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三者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 )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和CRP分别与病程、收缩压(SBP)、HbA1c、FPG、TG、TC、LDL-C、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与病程、SBP、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RP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能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痛风患者30例,健康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血尿酸(UA)水平。结果其他3组的内脂素、CRP及脂联素水平均较与健康者低(均<0.05)。内脂素和CRP与FPG、HbA1c、TG、LDL-C、SCr及UA呈正相关(<0.05),与HDL-C呈负相关(<0.05);脂联素与FPG、HbA1c、SCr及UA呈正相关(<0.05)。结论内脂素、CRP、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陈春莲 《中外医疗》2013,32(14):89-9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6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32例,同时选取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患者的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UAER。结果三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内脂素分别与SBP、FPG、HbA1C、TG、TC、LDL-C、SCr、UAER、脂联素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分别与SBP、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内脂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方法 我院初次诊断的T2DM患者共55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1)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增高(P <0.01);(2) T2DM患者TC、TG明显增高,HLD-C明显降低(P <0.05);(3)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降低,内脂素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脂联素与内脂素呈负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T2DM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tP)、内脂素、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从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接受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94例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具体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其中正常蛋白尿组70例,微量蛋白尿组60例,大量蛋白尿组64例;并选择70例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受检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具体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对所有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先关指标进行具体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的具体血清脂联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极有可能参与到了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联合对参者的具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可能会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树娇  唐灵 《医学综述》2012,(19):3254-3256
内脂素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参与炎症应答、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体内的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还是强烈的促炎性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已经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中炎性反应就是一个深受广泛关注的因素。研究上述两者与T2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内脂素与hsCRP之间的潜在联系,将为早期诊断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初发及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与T2DM及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单纯T2DM患者60例(A组),T2DM合并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B组),T2DM合并复发脑梗死患者122例(C组),对照组60例(D组,不伴有脑梗死及T2DM者),分别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DP及hs-CRP水平。结果 (1)A、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2)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5);(3)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4)ADP与hs-CRP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0.856,P〈0.01)。结论血清ADP水平降低及hs-CRP水平增高均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性。[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T2DM合并肥胖组、单纯性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前3组给予罗格列酮8周治疗后,重复测定,并对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及肥胖较正常对照组FINS、hs-CRP、HOMA-IR升高,脂联素、ISI降低;给予罗格列酮8周后,FINS、hs-CRP、HO-MA-IR明显下降,脂联素、IS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与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脂联素、ISI呈负相关。[结论]血清标志物hs-CRP、脂联素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胰岛素抵抗及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isfantin、APN、CR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病变者血清Visfantin、APN、CRP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显著于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CRP、Visfan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ntin与CRP(r=0.929,P<0.001)、Gensini积分(r=0.777,P<0.001)呈正相关,与APN(r=-0.351,P<0.001)呈负相关;APN与CRP(r=-0.873,P<0.001)、Gensini积分(r=-0.740,P<0.001)呈负相关;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血清Visfantin、APN、CRP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浆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2008年12月~2009年12月72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研究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脂联索水平不断降低(P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及无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RP及脂联素水平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等指标。结果2型DM大血管病变组超敏CRP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DM大血管病变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DM无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CRP可能是2型DM和2型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脂联素具有延缓和抑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晓旸 《医学综述》2010,16(15):2333-2336
内脂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调节免疫及炎症、促进脂肪分化及合成等多重生物学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不仅表明体内的炎症状态,同时促进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目前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深入研究二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可能揭示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将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39)、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3)患者,另选取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3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3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C反应蛋白、血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TG、LDL及TC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内脂素、脂联素在ACS中发挥的作用相反,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10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n=50)和T2DM无高血压组(n=52)。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检测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的血糖(2h BG)、胰岛素(2h INS)水平及空腹和OGTT 2 h后网膜素、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血脂、FBG、FINS、2h BG、2h 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OGTT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OGTT后2 h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内脂素水平高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正相关(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潘建  徐浩  谢超益  顾豪勇  庄美男 《浙江医学》2017,39(8):643-644,653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住院患者189例,根据是否接受牙周干预治疗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调控治疗,观察组患者由同一牙科医师进行牙周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不接受牙周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CRP、APN水平和HOMA-IR。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PG、随机血糖、CRP、APN水平和HOMA-I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PG、随机血糖、CRP水平和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随机血糖、CRP、APN水平和HOMA-IR亦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结论牙周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CRP、APN水平和HOMA-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 vs (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 vs (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 vs (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 ±11.4)μg·L-1 vs (36.2±10.6)μg·L-1,fquP>0.05].结论 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63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其分为:CIMT≥1mm者为A组;CIMT〈1mm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计算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及B组血清APN水平低于C组(P〈0.01),A组血清APN水平低于B组(P〈0.01);A组及B组血清CRP水平高于C组(P〈0.01),A组血清CRP水平高于B组(P〈0.05)。CIMT与APN、HDL呈显著负相关,与HOMA-IR、CRP呈显著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CRP、APN、FBG、HDL、HOMA—IR。结论血清APN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白桦  林养  吴春芳 《吉林医学》2010,31(7):875-87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4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均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水平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极微量白蛋白尿(n=42),微量白蛋白尿组(n=44),大量白蛋白尿组(n=50);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随后分别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ELISA法测定脂联素,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脂水平、尿白蛋白(UAlb),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组hs-CRP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和S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而hs-CRP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hs-CRP及脂联素联合监测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英丽 《海南医学》2012,23(12):23-24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尿蛋白排泄率不同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44例;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51例;C组(临床蛋白尿组)35例,另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全部纳入对象均行血清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各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随尿微量清蛋白的升高而升高.hs-CRP与TG、TC及Cr且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hs-CRP水平与DN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且hs-CRP水平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是目前预测DN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hs-CRP水平检测对T2DM及DN患者血管病变及病情发展程度的诊断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