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对43例急性白血病治疗前、38例完全缓解、9例复发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和复发患者hs-CRP明显增高,与完全缓解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定量分析血清hs-CRP,对疗效观察和预后有辅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是判断其预后独立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体核型患者普遍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单体核型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存在多重耐药基因和TP53改变有关。目前尚无针对单体核型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学者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以大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6 9例 AL 的免疫表型。结果  12 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 30 % ,其中 CD1 3为 2 0 .7% ,CD33 为 10 .3% ,T- AL L 和 B- AL L 髓系抗原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0 .36 7) ;CD34表达阳性的 AL L 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 CD34表达阴性的 AL L 髓系抗原表达率 (77.8% vs13.3% ,P=0 .0 36 ) ;AL 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 CR率明显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 CR率 (33.3% vs80 % ,P=0 .0 2 0 3)。 2 4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 30 % ,其中 CD7为 15 % ,CD1 9为 12 .5 % ,CD2 为 2 .5 % ,CD7主要分布在 M1 、M2亚型中 ;CD34阳性 AML 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 CD34阴性 AML 的淋系抗原表达率 (6 1.1% vs4.5 % ,P=0 .0 0 0 12 5 ) ;AML 淋系抗原阳性表达的 CR率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的 CR率 ,但差异无显著性 (5 0 % vs71.4% ,P=0 .12 6 )。结论 成人 AL 的抗原错译表达率约为 30 % ;CD34阳性 AL 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 CD34阴性 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 ;有抗原错译表达的 AL 的 CR率低于无抗原错译表达的 AL 的 CR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静脉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sVEGF)蛋白含量,分析sVEGF含量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不同类型、不同疾病状态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sVEGF在AL的诊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enzyme linkedimmunoabsorbentassay ,ELISA)检测2 9例初发AL患儿、6例难治性AL患儿、2 0例缓解后AL患儿及2 0例健康儿童的sVEGF水平,采用t检验或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检测值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回归分析及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初发组sVEG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 .15 ,7.2 3,P <0 .0 1) ;难治型AL患儿sVEGF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初发组、缓解组(t′=2 .39,P <0 .0 5 ;t′=4 .94 ,Pρ<0 .0 1)及正常对照组(t′=5 .6 4 ,P <0 .0 1)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6 81,P >0 .0 5 )。此外,sVEGF水平与下列AL危险因素指标呈正相关或统计学意义:①化疗达缓解时间的长短(r=0 .80 3,P <0 .0 1) ;②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的高低(r =0 .75 6 4 ,P <0 .0 1) ;③髓外浸润(t=2 .15 3,P <0 .0 5 ) ;④血浆LDH水平(t =2 .4 97,P <0 .0 5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类以常染色体结构或数量改变为特征的恶性疾病。ALL最重要的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t(9;22)(q34;q11)、t(12;21)(p13;q22)、t(1;19)(q23;p13),形成BCR-ABL、TEL-AML1、E2A-PBX1融合基因。染色体数量异常包括超二倍体、假二倍体、亚二倍体/近单倍体。现就AL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细胞遗传学改变与发病机制,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细胞遗传学指导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159例初治ALL患者资料,中位年龄26 (14 ~ 76) 岁?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ALL 73例和阴性表达MyAg- ALL 86例?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59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5.9%,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和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阳性率高于MyAg-ALL组(75.3% vs 60.5%,P = 0.046);T-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B-ALL(66.7% vs 42.8%,P = 0.04);MyAg+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ALL(0%)?VDLP?VDCP?MA不同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2%?75%及62.5%,三组间CR率无显著差别?MyAg+ALL组CR率低于MyAg-ALL组 (74.5% vs 88%,P = 0.047),但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 vs 25.8%,P = 0.803)?【结论】 成人ALL髓系抗原表达与大多数临床特征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采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MA)诱导方案治疗MyAg+ALL的CR率并不高于VDLP?VDCP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a在ALL、ANLL的表达均下降(P<0.01)。(2)CD11a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有关,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P<0.01),在M1、M3尤其是M3的表达明显低于M4、M5(P<0.01)。(3)CD11a高表达与白血病髓外浸润密切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1),CD11a高表达者浸润发生率也高。(4)未发现CD11a的表达与治疗后CR率相关。结论: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分型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38
例(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20 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对初治、缓解和复发3 个阶段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
测,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APL)与其他类型白血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初治组(38 例)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8, P< 0.01),缓解组(26 例)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t=0.72, P> 0.05),复发组(8 例)D-二聚体的水平再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15, P< 0.01)。患者初治时
D-二聚体的水平与缓解后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58, P< 0.01),复发时D-二聚体水平再次升高,与缓解时相
比差异明显( t=25.20, P< 0.01)。APL组初治时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明显,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09, P< 0.01),缓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2, P> 0.05)。结论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
