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红 《吉林医学》2012,33(12):2586-25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30例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共检出113例心肌缺血(占86.9%)。缺血性ST段改变429阵次,其中7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0.05)。在429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中,发作时间在6:00~l1:00为181阵次(占42.2%);在11:00~l7:00的有59阵次(占13.80%);在17:00~23:00的有115阵次(占26.8%);在23:00~5:00有74阵次(占17.2%)。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指导冠心病患者SMI的预防和诊断,是临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磊 《广州医药》2010,41(6):36-37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确诊冠心病60岁以上的120例(其中男80例,女40例)患者进行24小时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20例患者有480阵次心肌缺血发作,其中95例330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多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缺血型ST-T改变115例、608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76阵次(78.3%),发作时间高峰在6:00~22:00(79.8%)。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对其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无差异,均为上午6-11时;观察组心电图监测下平均心率与无症状发作阵次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能较为准确地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老年患者共11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后,比较2组患者监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其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监测,组间监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11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中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显著低于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压低程度有症状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效提升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及治疗,提高预后质量,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402例有3884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07例2930阵次(75.44%)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2135阵次,占SMI的72.8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3.46%),明显多于夜间24:00~晨6:00的13.62%(P<0.01)。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共327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ST-T改变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68例(70.8%)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11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245阵次(78.8%),有症状心肌缺血66阵次(21.2%)。无症状心肌缺血在6:00~12:00发生频率最高,00:00~6:00发生频率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率较快,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患者24h持续心电图信息,详细记录患者活动、活动强度、进餐时间、休息、睡眠等日常活动,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阵次。结果:86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42例,心肌缺血总检出率48.84%,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1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26例,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6:00~10:00这个时间段,其余时间段发生阵次率基本相当,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与年龄呈正比。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较高,可实时记录其发生时间,为临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Coho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Ⅱ型为甲组,Ⅲ型为乙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听,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结果 .结果检测后,甲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6.47±12.64)次/min、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为(75.64±13.24)次/min、24小时平均心率为(74.52±13.56)次/min,相较于乙组,明显更低(P<0.05);6:00~11:00时间段,甲组患者的发作率为76.67%,乙组患者的发作率为8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250次心肌缺血,甲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0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6.00%,无症状占比14.00%;乙组心肌缺血的总阵次为150次,其中有症状占比80.00%,无症状占比20.0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属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应用于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段下降情况(2.03±0.31)mm较对照组(1.81±0.43)mm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机制及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入选的163例患者行DCG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并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记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9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506阵次,大多数在6:00~10:00发作.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用DCG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6.
马晓霞 《吉林医学》2010,(24):4165-416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Demr心电图机,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120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A组(中年组)和B组(老年组),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与不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其ST-T改变的程度及相关性。结果:两组在发病症状及心肌缺血的程度、时间上均有一定差异。结论:临床上不论是有症状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只要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问题的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吕建峰  桑小银 《吉林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12导动态心电监测并记录结果。患者同时记录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对比分析缺血型ST段改变阵次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有ST段改变116例(93.5%),其中有症状者19例(16.4%),无症状者97例(83.6%)。ST段压低共556阵次,有症状152阵(27.3%),无症状404阵(72.7%)。结论:24 h12导动态心电图能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演变规律,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9-21
目的?探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 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患者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照组(患者为冠心病有症状心肌缺血,75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ST 段下移过程的心率变化、ST 段下降情况、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入组患者中观察组平均心率(75.18±12.14)次/min、ST 段下移心率(75.68±12.3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心率(82.38±13.21)次/min、ST 段下移心率(83.06±11.84)次/min,观察组ST 段下降情况(2.03±0.31)mm 较对照组(1.81±0.43)mm 下降明显,观察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8.67%)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心肌缺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脏机能的不断退化,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早期诊断效果较好,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性好,且该诊断方案安全性高相对无创、快速、经济实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