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mg,共12周。记录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比较24h动态血压指标、心率变异(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H患者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 s的窦性心律(PNN50),高频功率(HF)明显下降(P<0.05),低频功率(LF)不变,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值增加(P<0.05)。EH患者应用替米沙坦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均明显下降,SDNN、RMSSD、HF增加,LF/HF值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HRV下降。替米沙坦降低血压同时提高HRV,改善高血压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M_(2.5)对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和PM_(2.5)染毒组(n=8),适应性喂养1周后,PM_(2.5)染毒组大鼠给予PM_(2.5)混悬液(10 mg·kg~(-1)·d~(-1))气管滴注,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管滴注,隔日1次,共3次。末次染毒后24 h麻醉动物,记录大鼠心电图,应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和频域指标。结果 PM_(2.5)染毒组大鼠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以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分别为(3.69±0.54)ms、(3.08±0.57)ms、(302.53±36.98)ms2·Hz~(-1)、(42.75±7.10)ms~2·Hz~(-1)、7.32±1.07,空白对照组大鼠SDNN、RMSSD、LF、HF及LF/HF分别为(1.68±0.20)ms、(1.69±0.31)ms、(175.69±28.22)ms~2·Hz~(-1)、(29.42±3.88)ms~2·Hz~(-1)、5.82±1.27,PM_(2.5)染毒组大鼠SDNN、RMSSD、LF、HF及LF/HF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M_(2.5)染毒组大鼠平均心率为(446.86±25.31)次·min~(-1),显著快于空白对照组的(359.17±36.27)次·min~(-1)(t=8.361,P<0.05)。结论 PM_(2.5)暴露能够降低大鼠的HRV,加快大鼠的心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60岁)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CTT-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12Hoter)系统对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6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24h连续监测,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HRV(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各项进行对比分析.HRV四项时域各项指标:SDNN(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百分比)对比分析,以及HRV频域各项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 LF/HF.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对比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到高度显著(P<0.05,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控功能显著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平宁汤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可显著的改善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特征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 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2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帕司他组;依帕司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帕司他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时域指标包括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24 h内相邻的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的比(LF/HF)的变化。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帕司他组治疗6个月后HRV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RV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依帕司他可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测定海洛因依赖者HRV的时域、频域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较正常对照者心率(HR)、低频功率(LF)和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HF)之比(LF/HF)显著增高,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HF显著降低,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洛因依赖者前后两次HRV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吸者较正常对照者SDNN、SDANN、HF显著降低,极度低频率(VLF)降低;复吸者较正常对照者SDNN、SDANN、HF显著降低,RMSSD降低;复吸者较初吸者LF和VLF升高.高吸组较正常对照组SDNN、SDANN、HF显著降低,LF/HF显著升高;高吸组较低吸组LF/HF升高;低吸组较正常对照组SDNN、SDANN显著降低,低吸组较正常对照组LF/HF显著升高,LF升高,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HRV降低并且指标具有可重复性,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尤其高吸者和复吸者其HRV改变更明显.HRV测定可以更真实地及早发现海洛因依赖者中的高危人群,便于及时处置,也能为HRV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冬翠  裴志勇  毕磊 《医学综述》2012,18(4):620-621
目的探讨高龄(≥70岁)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对高龄冠心病组(300例)与正常对照组(198例)的电信号进行研究,观察比较时域指标: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冠心病组HRV的SDNN、SDANN、RMSSD、PNN50、H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P、L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心房颤动组)和健康体检者71例(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时域分析指标连续24 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24 h内每5 min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序列中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所有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频域分析指标高频成分( HF)、低频成分( LF)、高频与低频成分比值( HF/LF)。结果心房颤动组24 h 心率及总心搏数、SDANN、rMSSD、pNN50、HF、L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冬梅  于波 《黑龙江医学》2008,32(6):417-418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07例AM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松养心胶囊加常规AMI治疗组(治疗组)58例,常规AMI对照组49例。治疗前进行HRV测定,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1个疗程(28 d)后再次进行HRV测定。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去Holter 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去Holter 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DX)2、4 h去Holter正常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总功率谱(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1),LF/HF显著降低(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SDANN、PNN50、LF、HF、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③治疗后参松养心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SDANN、RMSSD、PNN50、LF、MF、HF、TP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常规AMI治疗(静脉溶栓、硝酸酯类及抗凝治疗),提高AMI患者的HRV;②参松养心胶囊加常规AMI治疗,对改善AMI患者HRV更显著,且能改善自主神经平衡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力衰竭(HF)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4例HF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A组(合并心律失常,n=41)与观察B组(未合并心律失常,n=43),另选取同期处于心功能代偿期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各组HRV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水平。