病情进展、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组19例,完全缓解组20例,难治组8例)和18例健康对照者的Dnmt活性,以同位素液闪计数值的大小表示Dnmt活性大小。结果急性白血病初治组和难治组患者Dnmt活性放射液闪计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初治型和难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Dnmt活性升高,而完全缓解期Dnmt活性下降,故Dnmt活性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示PT/INR、APTT、D-二聚体含量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常规计数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PT/INR,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ANLL组与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细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IN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数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可认为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3 /13 ( 10 0 %阳性 ) ,完全缓解时为 1/4,复发患者为 3 /4,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而来为 1/3。结论 :JWA可能参与原发 ANL L 的某个发病过程 ,其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检测新基因HA117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多药耐药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不同时期AL患儿BMMNC HA117基因的表达;以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36例AL患儿BMMNC HA11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5 0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其阳性表达率(69.57%)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ML组HA117/β-actin定量表达水平高于ALL组(q=4.5852,P<0.01).AML组和ALL组HA117基因阳性表达率及HA117/β-actin定量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χ2=5.05,8.81;q=4.4612,6.9695,P<0.05).初诊组患儿BMMNC HA117基因阳性表达率(72.00%)高于对照组(χ2=5.91,P<0.05),与缓解组患儿(7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HA117/β-actin定量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q=5.1991,6 3812,P<0.01).缓解组HA117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4.24,P<0.05),但其半定量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HA117/β-actin定量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q=3.1705,4.4102;P<0.05),与初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基因HA117在初诊和未缓解AL患儿BMMNC中具有高表达.HA117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的多药耐药,临床以HA117基因半定量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晓琳  吴广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51-195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组、对照组骨髓细胞表面CXCR7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髓细胞表面CXCR7的相对荧光强度(56.40±16.29)高于对照组(20.5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XCR7的相对荧光强度(69.22±12.49)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47.16±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外浸润组CXCR7的表达(59.65±16.00)高于非髓外浸润组(48.0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初诊组CXCR7的表达均高于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XCR7的表达与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6(P<0.01)。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浸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APL患者初治时与完全缓解时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的TEG相比较。结果23例初治APL患者中有22例(95.65%)的TEG表现为低凝图像,R、K明显延长,Angle、MA、G及CI明显变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后相比亦差异显著(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有相关性,K时间与PT呈正相关;Angle角与PT相关,与Fbg呈负相关;MA及G与PT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CI与肌负相关。结论APL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其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APL患者的PT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链霉亲和素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检测 30例初发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细胞bcl - 2蛋白表达 .结果 :( 1)AML患者骨髓细胞中bcl -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5 12± 2 3 78) % ( 19%~ 9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 ( 2 )AML按FAB分型各亚型间比较 :bcl- 2蛋白表达在M1,M2 型阳性率较高 ( 60 58± 19 0 5) % ;M3 型则较低 ( 2 1 50± 6 2 2 ) % ;M4 ,M5型最高( 69 64± 14 96) % . ( 3)经标准诱导治疗后 ,完全缓解 (CR)组的bcl- 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缓解 (NR)组 (P <0 0 5) .提示 :bcl- 2蛋白在AML细胞中呈高表达 ,并为白血病化疗耐药的预后指标之一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4种受体TR1~R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22例AL患儿(AL组)和10例骨髓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TR1~R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L组死亡受体DR4(TR1)和DR5(TR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AL组蒙骗受体DcR1(TR3)和DcR2(TR4)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组与对照组均表达DR5,但AL组内DR5表达相对量明显高于DR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患儿不同亚型之间TRAIL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AIL受体TR1~R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表达有明显差异性,TRAIL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AGE-A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65377; 【方法】 初发AL 93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6538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6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AGE-A3基因的表达,观察该基因表达与初治患者治疗效果关系&#65377;【结果】 93例AL中MAGE-A3基因阳性表达45例,总阳性率48.4%,其中在ALL&#65380;AML的阳性率分别为51.9%和47.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377;在非M3型AML患者中,MAGE-A3表达阳性与阴性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4.0%和92.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对表达阳性的21例AL治疗后MAGE-A3基因表达动态观察,当获得CR时,MAGE-A3表达可转阴性,持续阳性者可早期复发;未获CR者可持续表达阳性&#65377;【结论】 MAGE-A3基因在AL中有一定的表达,在AML和ALL的表达率相仿&#65377;MAGE-A3基因阳性非M3型AML治疗CR率较低, MAGE-A3基因阳性表达可作为AML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65377;监测MAGE-A3基因表达变化可作为检测微小残留病的有效手段&#6537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00例初诊及复发或难治A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p73基因的表达,并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各组p73基因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结果58%的AL患者有较高水平的p73的表达,初诊及复发或难治组明显高于经过治疗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p73基因表达在AL的发病机制及不良预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