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采用明胶颗粒凝聚法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共检测54例I期梅毒血清,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49例,阳性率为90.7%(49/54),与顾伟鸣[2]报道的96.3%结果相近。TPPA对I期梅毒灵敏度高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硬下疳溃破1~4 d与5~10 d间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与硬下疳破溃>10 d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P<0.05)。结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37℃处理麻疹病毒”和“麻疹活病毒”作为抗原,分别对麻疹疫苗1973年初次免疫、1976年或1979年再次免疫及自然麻疹病愈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玫瑰花试验,以了解受试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发现,37℃处理的病毒抗原能增进活性玫瑰花形成,其对活性玫瑰花形成细胞(A-RFC)的平均激活率以1979年再免组最高,1976年再免组和病愈组相似,初免组最低。活病毒抗原能抑制活性玫瑰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TPPA和RPR联合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别用TPPA和RPR两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比较两种方法在梅毒诊断及疗效观察方面的意义。[方法]对疑为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共80份分别进行TPPA和RPR检测。[结果]63份梅毒患者TPPA阳性,阳性率78.75%,灵敏度100%RPR39例阳性,阳性率51.25%,灵敏度61.90%。[结论]TPP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RPR,故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应作为临床梅毒确诊的主要检测手段,RPR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应作为临床梅毒的筛差实验以及梅毒治疗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TP—ELISA(梅毒-酶联免疫试验)和RPR(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分别检测吸毒人群的梅毒抗体,评价TP—ELISA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梅毒感染情况。探索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站献血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使用TP—ELISA和RPR两种方法分别检测827份吸毒人员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对其中一种或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标本用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法进行确认,TP—ELISA确认率为98.2%。结果TP—ELISA试剂的检出率(6.89%)明显高于RPR试剂检出率(3.87%),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重复性好。结论TP—ELISA法通过酶标仪直接读取数据,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血站献血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721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随机混合血清的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值进行测定。考察该方法的灵敏度及检测极限。方法:严格按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TSGF联合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该试剂在特定条件下,与血清中的多种肿瘤相关物质产生显色反应。结果:721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为k=0.00586,检测极限为1.52U/ml。结论:721分光光度法对ISGF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理想的检测极限。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是基层医院及预防中心对肿瘤进行普查及筛选的理想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鄢勤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37(1):62-65
目的 探讨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血清sIgE)检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39例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患者的SPT与sIgE(Unicap系统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其阳性率,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承德市疾控中心体检科梅毒血清学检测状况,探讨影响梅毒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为预防控制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012年承德市市区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检测,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60名从业人员中,ELISA检出梅毒阳性病例42例,阳性率约0.31%;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出梅毒阳性病例39例,阳性率约0.29%;TRUST检出梅毒阳性病例45例,阳性率约0.33%。3种实验都是阳性的35例,阳性率0.26%。结论ELISA适合做筛查试验,TPPA适合做确证试验,TRUST根据其滴度则适用于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有传染性,3种试验联合应用成本低、耗时少、准确率高,既可以筛查出具有传染性的梅毒携带者,从传染源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又使得已经治愈的梅毒携带者获得从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张润芝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3)
目的:检测孕妇是否感染梅毒,以便及时防治。方法:应用“RPR”做为梅毒血清学筛选试验,对太原部分地区507例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5例阳性,阳性率为9.9%。结论:孕妇梅毒血清感染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和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quantum dot-based immunohistochemistry,QD-IHC)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 相似文献
11.