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SDNN、RMSSD、PNN50、SDANN等HRV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各HRV相关指标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HRV通常低于未合并心律失常者,提示HRV与HF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焦虑特质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焦虑特质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关系。方法  186名飞行学员 ,完成焦虑问卷并记录 5分钟短时程心率变异性。分析焦虑与心率变异性、心率的相关 ,并分组比较。结果 焦虑与心率变异性无显著相关 ,外显焦虑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低外显焦虑个体心率较快 (P <0 .0 5 )。结论 用生理指标对焦虑进行评价缺乏敏感性 ,不同的指标对焦虑程度的变化敏感性不同 ,心率用于评价外显焦虑敏感性较好 ;个体自我陈述的焦虑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虑特质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关系.方法 186名飞行学员,完成焦虑问卷并记录5分钟短时程心率变异性.分析焦虑与心率变异性、心率的相关,并分组比较.结果焦虑与心率变异性无显著相关,外显焦虑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低外显焦虑个体心率较快(P<0.05).结论用生理指标对焦虑进行评价缺乏敏感性,不同的指标对焦虑程度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心率用于评价外显焦虑敏感性较好;个体自我陈述的焦虑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caused mainly b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still remains a big clinical challeng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Owing mainly to their strong prognostic efficiency and easy detec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 are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as the predictors for the risk of SC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上浮脱险训练所致个体应激的特点,为有效开展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心理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全程记录某部参加3、5、10 m快速上浮脱险训练128名官兵的心电数据,比较不同训练阶段[训练前、训练中(进舱、关盖、注水、开盖、出舱)、训练后]和不同训练深度(3、5、10 m)参训人员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全程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段(LF)、高频段(HF)、LF/HF)]的差异.结果 3 m训练深度时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高于5 m和10 m训练深度(P均<0.01),注水阶段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高于其他各训练阶段(P均<0.01),出舱时参训人员的主观紧张程度低于其他各训练阶段(P均<0.05).3 m训练深度时参训人员进舱阶段的心率高于5 m训练深度(P<0.05);随着训练深度的增加,参训人员训练后心率逐渐升高(P<0.05);在各训练深度,参训人员在注水、开盖、出舱3个阶段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训练深度,训练前、中、后参训人员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均<0.001).结论 心率和心率变异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参训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未来的应激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晨峰心率的变化特征。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晨峰心率的变化。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各参数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方差分析,糖尿病组3个时间段心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3个时间段心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检验,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晨起的3个时间段内,只有〉6∶00~7∶00心率最小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率变异各项指标降低,晨峰心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30-3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50例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予以口服替米沙坦40 mg,1次/d,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至80 mg,连用8周。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HRV和HRT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SDNN、SDANN、RMSSD和PNN5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SDNN、SDANN、RMSSD和PNN50水平较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前TO水平高于对照组,T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TO水平均较前下降,TS水平较前上升(P0.01)。结论 EH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替米沙坦治疗EH降压作用良好平稳,能显著改善患者HRV和HRT水平,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本研究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双源冠脉CT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50例经双源冠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即8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包括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结果 对照组的SDNN为(128.32±42.27)ms,RMSSD为(49.29±19.75)ms,pNN50为(14.86±16.67)%,SDNN index为(49.07±33.69)ms,SDANN为(102.61±35.02)ms,冠心病组的SDNN为(98.84±25.76)ms,RMSSD为(43.07±21.81)ms,pNN50为(5.42±5.62)%,SDNN index为(31.42±10.99)ms,SDANN为(89.37±24.06)ms。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是一项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检测的无创技术,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联合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79例CHF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级分组,入院均检测NT-proBNP水平,住院期间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并收集再入院率,分析各组HRV各指标联合NT-proBNP水平对再入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级别心功能病人NT-proBNP、SDNN、RMSSD、PNN50和HRV三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心功能Ⅲ级与Ⅳ级CHF病人的NT-proBNP及HRV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P < 0.01),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 < 0.01)。心功能Ⅱ、Ⅲ和Ⅳ级CHF病人出院后1、3、6个月再入院率随着时间增加明显升高(P < 0.01),出院后同一时间再入院率随着心功能级别上升而显著增加(P < 0.01)。结论HRV各项时域指标联合NT-proBNP水平均对CHF患者再入院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