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8-420,42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健康志愿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房水和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脂质(LPO)及VEGF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患者房水中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房水中MDA、CAT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OD、GSH—P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清中MDA、LPO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SO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房水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VEGF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房水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异于正常人群,且其高低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251-254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评估及其与与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105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道滘医院接受3DCEMRA检查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病理组,测定强化最大上升斜率;选择同期在广东省东莞市道滘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中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相关分子的含量。结果:病理组患者病变侧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的强化最大上升斜率均显著低于健康侧;病理组患者血清中CyPA、ERK1、ERK2、Akt、JAK、HO-1、CO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下肢动脉强化最大上升斜率呈负相关,Prdx6、SOD、CAT、GSH-Px、eNOS、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下肢动脉强化最大上升斜率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强化最大上升斜率显著降低且与氧化应激所致内皮损伤、eNOS/NO及HO-1/CO系统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列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者并列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与血清SOD及房水SOD呈现显著性负相关;观察组年龄与血清MDA及房水MDA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升高且与年龄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8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作为透析组、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02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评估EPO抵抗指数并计算中位数,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指标。结果:透析组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ERI患者血清中T-AOC、SOD、CAT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低ERI患者,MDA、AOPP、IFN-γ、HMGB-1、ICAM-1、IL-4、IL-10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低ERI患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PO抵抗程度与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房水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及信号素3A (Sema3A)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NGF患者作为观察组,均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其中治疗有效患者66例,治疗无效患者14例。另选取单纯行白内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房水中HGF、ENA78及Sema3A水平,比较观察组抗VEGF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临床资料及房水中HGF、ENA78、Sema3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G患者抗VEGF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房水中HGF、ENA78及Sema3A对NVG患者抗VEGF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房水中HGF、ENA78及Sema3A分别为(847.56±128.41) ng/L、(185.36±25.41) ng/m L、(2.04±0.85)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92±98.25) ng/L、(84.29±17.37) ng/m L、(0...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中VEGF的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虹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水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糖尿病引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异常表达(P<0.05).结论:VEGF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玻璃体、房水及虹膜组织中高度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27-130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内皮损伤分子、滋养细胞凋亡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5例健康孕妇、3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例子痫前期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GH组、PE组,行视网膜中央动脉超声并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采集血清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4、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软骨糖蛋白40(YKL40)的含量,采集胎盘组织并测定Fas、Fas L、Bax、Caspase-3、Caspase-9、XIAP、Survivin、Livin的表达量。结果:GH组和PE组孕妇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以及胎盘中XIAP、Survivin、Livin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RI、血清中IL-6、IL-17、IL-24、CXCL10、YKL40含量以及胎盘中Fas、Fas L、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E组孕妇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以及胎盘中XIAP、Survivin、Livin表达量均显著低于GH组,视网膜中央动脉RI及血清中IL-6、IL-17、IL-24、CXCL10、YKL40含量以及胎盘中Fas、Fas L、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著高于GH组;血清中IL-6、IL-17、IL-24、CXCL10、YKL40含量以及胎盘中Fas、Fas L、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与PSV、EDV呈负相关,与RI呈正相关;胎盘中XIAP、Survivin、Livin表达量与PSV、EDV呈正相关,与RI呈负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特征为血流阻力显著增加、血流量显著减少,以上血流特征与母体内皮损伤、滋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273-27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与血清氧化应激、血管新生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ACR<3mg/mmol、3~30mg/mmol、>30mg/mmol的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的DM1组、DM2组、DM3组;另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血管新生指标,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细胞含量。