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阳 《中外医疗》2011,30(23):62-6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并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征,为更好地诊断该病,为该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相关基础。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我院呼吸科接收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并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不能解释;动脉血气分析均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正常或偏低。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脏彩超估测肺动脉压均〉40mmHg;有D-二聚体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当患者出现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动脉血二氧化碳下降,或经抗炎平喘肺内体征明显好转,但呼吸困难不能减轻等症状时可考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并可通过CT肺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急性PTE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56例,设置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急性PTE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43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P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血氧分压< 8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肺泡-动脉血氧分压>20 mmHg、创伤手术、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均是导致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PT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对内科临床住院的进行过手术的、伴有创伤、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差的老年患者加以重视,给予急性PTE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分析5例COP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的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不能解释;动脉血气分析均有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正常或偏低。肺泡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心脏彩超估测肺动脉压均大于40mmHg;5例均有D-二聚体不同程度提高,但〈500ug/L,只有1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当出现用AEGOPD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动脉血二氧化碳下降,或经抗炎平喘肺内体征明显好转,但呼吸困难不能减轻等是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溶栓组(TG组)用阿替普酶(rtPA)100 mg溶栓,后序贯标准抗凝治疗;抗凝组(AG组)行常规标准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肌钙蛋白T?脑钠肽(NT-proBNP)?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呼吸频率?住院病死率?出血情况?结果: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组与抗凝组均无死亡病例;溶栓组患者NT-proBNP?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抗凝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溶栓组肌钙蛋白T改善较抗凝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溶栓组发生4例出血病例,较抗凝组显著增加(P < 0.05)?结论: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与单纯抗凝相比无显著优势,患者出血风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张志国  张大钧 《吉林医学》2013,(29):6035-603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抗凝剂治疗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联合抗凝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显著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脏多普勒检查提示治疗后肺动脉高压明显改善。结论: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樊刚  王治伦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40-164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介入诊疗要点、相关治疗和中远期效果。结果全组经介入诊疗无并发症、无致残、无死亡。肺动脉收缩压由治疗前的(58±21)mm Hg降至治疗后的(36±11)mm Hg,动脉血氧分压由(57±13)mm Hg升至(91±8)mm Hg。核素肺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缺损恢复,肺动脉造影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消失。术后随访13个月~46个月,平均29.5个月,除1例患者复发外,余均未见复发。结论肺栓塞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容量肺泡灌洗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进行大容量肺泡灌洗并长期随访,比较灌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RC)、SF-36v2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A-a)O2]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经大容量肺泡灌洗后患者的SF-36v2评分、动脉血气分析、肺弥散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大容量肺泡灌洗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改善动脉血氧分压、肺弥散功能及影像学表现,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相似文献   

8.
袁耀钦  曾宪辉 《广东医学》2008,29(3):454-4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记录SIRS评分。结果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且2分与3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并评估其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将58例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晕厥、咯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患者S1Q3T3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及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高压可作为评价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严重性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国志 《中外医疗》2014,(30):108-10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预后。方法本次选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为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均为急性发作期,有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随机分组,就吸氧、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 H、血氧饱和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7.39±0.02)mm Hg、氧分压(48.4±5.6)mm Hg、p H(91.5±6.2)、血氧饱和度(71.4±5.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7.34±0.03)mm Hg、氧分压(54.4±6.3)mm Hg、p H(85.1±4.8)、血氧饱和度(65.3±5.3)%(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缓解临床症状,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运用于预防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急性发作的成效。方法:通过寻找依据,对21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实施非急性期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除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急性发作治疗好转出院外,其余18例患者均无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能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给予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特征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其对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 记录SIRS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稳定期;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稳定期。②SIRS评分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成正比, 且2分与3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随SIRS评分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SIRS评分白细胞或体温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增快、呼吸异常与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SIRS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CRP、动脉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体温异常、白细胞异常两指标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李继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42-2443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0例,均予以抗凝、溶栓等处理,对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给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的同时,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杨艳霞 《中外医疗》2014,33(1):168-168,170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人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临床治疗痊愈29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等不良症状,心率及血压等均平稳。结论医护人员要掌握临床护理要点,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联合标准化护理有助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金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24-1226
目的:探讨呼吸指数(R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肺泡气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RI,并与150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健康志愿者组与治疗前AECOPD各组PAO2、PaCO2、PaO2、PA-aO2、R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ECOPD各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RI数值间,器官功能衰竭数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可以反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并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2.21±0.43)L,FEV1/FVC(68.19±5.61);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1.84±0.24)L,FEV1/FVC(54.27±4.53),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75.16±6.72)mm 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4.27±2.88)mm Hg;对照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65.28±4.81)mm 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8.35±4.03)mm Hg,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噻托溴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r—PA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52例经CT证实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给予r—PA18mg加NS10ml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注射时间大于2min,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应用r—PA对52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溶栓后,84.61%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氧饱和度上升,动脉氧分压升高,肺动脉压下降,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是促使病情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即刻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例确诊的CTEPH患者置入右心导管,测定基线和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后即刻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吸入伊洛前列素后,CTEPH患者肺动脉平均压从(53±11)下降到(47±14)mm Hg(1 mm Hg=0.133 kPa,P<0.01),右心房压从(10±6)下降到(7±6)mm Hg(P<0.01),肺血管阻力从(821±194)下降到(681±199)dyn·s·cm-5 (P<0.01),而心率、平均血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无明显变化(均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58±11)下降到(52±6)mm Hg(P<0.01),并伴有肺内分流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27±11)%比(33±9)%,(86±39)比(93±38)mm Hg,均P<0.01].结论 吸入伊洛前列素可即刻改善CTEP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但同时可增加肺内分流,导致PaO2下降.  相似文献   

20.
Ⅰ心血管衰竭(有以下一项或多项) 心率≤54/分;平均动脉压≤49毫米汞柱;复发性室性心律不齐和/或室性纤颤;血清pH≤7.24,同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9毫米汞柱。Ⅱ呼吸衰竭(有以下一项或多项) 呼吸次数≤5/分或≥49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毫米汞柱;肺泡动脉氧压差≥350毫米汞柱,肺泡动脉氧压差=713吸入氧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第四天仍需依靠呼吸器。Ⅲ肾误竭(有以下一项或多项) 尿量≤479毫升/24小时或≤159毫升/8小时;血清尿素氮≥100毫克/100毫升;血清肌酐≥3.5毫克/100毫升。Ⅳ血液衰竭(有以卜一项或多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