插入流感病毒A/Aichi(H3N2)NP cDNA的pBluescriptⅡSK^+质粒,分别经Xcm I和BspMI线性化之后,以此为模板用T7和T3RNA多聚酶合成了同位素标记的正链和负链RNA探针。流感病毒在狗肾传代细胞(MDCK)生长良好,而在其变异株MDCK-L细胞生长受阻。为了分析比较两种细胞中流感病毒基因复制情况,作者应用上述RNA探针,检测了接种流感病毒的两种细胞中病毒RNA(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粉尘螨及户尘螨变应原体内检测与体外检测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34例, 体内检测采用皮内试验法, 体外检测采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法, 根据皮内试验结果分为:极强阳性组、强阳性组、中阳性组、阳性组及阴性组5个级别;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粉尘螨、户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分别与体外血清lgE检测具有高度相关性;变应原皮内试验 (即户尘螨与粉尘螨的平均值) 与IgE检测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关系数r=0.8532 (P<0.01, n=20) .结论 粉尘螨和户尘螨变应原皮内试验与体外血清lgE检测具有高度相关性, 临床上可以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做皮内试验作为筛查, 然后再用体外检测进一步验证;对于高敏患者或其他不接受皮内试验的患者, 可直接进行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和顺铂方案(NP方案)与紫杉醇和顺铂方案(T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NP方案组33例, NVB 40mg/d,d1、d8;DDP 25mg/m2,d1~d3.TP方案组32例, PTX 135~150mg/m2,d1;DDP 25mg/m2,d1~d3.结果 NP方案有效率 48.5%(16/33),中位缓解期 6.5个月;TP方案有效率40.6%(13/32),中位缓解期 7.8个月.组间疗效及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方案与TP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作为晚期乳腺癌一线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SGF快速诊断试剂盒(化学法),检测157例恶性肿瘤患者,8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及88例建康人血清中TSGF的含量。结果:临床已确认的各类恶性肿瘤157例,TSGF平均水平(81.2±13.7)u/ml;非恶性肿瘤组84例,TSGF平均水平(64.8±7.8)u/ml;正常对照组88例,TSGF平均水平(56.0±4.8)u/ml。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TSGF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SGF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精浆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的方法。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 ,检测 30例健康男性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BPH组 )和 15例前列腺癌患者 (Pca组 )精浆PSA与F PSA浓度水平 ,用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来验证检测的正确性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男性、BPH组和Pca组精浆PSA分别为 (5 872 4 0± 2 34394 )、(70 80 4 0± 30 3985 )、(32 4 7.5± 10 4 5 .5 )ng/mL ;F PSA分别为 (4 1972 0± 14 86 37)、(4 84 4 13± 194 911)、(1396 .7± 2 6 8.2 2 )ng/mL。回收效果满意 ,重复性试验证明结果可靠、稳定。Pca组精浆PSA和F PSA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男性和BPH组患者 (P <0 .0 0 0 1)。结论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测定精浆PSA与F PSA浓度的结果可靠、稳定 ,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精浆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方法.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检测30例健康男性,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15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精浆PSA与F-PSA浓度水平,用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来验证检测的正确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男性、BPH组和Pca组精浆PSA分别为(587 240±234 394)、(708 040±303 985)、(3 247.5±1 045.5)ng/mL;F-PSA分别为(419 720±148 637)、(484 413±194 911)、(1 396.7±268.22)ng/mL.回收效果满意,重复性试验证明结果可靠、稳定.Pca组精浆PSA和F- PSA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男性和BPH组患者(P<0.0001).结论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测定精浆PSA与F-PSA浓度的结果可靠、稳定,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水平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 酶免法检测 3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2 4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 ,1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12 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PSA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tPSA检测值为 1 15± 0 95ng/ml,急性尿潴留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前列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但其值仍在较低水平。结论 临床应用血清tPSA诊断前列腺癌时应注意避免盲目活检 相似文献
18.
MDCK-L细胞是MDCK细胞的变异株,为探讨流感病毒在MDCK-L细胞系中产生量明显降低的原因,用竞争性PCR方法,对流感病毒在MDCK-L细胞中产生的NP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初期转录进行研究。本研究用与目的基因序列一致,但在224和237硷基对之间有14个硷基缺失的质粒合成竞争模板,行RT-PCR。MDCK细胞产生的mRNA为2.5×107拷贝,而MDCK-L细胞产生的mRNA为2.1×105拷贝。结果,流感病毒在MDCK-L细胞初期转录受抑制。竞争性PCR方法为敏感、特异、快速的微量mRNA的定量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 3TP )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80份确诊为梅毒的患者血清与60份确诊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阴性体检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3TP 法与ELISA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结果:ELISA法检测出现3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0%(57/60)、93.33%(56/60)、93.44%(57/61),3TP 法检测出现3例假阳性,未出现假阴性,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60/60)、95.00%(57/60)、95.24%(60/63),两组检测方法诊断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梅毒血清标本全部稀释至3TP 法能检出最低的稀释浓度,此浓度下用ELISA法检测有47份标本S/CO在阳性范围内. 结论:3TP 法与ELISA法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均能用于诊断梅毒血清学筛查,但是3TP 法相对在梅毒螺旋体低浓度时诊断敏感性更高一些,并且具有检测方法方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泰素-顺铂(TP)方案与诺维本-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97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2组。TP方案组49例,泰素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40 mg/次,静脉滴注,第2~4天。NP方案组48例,诺维本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用法用量同TP组。每4周为1个周期。结果TP方案组有效率57.14%,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NP方案组有效率60.4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两组间白细胞减少及脱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组的恶心呕吐及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较NP组高(均P<0.05)。结论T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肺癌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