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06-3009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球蛋白(Ig)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各血清指标对RA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RA患者,其中52例处于活动期,46例处于缓解期,以健康人群为对照(65例)。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RF、Ig(IgM、IgG、Ig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的含量,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分析RA患者细胞因子与RF、抗CCP-抗体、Ig以及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RF、抗CCP抗体、Ig(IgM、IgG、IgA)的含量分别为(33.39±13.12)、(13.01±5.14)U/mL,(29.40±6.240和(17.68±1.68)U/mL,(18.82±3.70)、(12.49±4.80)g/L,(25.72±1.20)、(17.73±1.41)g/L,(5.87±0.88)、(2.05±1.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L-1β、TNF-α、IFN-γ及IL-4含量分别为(0.63±0.28)、(0.35±0.19)μg/L,(8.02±1.24)、(4.07±0.78)μg/L,(3.91±0.89)、(1.19±0.46)ng/L,(1.89±0.57)、(2.03±0.8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RA活动期和缓解期组内比较,IL-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RA活动期细胞因子IL-1β、TNF-α、IFN-γ水平与RF、抗CCP抗体、Ig及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缓解期时,仅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IL-4水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中RF、抗CCP抗体、Ig结合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对R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相似文献   

3.
李德红  李勇  居军  鲁彦 《医学综述》2012,(21):3674-3676
目的比较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和RA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探讨免疫球蛋白/补体与RA活动期的关系。方法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80例RA患者根据标准分为静止期组、活动期组和合并感染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活动期RA和RA合并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活动期患者血清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止期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高于静止期。RA活动期与合并感染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无显著性差异。IgG、IgA与RA活动期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IgG、IgA与RA疾病活动期有相关性,可作为RA活动期的观察指标之一,IgG、IgA、IgM不能作为区分RA活动期和合并感染的指标。补体不能作为判断RA处于合并感染、活动期或静止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补体C3、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将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肺炎支原体阴性但临床症状相似的7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5 mL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检测对比两组血清补体C3、CRP、IgA、IgM、IgG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补体C3、CRP、IgA、IgM、IgG联合检测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补体C3为(1.95±0.37)g/L、CRP为(13.84±2.46)mg/L、IgM为(1.89±0.43)g/L、IgG为(9.75±1.83)g/L,高于对照组的(1.10±0.15)g/L、(3.17±0.69)mg/L、(1.15±0.24)g/L、(7.01±1.24)g/L;观察组的IgA为(0.71±0.15)g/L,低于对照组的(1.42±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补体C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对类风湿关节(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9例RA患者、51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抗MCV、RF IgG、RF IgA,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 Ig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A组患者血清中抗MCV含量为(451.07±40.38)IU/mL,明显高于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OC曲线确定抗MCV诊断RA的最佳阈值为54.05 IU/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较RF IgM、RF IgG、RF IgA明显增加(P<0.05),但与抗C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MCV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87%、91.21%,高于其他4项指标;在抗MCV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中,抗MCV/抗CCP/RF IgM/RF IgG/RF IgA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性最高,为98.73%;而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的是抗MCV/抗CCP联合检测,分别为90.11%、91.18%。在RA患者中,抗MCV与抗CCP、RF IgM、RF IgG、RF IgA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0.272、0.269、0.343(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抗MCV水平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22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初诊的RA患者(RA组)和1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水平,其中R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有骨侵蚀组和无骨侵蚀组,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分析IL-22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及其与RA患者临床及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组患者血清IL-22水平[(80.30±37.73)pg/mL]较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86.58±41.21)pg/mL]与RA非活动组[(63.24±17.98)pg/mL]及健康对照组[(29.29±7.3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有骨侵蚀组[(94.71±42.20)pg/mL]与RA无骨侵蚀组[(56.03±18.1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22在RF阳性组、抗CCP抗体阳性组[(84.65±38.47)、(100.3±43.68)pg/mL]明显高于RF阴性组及抗CCP抗体阴性组[(59.48±39.01)、(64.12±18.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A组患者血清IL-22中水平与DAS28、RF呈正相关性(r=0.2883,P=0.0382;r=0.3670,P=0.0074)。结论 RA患者血清IL-2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可作为RA病情活动及骨侵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清萍 《浙江医学》2013,(23):2065-2067,210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氦酸肽(CCP)抗体,探讨其在RA中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5例RA患者、53例非RA的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IgA、IgG和IgM,并用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检出率分别为57.8%、73.3%、30.4%,均高于CT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RF-IgM阳性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RF-IgM阴性者(P〈0.05)。抗CCP抗体一IgA、IgG亚型在≥24个月、7~23个月病程组中的阳性率高于≤6个月组(P〈005),但≥24个月与7~23个月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一IgM在≥24个月的阳性率低于≤6个月组(P〈005),但7~23个月与≥24个月、≤6个月病程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CCP抗体一IgA、IgM对RA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抗CCP抗体-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抗CCP抗体-IgA、IgM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Ig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亚型的抗CCP抗体,抗CCP抗体-IgA、IgM在RA诊断中与IgG亚型有相似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邹刚  卫海荣 《中原医刊》2006,33(11):82-83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8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A、IgM水平和补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IgG、IgA、IgM和C3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4无显著变化(P>0.05);19例RA患者治疗前后IgG、IgA、IgM和C3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RA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严重紊乱,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物标记物--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RA患者,根据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判定有无ILD,将患者分为ILD组(60例)和非ILD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RF、抗CCP抗体、GPI水平间的差异.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ILD组患者血清RF及GPI水平[(385±645)U/ml与(1.42±1.32)μg/ml]显著高于非ILD组[(273±496)U/ml与(1.06±1.23)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3.05±2.45)与(3.03±2.36)]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RF水平与GPI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RF与GPI水平异常增高提示发生ILD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汉族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39例维吾尔族和50例汉族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gG、IgA、IgM和C_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狼疮性肾炎患者IgG、IgA、IgM和C_3水平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与对照组相比,维、汉族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检验,P<0.05),C_3补体水平明显下降(t检验,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体液免疫水平无明显的民族间差异,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免疫缺陷与狼疮性肾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