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采集血清并检测肌酶、炎症反应分子、骨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1、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经皮微创组,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微创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更为有效地减轻肌肉损伤及炎症反应,同时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3):35-39
目的: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骨代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4 d时,测定血黏度及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骨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4 d时,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及血清TXB2、I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升高,血清6-k-PGF1α、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及血清TXB2、β-CTX、RANKL、TRACP5b均低于对照组,血清6-k-PGF1α、PICP、PINP、OPG、OC、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胫骨骨折术后使用胎盘多肽注射液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骨代谢,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牛膝多糖对老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及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方法 将120只10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以双侧卵巢摘除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术后饲养3个月,低、中、高剂量组以100、200、400 mg/(kg·d)的牛膝多糖灌胃。采用ELISA实验测腹腔静脉血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5b)、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与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水平;WB实验测定股骨与胫骨骨髓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及骨保护素(OPG)表达;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测定椎体及股骨的最大应力和断裂吸收能量。 结果 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降低,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血清OC和BAP含量,骨髓组织OPG和RANK表达依次升高,血清TPACP5b、NTX、CTX含量,骨髓组织RANKL表达依次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椎体和双侧股骨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的最大应力及断裂吸收能量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牛膝多糖能够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骨抗压能力,在抗骨质疏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6,(4):365-369
目的探讨骨关节结核患者血尿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变化水平与结核杆菌骨关节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群、肺结核患者和骨关节结核患者各60例,测定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及血清中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C-末端前肽(PICP)、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变化水平。对比观察三组人群血尿CTX、NTX的含量,血清BALP、PICP、PINP水平,血CTX、NTX和尿CTX、N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骨关节结核组的血CTX、NTX和尿NTX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尿CTX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PICP、PIN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TX、NTX和尿NTX、CTX与抗结核治疗效果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骨关节结核组患者血CTX、NTX和尿NT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排除骨质疏松症和骨肿瘤等破坏性骨相关疾病的肺结核患者早期检测血尿CTX、NTX含量可作为预测骨关节结核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和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共28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45例,RA 160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分别分析骨代谢指标OC、PINP和CTX与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补体C3、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骨密度以及激素使用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有70例RA患者给予云克治疗4个月,统计分析云克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8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7.7%,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1.5%。与SLE组比较,OC、PINP以及CTX水平在pSS组和RA组呈升高趋势;同时,pSS和RA患者的OC、PINP以及CTX水平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骨代谢指标与RF呈显著正相关(OC:r=0.570,P=0.002;PINP:r=0.752,P < 0.001;CTX:r=0.660,P < 0.001);SLE患者OC、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OC:r=-0.382,P=0.028;PINP:r=-0.527,P=0.002);pSS患者OC、CTX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OC:r=-0.471,P=0.013;CTX:r=-0.422,P=0.028)。与治疗前比较,云克治疗4个月后RA患者OC水平上升(P < 0.05),ESR水平下降(P < 0.05);而PINP、CTX、CRP和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可早期预测骨量丢失情况。云克治疗有助于改善RA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OPG及RANKL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少俊  刘宏  杨力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6,27(5):669-671
