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手术治疗方式后,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观察组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2例),采用前路手术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后路手术的方法为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20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在实验组42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24例,满意度为62%;在实验组42例患者中,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38例,满意度为90%。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冠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30-1931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8.5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路组44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前路组总有效率为93.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28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评价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几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总结了本组患者中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术53例;单纯复位椎弓根系统固定不减压后外侧植骨术59例;前路椎体、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16例。结果前后路手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路手术植骨愈合快,植骨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不丢失。后路手术植骨愈合率较低,复位后的患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不同程度地丢失。结论后路手术尽管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但疗效是明显的,也是肯定的,可以应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前路手术疗效好,矫正度基本上无丢失,但手术创伤大、危险性大、费用高,要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并且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经济能力来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该院就诊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ASIA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IA分级均较手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32例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另32例采用后路手术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60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7例存在腰背部疼痛。前路手术后3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1例残留腰背部疼痛;后路手术后29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6例残留腰背部疼痛。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2组术后3个月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较术前增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2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E级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前评估为A~D级而术后升高2个级别者,观察组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大程度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复位良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并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5年1—12月在该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抽签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分布有25例患者.对照组施行侧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施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以及Cobb角分别为(93.65±2.13)%、(95.39±2.53)%、(7.48±0.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31±1.87)%、(89.17±1.42)%、(9.26±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2.47±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9±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植入融合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占位率术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观察结果:术后一个月测量值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郑烽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21-122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两组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74.3%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6.5±43.0)min,术中出血量(741.2±175.6)mL,对照组手术时间(211.1±59.8)min,术中出血量(1190.1±184.2)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各35例。前路组患者给予前路固定治疗,后路组患者给予后路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与触觉评分、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前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2/35),后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0.6±3.2)、(70.5±4.6)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7.0±5.3)、(70.7±6.7)分;后路组治疗前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39.5±3.5)、(53.3±4.5)分;治疗后运动、触觉评分分别为(46.6±5.6)、(58.5±6.6)分;治疗后前路组运动和触觉评分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前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伤椎高度分别为(1.3±0.6)、(3.6±1.2)cm,Cobb角分别为(22.0±2.0)°、(44.7±5.3)°;后路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伤椎高度分别为(1.4±0.5)、(2.3±1.0)cm,Cobb角度分别为(21.6±2.2)°、(31.5±4.6)°;治疗后两组伤椎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后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前路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后路固定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4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接受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临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胸腰椎的活动功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