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颈动脉狭窄同期手术治疗的治疗经验,并对手术指征和手术步骤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冠心病并发颈动脉狭窄患者15例,其中10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在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5例行CABG,后在心脏停跳下行CEA,其中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二尖瓣膜置换术。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25d内无死亡,术后6个月~1年复查未发现持续和短暂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冠心病并发颈动脉狭窄,同期行CABG和CEA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Coronary and carotid artery diseases frequently coexist and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significant disease of coronary and carotid arteries remain at high risk of perioperative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an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went one-staged unilateral CEA an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7 in our heart institut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neurological events or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assessed and follow-up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 total of 51 cases of isolate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unilateral CEA including 34 right and17 left was performed. Mean blocked time of carotid artery in CEA was 25.5 ± 7 mins. Mean number of distal grafts per patient was 3.30 ± 0.45. Mean ventilation time,ICU sta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ere 11.3±5.4 hours,2.1 ± 0.9 days and 12.5 ± 6.1days respectively.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stroke or myocardial infarct and there was one perioperative death due to acute cardiac failure, with operative mortality of 1.96%. Follow-up was complete in 47 patients (92.16%). After mean follow-up of 39.5 ±12.5 months (6~73 months) , none of patient manifested with stroke , new angina or new-born cardiac infarct and there was also no late death. Conclusions Concomitant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CEA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in selective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就医并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04例,按照手术干预方式的不同分别建立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每组52例.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用时、单支颈动脉阻断用时、桥血管血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颈内动脉狭窄管径、PSV、搏动指数及脑血管反应性(CVR);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ADL)和认知功能评分(MMSE);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同期手术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同期手术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组(均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脑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术后1、3个月MCA-PSV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两组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同期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组(P<0.05).结论 CEA同期行CABG治疗方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好,亦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但术中用时较长,需针对性注意患者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丁锐  童钟  王成宏 《安徽医学》2011,32(8):1078-1079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疗效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探讨相关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术后处理.结果 本组无死亡,2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10例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其中3例放置失败,11例未放置;头昏、头晕及TIA症状明显改善19例;7例术...  相似文献   

5.
6.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约1/3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脑血循环,减少卒中发生率,自1954年Eastcott完成首例CEA以来,CEA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文章对颈动脉狭窄的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2例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动脉通畅。所有患者脑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改善。12例中1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导致呼吸困难,其余未见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到45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脑缺血的发生和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外科技术要点。方法 在颈丛麻醉下 ,对 4 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有 2例是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分流后 ,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 2 7min± 7min ,术后 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欠佳 ,11例出现高血压 ,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 ,后均康复出院。 2 6例术前有症状患者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均稳定。结论 颈丛麻醉可以了解患者脑部供血情况 ,对于阻断颈总动脉脑缺血者 ,采用自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建立分流 ,可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操作、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残片及碎屑、充分排气和术后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王兵  崔文军 《中原医刊》2009,(19):34-35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5例获得随访的双侧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并斑块形成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及分期治疗时间。结果随访2~18个月,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新发脑梗及脑出血。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斑块形成的治疗仍是最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敏  邹英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2):69-70,78
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20%~30%的脑卒中病例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2例双侧颈动脉中、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单侧CEA,18例行双侧CEA.结果 82例患者共施行100例次CEA,92例次采用颈动脉补片,94例次采用血管内转流管,均顺利完成.7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例出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3例出现过度灌注,其中1例最终导致脑出血.79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76例(96.2%)无术侧颈动脉相关脑缺血事件发生,1例发现手术侧轻度再狭窄,2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对于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使血流通过得以通畅,从而预防中风.20世纪90年代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比于内科药物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系,以有利于在中国不断推广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人工血管补片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分为翻转式颈动脉剥脱组(eCEA)和颈动脉剥脱+补片成形组(pCEA).结果 共248例患者完成随访,共行274例次手术,其中eCEA组101例次,pCEA组173例次.所有手术操作顺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素、病变狭窄程度及双侧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EA组在转流管使用率(15.8%)、抗生素使用率(26.7%)、手术时间(88±20) min、术中出血量(45±16) ml及住院天数(16±4)d上均低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再狭窄及术后同侧脑卒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eCEA术式具有潜在优势,但具体术式选择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术者经验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及2012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参与的24例,共计36例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单侧CEA,4例行双侧CEA。结果 36例患者共施行40例次CEA,26例次采用血管补片,38例次采用转流管,手术均顺利完成。36例患者中,33例无术侧颈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例发现手术侧轻度再狭窄,2例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只要指征明确,均应施行C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CEA治疗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CEA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志文 《医学综述》2007,13(16):1243-1246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一过性晕厥或黑蒙,随着狭窄的加重,随时有可能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或死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术前需进行头部CT扫描、磁共振、颈动脉超声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50%,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超过60%可作为CEA的主要手术指征。全身麻醉仍是CEA的主要麻醉方法,局部麻醉亦有有利之处。补片成型以及应用转流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与CEA相比,血管内治疗仍处在实验阶段,尚不能取代CEA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1].2008年11月,我科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