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主要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效果相差不大,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红细胞补体受体1(sCR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Child-Pugh评分、血清sCR1水平、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CR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降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乙肝病毒清除率。  相似文献   

3.
姜晓杰 《大家健康》2016,(1):155-156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 ,其中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患者42例(联合组) ,采用单药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44例(单药组)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 HBV DNA 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以及Child -pugh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差异显著(P<0.05) ,而联合组与单药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48周后 ,联合组的 HBV DNA 转阴率为90.48% (38/42) ,单药组 HBV DNA 转阴率为84.09% (37/44) ,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无论是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 ,还是单纯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 ,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而言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恢复异常肝功能 ,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 ,均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LT水平显著下降,PTA、ALB水平上升,治疗前后组间对比(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HBV-DNA转阴率对比(P0.05)。结论临床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其疗效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相当,且对患者肝功能改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夏代菊 《大家健康》2016,(4):130-130
目的:为有效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探究恩替卡韦单用与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6~2015.7期间9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服用恩替卡韦,联合组服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差别无意义,P>0.05,但较治疗前肝功能明显改善。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联合组为4.2%,两组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单用与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均可有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25-27+3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BIL、ALT、AST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可实现疗效的提升,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人口学特征、肝功能状况、病毒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阿德福韦酯组40例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组45例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复常率及HBeAg转阴率比较(10.00%vs13.33%,72.50%vs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TBIL、Child-Pugh评分、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变化.结论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恩替卡韦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方法的差异,展开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30例):恩替卡韦;对照组(30例):阿德福韦酯;对两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 ALT、TBIL 以及 ALB 等系列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并发症出现概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 <0.05)。结论:临床选择恩替卡韦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可以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病例组给予恩替卡韦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血清病毒学及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BUN、Cr、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显著降低,ALB、双侧肾动脉内径、肾血流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PTA、BUN、Cr、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显著降低,ALB、双侧肾动脉内径、肾血流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sAg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微循环、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ALT和ALB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转移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可耐受。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入M1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入M2组,其他入M3组,均32例,各组均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3组治疗第8、24、48及96周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治疗第48、96周检测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价肝功能并比较安全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增加,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96周M1组Alb、TBIL与M2、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15.6%及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相似,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尤其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对不同时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组30例和失代偿期组20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代偿期组ALB、CHE、ALT、HBV-DNA、Child-Pugh评分检测值均优于失代偿期组,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失代偿期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和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价值,能够降低HBV-DNA病毒载量,显著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可降低耐药率,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特别是在代偿期阶段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ALT以及TBIL指标明显改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出现了变化且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增加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ALT、AST、TBil、AFP及Child-Pugh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失代偿好转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AFP及Child-Pugh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及失代偿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BeAg转阴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择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则增加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肝功能指标及评分变化,检测治疗后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观察组ALT、TBIL、PTA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评价发生变化,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6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可提高HBV-DNA转阴率,并改善肝功能多项指标水平,增强肝功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片与拉米夫定片联合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清蛋白(ALB)水平、用药后HBV-DNA转阴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PTA和AL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同时间后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恩替卡韦可以更好的稳定和调整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方圆 《当代医学》2021,27(25):90-92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年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失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选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B、ALT、AST、TBI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B、ALT、AST、TBIL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治疗时,采用恩替卡韦辅助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军  魏敏  石菡   《四川医学》2017,38(10):1161-1164
目的比较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联合组口服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单药组口服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后12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HBV DNA阴转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12个月的血清肌酐(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和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联合组Cr水平高于治疗前、e GF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Cr、e GFR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联合组Cr高于单药组、e GFR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无差异,但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在肾安全性方面优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ALT、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sh积分和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恩替卡韦组HBV DNA为(3.0±0.9)lg拷贝/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0.4)lg拷贝/mL(t=21.76,P<0.01);恩替卡韦组TBiL为(15.2±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5.3±7.4)μmol/L(t=14.89,P<0.01);恩替卡韦组ALB、PTA分别为(37.6±7.2)g/L、(79.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5.5)g/L、(73.9±12.0)%(t分别为2.23、2.10,P<0.05);恩替卡韦组Child-pugh积分、MELD分值分别为(6.2±1.3)、(6.9±1.7)明显低于对照组(8.1±1.1)、(10.9 ±1.8)(t分别为6.78、9.77,P<0.01).结论 恩替卡韦能迅速降低HBV DNA水平,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