者,OCT对DME的检出率更高。但FFA对DR患者病变部位的血管渗漏定位准确,临床上可联合使用OCT和FFA,以对DME做出准确的诊断及追踪监测,从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许建  施晓江  袁俊  崔俐  江兆源 《安徽医学》2010,31(5):481-482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表现,以及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236例(419只眼,53例为单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造影图像(不同病程、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眼底荧光素造影能及时而直观的反映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发展中眼底血管的各种病理改变。结论眼底荧光素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激光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眼底血管荧光素钠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察技术,此项检查能反映出活体眼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方面帮助极大.本院自1999年5月~2001年5月以来,共做FFA 530例,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液循环中的动态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眼底照相(FP)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藏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170眼)通过检眼镜初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将两种方法诊断的DR分期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对比两种方法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5例(170眼)藏族DR患者通过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NPDR者50眼(29. 4%),中度NPDR者52眼(30. 6%),重度NPDR者60眼(35. 3%),PDR者8眼(4. 7%)。而通过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35眼(20. 6%),中度NPDR者66眼(38. 8%),重度NPDR者53眼(31. 2%),PDR者16眼(9. 4%)。眼底照相与FFA两种检查方法判断DR临床分期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 733,P<0. 01),一致率为81. 2%。结论在藏族患者DR的诊断中,眼底照相与FFA检查对DR的分期诊断一致率较好,但眼底照相可能出现DR分期诊断的偏差,FFA检查在诊断及分期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配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288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见副反应中,恶心、呕吐、头昏7例,瘙瘁、皮疹3例。性别、年龄,有无过敏史对副反应发生无影响。结论: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对提高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芳 《右江医学》2010,38(4):440-44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中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FFA检查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行FFA检查,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在FFA检查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过敏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FFA检查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检查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在我院检查的219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2197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68例。占7.6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为134例,中度不良反应为29例,重度不良反应为5例。轻、中度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嘱患者深呼吸或休息片刻便能缓解;重度者通过积极地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生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其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并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un Angiography FFA)已成为眼底疾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我院自1998年5月~2003年2月采用德国蔡司眼底血管造影仪对1321例眼底病病人进行FFA检查,现就造影前的准备及造影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糖尿病病程及类型、使用胰岛素情况和视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2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DR患者的检查结果、病程、分型、使用胰岛素情况和视力等临床资料。分析各期DR中DME的发生率以及DME与以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172例DR患者中,394例(633只眼)DME,占33.62%。局限型DME265只眼(41.86%)、弥漫型368只眼(58.14%)。轻度DME246只眼(38.86%)、中度189只眼(29.86%)、重度198只眼(31.28%)。DME的类型(r=0.975,P=0.025)及分级(r=1.000,P=0.000)与DR的各期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DR病变程度加重DME有加重趋势。患者的视力随着DME的加重明显下降(r=-0.984,P=0.003),黄斑弥漫型水肿较局限型水肿对视力的损害更重。糖尿病病程与DME的类型、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0.962,P=0.009),DME主要发生在糖尿病病程6年以上的患者,病程越长,水肿比例越高,水肿越严重。DME在2型糖尿病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较多。结论DME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视力、使用胰岛素的情况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以及在眼底解剖区域的分布情况,为激光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7月~2002年7月确诊为糖尿病495例982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中证实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98人781眼的图像显示,其中男157人304眼、女性241人477眼,将病变分为背影期、增殖前期、增殖期,并按眼底解剖区域将病变分为全眼底、后极部、中周部和周边部四种类型.结果背影期133人266眼、增埴前期92人182眼、增殖期173人333眼.经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病程无显著差异(t=1.333、0..834、1.797、P均>0.05),男女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率差别有显著意义(χ2=10.637,P=10.637,P=0.001,P<0.005).全眼底型视网膜病变531眼(67.99%)、后极部型视网膜病变144眼(14.60%)、中周部型视网膜病变130眼(16.56%)、周边部型视网膜病变6眼(0.77%).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女性较多见.背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之间的病程差异不大,可能与糖尿病性的控制程度有关.全眼底型、后极部型和中周部型的病变在临床上较易辨认,而周而边部病变容易漏诊.造影时如后极部和中周周部未发现病变,应仔细检查周边视网膜,以便及时发现病灶,使病人得到适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