结果:DM1组、DM2组、DM3组患者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CR越高,血清中SOD、GSH-Px、CAT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2、Treg的含量均越低;DM1组、DM2组、DM3组患者血清中MDA、8-OHdG、VEGF、Ang1、Ang2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R越高,血清中MDA、8-OHdG、VEGF、Ang1、Ang2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Th1、Th17的含量均越高。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管新生增多以及T淋巴细胞紊乱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ization Glaucoma,简称NVG)是多种眼部病病或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之一。该种类型的青光眼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手术易引起出血、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和疤痕化,造成滤过道阻塞,使房水引流受阻。加之原有的眼部病变严重,因而难于控制眼压,一般预后不良。虽已经过多种治疗,但疗效欠佳。本文对NVG常用的及较为先进的新疗法作一介绍,旨在挽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残余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M患者64例(MM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MM组及健康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肿瘤量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87±81)μg/L、(14±6)U/L、(113±78)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375±102)μg/L、(36±14)U/L、(614±205)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肿瘤量的增加,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ICAM-1、EPO及VEGF在MM患者血清中呈现出高表达,且随着病程的加剧显著升高。因此,血清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对于MM患者临床分期的判断及辅助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缬沙坦联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8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组(EPO联用缬沙坦组)7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PO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显著增高,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室间隔厚度、脑钠肽均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PO联用缬沙坦治疗CHF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升高HB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之达(辛伐他汀)调血脂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高脂血症165例,男85例,女80例。平均年龄(58.9± 9.2)岁(35岁~75岁)。治疗前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7.00± 0 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45-1.12)mmol/L,甘油三脂(TG)(2.13±0.87)mmol/L。试验组103例,口服西之达(辛伐他汀)(浙江瑞邦大药厂生产)。对照组62例,口服力旨平(中国药科大新药开发中心广州威平曼药业有限公司)。试验组剂量10mg/d;对照组每日3次,100次,2周后改维持量100mg/d,疗程均 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 TC、LDL-C、TG及APOB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血清TC、LDL-C、TG分别下降26.8%、34.4%、17.7%;对照组分别下降25.0 %、27.6%、24.6%。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DL-APOA1无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9)%,主要为疲乏无力、腹胀、头疼,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照组(0.5- 2)%,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疹、肌肉酸疼和转氨酶升高。两组未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4±0.12和3.20±0.13(P〉0.05),Ⅱ组分别为3.22±0.13和2.15±0.11(P〈0.05)。Ⅰ组和Ⅱ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2.11%和23.68%(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可能与其抗感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Pope  W.  B.  Lai  A.  Nghiemphu  P.  李青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19-19
复发性胶质瘤患者(n=14)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卡铂、伊立替康或依托泊苷治疗。首次用药后2~6周时对患者进行MRI扫描随访。7例患者的对比一增强MRI显示肿瘤缩小,明显的缩小最早出现在首次治疗后2周。该治疗方案对不均匀对比增强肿瘤的疗效较对比均匀增强肿瘤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的差异.方法 对首次发病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50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治疗后第12周检测血清ChE水平,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健康对照组平均血清ChE水平分别为(9 061.06±2 284.88)、(6 114.35±1 949.44)、(8 286.75±1 744.95)U/L,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组间血清Ch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h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血清Ch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hE水平为(7 998.34±2 099.31)U/L,较治疗前下降;抑郁症组血清ChE水平为(7 427.37±1 826.13)U/L,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ANSS量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升高,抑郁症患者明显降低,经治疗后两组血清ChE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周友根 《海南医学》2007,18(2):35-3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作用.方法 选择频繁发作的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和Ⅱ组(给予胺碘酮 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前后,Ⅰ组CRP(mg/L)分别为3.21±0.13和3.14±0.12(P>0.05),Ⅱ组分别为3.23±0.11和1.16±0.10(P<0.05).Ⅰ组和Ⅱ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56.34%和70.87%(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且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或单用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行化疗,于化疗间歇期加用伊班膦酸钠4mg静脉滴注,每4周为1周期,连用2周期评定疗效;B组单用伊班膦酸钠,剂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A、B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多,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若加化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51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37水平,比较SLE患者和对照组IL‐37水平,分析SLE患者IL‐37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α干扰素(INF‐α)水平、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14例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IL‐37、IL‐6及I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C3、C4、SLEDAI无显著相关;14例SLE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IL‐37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SLE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健康人;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SLE患者的血清IL‐37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