目的研究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相关骨代谢指标(BTMs),包括OC,NTX及IGF-1)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组(0P1)、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血清OPG,RANKL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OP1组及OP2组血清OPG水平均低于NOP组(P〈0.05),OP2组血清RANKL水平低于NOP组(P〈0.01)。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及雌二醇后,血清OPG与BMD呈正相关(P〈0.05)。血清OPG与IGF-1呈正相关(P〈0.001)。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骨转换指标、雌二醇和BMD后,血清OPG及RANKL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清OPG增高可能是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反应。低水平的血清RANKL可能不利于骨重塑,从而增加了骨折的危险。血清OPG与RANKL是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因素,提示它们可望作为更加准确的单独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277-28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DEXA骨密度测量结果与血清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7月期间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股骨颈骨密度DEXA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量3组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采集血清并测定骨代谢指标、细胞因子以及胰岛素的含量。结果: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股骨粗隆、Ward's区以及第2~4腰椎的骨密度测量值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股骨粗隆、Ward's区以及第2~4腰椎的骨密度测量值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N-MID、PINP、BG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β-CTX、TRACP5b、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中N-MID、PINP、BGP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β-CTX、TRACP5b、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血清中Ins、Chemerin、TNF-α、IL-1β、MCP-1的含量与N-MID、PINP、BGP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血清中β-CTX、TRACP5b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体内过多合成的炎性因子以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进而造成全身多个部位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MIPO和开放手术ORIF治疗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机体应激程度及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中段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MIPO组和ORIF组,分别接受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前及手术后1天、3天时,采集血清并测定应激反应分子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手术后1天、3天时,两组血清中应激分子PGE2、CRP、NE、E以及骨吸收标志物TRACP-5B、β-CTX、RANK、RANKL的含量均高于手术前,骨形成标志物BGP、BALP、PINP、OPG的含量显著低于手术前,且MIPO组患者血清中应激分子PGE2、CRP、NE、E以及骨吸收标志物TRACP-5B、β-CTX、RANK、RANKL的含量均低于ORIF组,骨形成标志物BGP、BALP、PINP、OPG的含量均高于ORIF组。结论:与ORIF比较,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能够减轻应激反应程度并改善骨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和骨代谢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云克治疗RA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共28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7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5例,类风湿关节炎160例。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钙素(OC)、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C端肽交联(CTX)。分析骨代谢指标OC、PINP和CTX分别与患者年龄、病程、BMI、CRP、ESR、补体C3、RF、骨密度以及激素使用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有7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云克治疗4个月,统计分析云克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8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平均年龄53.96+14.10岁,平均病程94.88+108.40月,BMI21.84 ±2.27kg/m2,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7.7%,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1.5%。与SLE组比较,OC、PINP以及CTX水平在PSS组和RA组呈升高的趋势;同时,PSS和RA患者的OC、PINP以及CTX水平在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骨代谢指标与RF呈显著正相关(r1=0.570,P=0.002;r2=0.752,P=0.000;r3=0.660,P=0.000);SLE患者OC、PINP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1=-0.382,P=0.028;r2=-0.527,P=0.002);PSS患者OC、CTX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1=-0.471,P=0.013;r3=-0.422,P=0.028)。与治疗前比较,云克治疗4个月后RA患者OCG水平上升(P<0.05),ESR水平下降(P<0.05);而PINP、CTX、CRP和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可早期预测骨量丢失情况。云克治疗有助于改善RA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住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2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混合同种异体骨植入骨折处,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固定。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2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良好的成骨作用,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和预防骨不连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临床较少见,在腕部损伤中较多见,占腕部损伤的3%~5%川,早期易漏诊及误诊,误诊率高达66%~81.8%,对治疗不利,容易出现舟骨骨不连,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直接影响腕及手的功能。本院自1995年一2005年共收治6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漏诊的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固骼生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3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四肢良性骨肿瘤;术中将病灶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自体骨颗粒加固骼生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避免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1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结论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穿刺抽取兔骨髓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寻找方便可靠的抽取兔骨髓的方法。方法 制备兔骨骼标本,观察其后胍骨的局部解剖特点和骨髓腔的大小及分布,利用兔骨骼的体表标志,确定穿刺抽取骨髓的部位和范围。结果 提出在兔后肢骨的髋骨、股骨、胫骨三块骨上适合骨髓穿刺的4个穿刺邓(1)坐骨穿刺点(坐骨第三转子尖下方0.3~0.5cm处);(3)股骨下穿刺点(腠关节间隙上方1.0~1.5cm范围的外侧骨面);(4)胫骨穿刺点(胫骨上部前内侧骨面,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