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研究组实施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和滤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滤过泡形成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内压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优于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并分析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吸出组和摘除组,每组44例。吸出组:联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以及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摘除组:联合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IOL植入术,以及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等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眼压均有所下降,滤过泡均形成良好,而两组视力改善,吸出组明显要优于摘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眼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吸出组15.91%,摘除组为21.74%。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IOL植入术以及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单切口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8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与眼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眼内压(12.85±3.41)显著低于对照组(17.64±3.51),研究组治疗后的裸眼视力(0.67±0.04)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9),研究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0.73±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54±0.0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95%)低于对照组(20.9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双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的裸眼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较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内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结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益群  欧阳君 《河北医学》2016,(10):1635-1638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患眼视力平均值、眼压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视力水平均逐步提升、眼压均逐步下降,但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2.0%,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恢复术后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2例(87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1例,43眼)和观察组(41例,44眼),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散光、眼压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散光程度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确切,视力改善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赵艳辉  李莉洋  祖静 《医学综述》2013,19(10):1889-189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武警辽宁总队大连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6例共85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外76例共86眼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4、12周时视力良好率分别为91.8%、85.9%、75.3%,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同期视力良好率,分别为76.7%、66.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散光、视力等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散光恢复与术后视力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比对照组(12.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郸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视力、眼压情况、前房深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并发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压与前房深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2.
冯冰冰 《中外医疗》2013,32(20):24+26-24,2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患者视力恢复及眼内压控制情况,处理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有29眼(76.3%)最佳矫正视力≥0.3,眼内压均降到正常范围内。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眼压升高及前房纤维样渗出,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通过一次手术能够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且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手术并发症、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半年后治愈率。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治愈率92.31%,对照组治愈率88.8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视力恢复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小梁切除与经典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新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0例(110只眼),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行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及眼压情况均较术前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联合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与对照组26.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为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视力以及浅前房形成率,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90 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30、90 d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并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趋势更慢,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4.2±3.7)、(18.6±4.9)、(21.5±5.3)mm Hg比(46.2±8.4)mm Hg;观察组:(13.9±3.4)、(15.9±3.8)、(17.4±4.8)mm Hg比44.2±9.8)mm Hg](P<0.05)。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0.88±0.09比0.50±0.11)(P<0.01)。观察组浅前房形成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25)比36.0%(9/25),4.0%(1/25)比28.0%(7/25),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方法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状况、手术后浅前房可以达到深度稳定,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的顺应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3mm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1.8mm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眼压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平均眼压、临床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升高,且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观察组的房角粘连范围显著减小,而前房深度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4.29%(6/4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53-105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乳化组与囊外摘除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其中超声乳化组患者另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囊外摘除组另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超声乳化组和囊外摘除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眼压较低、视力较好,角膜散光较高(P<0.05)。与囊外摘除组相比,超声乳化组患者手术后半年角膜散光较低(P<0.001)。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半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囊外摘除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4,P=0.00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佳,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眼),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得到术后视力、眼压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