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予以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石书伟  王劲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08-1609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7年10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9例,其中34例行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为对照组,另35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胆管通畅时间、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胆管通畅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DBIL、TBIL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9/35)较对照组的58.82%(20/34)低(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吕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09-810
目的研究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和并发症及防治。方法7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59例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11例接受了胆管外引流术,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其中胆管癌58例,胰头癌10例,肝癌2例,胆囊癌2例。结果70例患者均一次置入引流管成功,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所有患者均置入1根引流管。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92.6±99.4)μmol/L下降至(130.73±99.23)μmol/L;转氨酶由术前(328.6±102.2)μmol/L降至(107.5±48.6)μmol/L。早期并发症包括1例急性腹膜炎、3例胆管出血等。晚期主要有引流管移位、脱落。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姑息性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115例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对86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治疗,29例患者行外引流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15例中110例患者全身症状均得到改善,5例未能完成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可缓解病情,争取进一步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5.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均获成功,37例患者术前血清胆红素(388±153)μmol/L,术后1周复查血清胆红素下降至(170±99)μmol/L(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方法,对中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8年3月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55例患者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形式治疗,对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IL、TBIL、AST、DBIL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该治疗对黄疸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2例1次置管成功率90.63%(29/32),2次均成功,引流量300~700ml/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大幅下降。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进行梗阻胆管的外、内/外引流或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所有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引流,患者黄疸、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的320.0±98.5 mol/L降至术后106.4±84.3 mol/L,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性胆汁、胆道感染和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在B超或X线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的方法,实施胆管引流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宝南  魏治鹏 《海南医学》2010,21(16):50-5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透视下行PTCD术并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胆道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右叶胆管19例,穿刺左叶胆管12例,左右胆管均穿刺9例,胆道支架植入28例,其中有5例行2次支架植入术,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7d,最长达10个月。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00-700ml,术后2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1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8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6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30例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待黄疸缓解后择期再行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单纯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术(TAI),35例只行PTBD/PTBS,比较其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人生存期、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双介入法治疗,在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置入胆道内外引流管,观察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疗效。方法:120例老年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TCS)和对照组(PTCD),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生存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TC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DBIL)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治疗老年恶性胆管梗阻的效果明显优于PTC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68例(观察组),开腹手术引流组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诊断和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曾宪平(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的价值。我院从1986年开始对5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简称PTCD),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效果。方法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其中:48例在X线介导下行PTCD,同期30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内引流术。观察两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TCD组48例均穿刺成功,两组病例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TCD组在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近期并发症方面,优于胆肠吻合术组。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0):837-839
目的探讨超声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中的应用及内外引流术的价值。方法对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分别行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7、14 d复查肝功能。结果 35例患者超声定位后32例1针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其中33例行外引流,2例行内外引流,患者黄疸均减轻,肝功能改善,且相关不适症状缓解。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扩张胆管外引流及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和评估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对老年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老年患者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留置内支架及引流管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变化。结果62例病人均经皮经肝穿刺手术成功。PTCD治疗后TBIL、D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CD治疗老年性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